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不安全人工流產術的定義——由缺乏必要技能的人員或者在一個不符合最低醫學標準的環境中實施的終止妊娠手術,或者兩者皆有——被廣泛使用,但解讀不一。對于不安全人工流產的解讀應當與有關人工流產并發癥管理的最新技術指南相關聯。這個定義并未預先規定哪些人可被認為是安全流產提供者,哪些是實施流產所應具備的適當的技能或標準,而是假定人們會根據WHO 的循證建議做與時俱進的解讀。
例如,已經證明在初級保健層面且由受過適當培訓的非醫師類保健提供者所提供的人工流產是安全的。目前在準備中的、即將出版的有關這一證據的指南將會闡明什么人能夠安全地提供人工流產。依據定義,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是有風險的,但若是某種循證方法被用于終止早孕,這種風險就非常低,而若是私下使用某種危險方法來終止晚期妊娠,則風險最高。人工流產風險的直接決定因素,例如所使用的方法和妊娠的時長,受到其它社會決定因素的影響,如法律的限制、安全人工流產服務的可獲得性、人工流產相關污名的程度、婦女獲取人工流產信息的程度以及婦女的年齡和社會經濟狀況等。非法的人工流產不等同于不安全人工流產。從長遠來看,根據WHO 指南評估安全人工流產服務,需要對更為廣泛的評估指標達成全球共識,這樣的指標應能夠準確反映服務可及程度、公平性、保健質量以及流產后避孕的可獲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