于林輝
【摘 要】本文對當前基層環境執法工作中的存在問題;影響環境執法工作的主要因素進行論述;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強化環境執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關鍵詞】環境保護;執法;環境管理體制改革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環境執法工作得到不斷加強。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環境執法工作的壓力前所未有。
改革現行的環境管理體制,強化環保監管職能是擺在環保部門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基層環境執法工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消極執法或環境執法不作為等行為依然存在,對環境污染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現象也依然存在,加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的軟硬件缺乏堅實基礎,基層環保工作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執法難的問題。
1 當前基層環境執法工作中的存在問題
1.1 環境執法體制不順
環境監察隊伍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唯一的一支現場檢查監督隊伍,在環境執法行為中起著直接的保證作用,是實現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有力支撐。環保部《環境監察辦法》對環境監察機構有明確的要求,省、市、縣執法機構分別為省總隊(局)、市支隊、縣大隊,縣大隊的分支機構是鎮鄉(行業)中隊。多數市支隊正科建制,縣(市、區)大隊為股級,鎮鄉(行業)中隊也為股級(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大隊長和中隊長同級的情況普遍存在,在工作安排上,大隊長不能指揮中隊長,導致互相扯皮、相互推脫,致使上級的政令得不到很好的執行。再加上統籌協調和調度能力差,造成政令難暢通、工作難落實。
1.2 行政處罰不規范
基層較普遍存在不按行政處罰程序辦的問題。遇到上級領導打招呼,常常以“特事特辦”或“辦公會議”的形式代為辦理,導致處罰幅度難掌握,人情難推卸,執法難到位。到現場取證材料,如照相、攝像以及現場采集的實物證據等,未按規定編號、歸檔或登記的,更是時有發生。基層行政處罰的主觀隨意性及不規范性,已經影響環境執法的合法性、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3 執法能力嚴重不足
表現在:一是人員少、任務重。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各級政府及環保單位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但是環境執法工作人員數量配置少,執法工作任務重,有的基層單位為了緩解壓力招用了臨時工,由于臨時工不具備執法資格,工作中出現兩難問題。二是執法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基層以情代法、以罰代法的現象較為普遍,吃拿卡要、隨意收費、包庇袒護環境違法行為,甚至為企業通風報信、串通違法等問題依然存在。產生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單位放松了對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個別執法人員放棄了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利欲熏心,腐化墮落。三是環境執法缺位、錯位、亂位、不到位。基層環境執法工作人員要依法履行環境監察職責,但由于個別執法人員法律意識不強、個人利益至上、上級領導發話等多種原因,以至于出現執法工作中缺位、錯位、亂位、不到位。
2 影響環境執法工作的主要因素
環境執法不單純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關系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問題。目前,基層環境執法難在全國是一個普遍現象,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2.1 地方政府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是根本因素
政府的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對社會將產生直接影響。有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學的發展觀與正確的政績觀,對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缺乏正確的認識,片面追求 GDP 增長的沖動消弱了其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導致環境執法體制不順、機制不力、經費不足、編制不夠、能力不足、裝備落后、難以滿足執法需要。
2.2 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是直接因素
企業的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高低對環境執法監督起著關鍵作用。寬松的外部環境和企業自身的趨利性,加之違法成本遠低于守法成本,極易導致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缺位,違法沖動強而自覺守法弱,追求短期經濟效益,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甚至將違法排污作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的“捷徑”。
2.3 公眾參與對環境執法的促進和監督作用遠未充分發揮
目前我國公眾的環境法治意識和環境知識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公眾注意力還停留在環境保護的表層,僅僅關注切身的污染,參與執法監督、維護公眾利益的意識還不夠。只有形成了全民監督的社會風氣,才能讓環境污染無所遁形。
3 解決基層環境執法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雖然,當前基層環境執法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還較為突出,但是整體趨勢是好的,國家已經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對我國環境造成的嚴重后果,并在逐步加以解決。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采取的對策有:
3.1 繼續加強環保政績考核,促使各級執法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工作
首先要加強政府主要領導干部的環境法治教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二是建立完善的領導干部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制度,主要領導干部離任環境保護審計制度,實行環境責任追究制度。三是實行重大環境問題一票否決制,對出現重特大污染事故、出臺與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文件,引進國家命令禁止的企業,造成污染集中反彈的,實現一票否決。四是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履行工作職責,依法辦事。
3.2 強化執法手段,建立健全“雙罰”制度
賦予環保部門必要的強制執法手段,并針對目前執法中普遍存在的只罰企事業單位、不罰單位的直接負責人和有關領導的缺陷,確立既罰單位、也罰個人的“雙罰”制度。
3.3 理順執法體制,完善環境執法網絡
建立上下協調、統一的執法體制是加強環境執法工作的體制保障。
3.4 實行聯合執法,提高環境執法震懾力
要強力震懾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破解“執法難、執行難”的困境,必須建立完善的環境執法網絡。聯合執法,運用司法手段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與公安部門聯合,借助公安的強制手段,增強環境執法的威懾力。與法院聯合,成立環保法庭,解決環保行政效能不足的問題,提高環境案件的查處力度。
3.5 廣開公眾參與渠道,營造全民監督氛圍
暢通“12369”環保熱線,聘任企業環境監督員、加強環保社會團體參與,建立環境問題論壇制度,環境保護問卷調查制度,形成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氛圍,全天候、全方位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參考文獻】
[1]環保工作資料選[Z].2005
[2]環境執法難題須從多方面破解[N].中國環境報,2004-04-22
[3]王海園.關于強化依法行政的思考與改革[Z].
[4]劉青松,張詠,郝英群.農村環境保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