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前,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中棚村村民徐春愛大膽創業,探索養羊,逐步成長為村里的養羊能手和養殖大戶。如今,他不僅從“羊倌”變身“農場主”,年收入幾十萬元,還引領周邊鄉鎮40多戶村民共同致富。
近日,記者走迸復興鎮中棚村,來到該村的山羊養殖基地。不遠處,有一片170畝的楊樹林,林下是成片肥綠的牧草,一大群山羊在林下或吃草、或打鬧,儼然一派塞北風光。這些都是“農場主”徐春愛的創業財富。
2000年,徐春愛承包了1700多畝田地,栽種楊樹。2006年,楊樹都長到碗口粗,樹底下長滿青草,蔥蘢一片。“眼下要清除這片綠油油的青草,覺得非常可惜。”徐春愛說,于是想到試著在林下放養波爾山羊。林下水草豐美,140多只山羊長勢喜人,第一次養羊讓徐春愛賺得10多萬冗的收入。
小試牛刀嘗到甜頭后,徐春愛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到2009年,他的山羊存欄數達到400余只。就在徐春愛“雄心萬丈”準備大干一場時,羊群突發疾病給了他當頭一棒。羊群中突然出現死羊,剛開始是幾只,隨后每天都有十幾只山羊死亡。羊群到底怎么了?讓徐春愛一籌莫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聯系到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專家尋求幫助。
經專家確診,羊群感染了一種名叫“羊痘”的病毒。“找準病因后,對癥下藥,很快控制住了發病率,但是400多只山羊已經死了一大半,損失30多萬冗。”徐春愛說,雖然養羊比種樹收益來得快,但是風險也很大,經過這次教訓,才懂得科學養殖的道理。現在,他定期打掃羊圈、驅蟲防疫、保暖保溫,還邀請畜牧局的專家上門服務指導。
雖然遭受巨大損失,但是徐春愛沒有失去信心。那幾年,羊市行情持續向好,讓周邊村民“眼紅”起來,大伙一致認為山羊養殖有賺頭。2010年,在徐春愛牽頭下,中棚村成立了民博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徐春愛說,合作社主要是為養殖戶服務,集山羊養殖、收購、銷售、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疾病防治等多種經營于一體。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著力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徐春愛了解相關政策后,申請注冊了家庭農場。2013年,他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建立江心洲養殖基地,山羊存欄量達到1000多只。在徐春愛的示范效應下,周邊許多村民也加入到養羊行列,形成抱團效應共同致富。
經過多年的市場打拼,徐春愛和合作社逐漸打開山羊市場銷路,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的客商或電話訂購或上門采購,山羊供不應求,鄉鄰們都有了好收益。今年春節前,一位上海市民遠赴千里駕車來到中棚村購買山羊,準備節日里宴客。
據了解,4年來,民博山羊合作社已經帶動復興、洲頭、匯口等鄉鎮40余戶村民養羊致富,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山羊養殖規模存欄4000余只,年銷售收入達800多萬元。徐春愛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將充分利用家庭農場的幫扶政策,進一步擴大規模,發展立體生態種養殖,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