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翔(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張掖 734000)
甘肅黑河流域甘州區濕地現狀與保護策略
張翔
(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張掖 734000)
根據黑河流域甘州區濕地保護管理現狀,分析了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黑河流域甘州區濕地保護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
濕地;保護對策;黑河流域
黑河流域甘州區是一個座落在濕地之上的城市,地處河西走廊中段,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濕地保護與建設關系到黑河流域甘州區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生態經濟的建設成效。為進一步加強濕地資源保護,鞏固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成果,促進甘州區生態文明建設,根據甘州區濕地保護管理現狀,提出黑河流域甘州區“十三五”濕地保護發展的思路和任務。
黑河流域甘州區共有濕地1.44萬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39%,分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3個濕地類,永久性河流等10個濕地型。其中,河流濕地0.87萬hm2,占全區濕地總面積的64.5%;沼澤濕地0.47萬hm2,占全區濕地總面積的32.7%;人工濕地0.10萬hm2,占全區濕地總面積的6.8%。
甘州區濕地區域內有濕地植物30科71種,有魚類4種,兩棲類2種,有鳥類17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種,國家“三有”保護鳥類14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2種。2006年10月,甘州區率先成立濕地資源保護站,先行開展濕地資源保護工作。2012年10月,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在甘州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黑河濕地資源,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和張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先后獲得國務院、國家林業局和環保部批復命名。
2.1農業經營與濕地保護之間矛盾突出
黑河濕地地處綠洲農業區,集體耕地面積所占比率較大。受經濟利益驅動和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區農民盲目毀濕開墾的行為屢禁不止,直接造成了黑河流域天然濕地面積消減,濕地功能下降,生態環境惡化。
2.2濕地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濕地是工農業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地,過量的用水已使黑河濕地供水能力受到重大影響,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濕地干旱缺水。此外,黑河調水工程和黑河節水工程的實施,大量的打井和高標準混凝土渠道隔斷了自然河流與沼澤等濕地水體之間的天然聯系,最終導致土地的次生鹽堿化。
2.3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和科技支撐工作薄弱
由于濕地管理局成立時間較短,機構設置、經費等問題還沒有解決,薄弱的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制約了濕地保護工作的開展。同時,由于濕地技術人才缺乏,特別是對濕地的調查監測、恢復技術等方面缺乏基礎研究,不能很好地為濕地管理決策服務,影響了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開展。
2.4 濕地保護與恢復資金缺乏
由于濕地保護工作起步較晚,甘州區在濕地調查規劃、保護區及示范區建設和濕地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缺乏專門的資金支持,許多切實可行的濕地保護項目和規劃難以實施。
3.1 保護思路
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遵循生態文明發展方向,以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基本出發點,以努力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空間發展新格局為突破口,秉持“立于生態,興于經濟,成于家園”的發展理念,維護好人工綠洲和天然綠洲的平衡協調,充分發揮濕地在全區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2 規劃目標
總目標:“一線一區兩園兩河三申報三項目。”一線:嚴守濕地生態紅線;一區:保護區建設;兩園:提升張掖國家級濕地公園景觀;兩河:實施黑河和山丹河濕地保護與恢復;三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省級濕地公園和市級保護小區申報和驗收;三項目:亞行貸款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和黑河濕地國家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
4.1 劃定濕地保護紅線
2014年1月,國家林業局在制訂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年)》中劃定了濕地保護紅線,即到2020年,中國濕地面積不少于5 333.3 hm2。在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的基礎上,核定和公布甘州區濕地保護紅線,確保濕地保護率不下降。將國家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和省級重要濕地納入禁止開發區域,嚴守“濕地紅線”,確保自然濕地不被侵占。
4.2抓好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
抓好《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實施,集中利用保護區建設資金,通過對保護區周邊區域進行經濟發展引導,實現保護區與周邊農村長期協調、可持續發展。
4.3 提升國家級濕地公園生態景觀
全面實施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和張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景觀提升工程,提升國家級濕地公園檔次和水平。重點區域濕地實施濕地恢復工程,營造濕地動植物生活和生長環境。依托國家級濕地公園優勢,爭取國家濕地保護資金的支持。
4.4申報國際重要濕地
以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依托,爭取將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提升黑河濕地保護管理水平,為進一步爭取濕地保護資金打好基礎。
4.5市級保護小區和省級濕地公園申報
抓好西大湖、山丹河兩個市級濕地保護小區的申報工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西大湖獨特的自然資源及其周邊的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打造景觀獨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設施完備的省級濕地公園,將西大湖濕地公園建設成為張掖市集生態科研、生態科普教育、生態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4.6實施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
充分應用亞行貸款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資金,做好黑河、山丹河流域濕地保護與恢復。采用自然恢復和人工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在濕地嚴重退化和污染嚴重區域,以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營造鳥類棲息環境為重點,實施退化濕地的恢復與治理,有計劃地恢復自然濕地,擴大濕地面積。
4.7建設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
通過濕地基礎設施建設,購置必要的濕地科研儀器設備、生態監測設備和宣教設備等,加大黑河濕地保護管理的硬件投入,為西北內陸干旱生態脆弱區建立完整的湖泊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管理體系。
4.8利用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
2014年,甘肅省列入國家濕地生態補償范圍,將張掖黑河濕地等2個自然保護區和高臺縣等6個縣列入國家濕地保護補助試點范圍,開展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等試點工作。試點的實施,將把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州段)范圍內1 499.25 hm2受損耕地和保護區外圍1 km內2 517.68 hm2受損耕地納入補償范圍,為甘州區濕地保護與發展提供了發展平臺。
孟好軍,蔣志榮,賈永禮,等.2007.黑河流域濕地資源保護對策[J].濕地科學與管理,3(3):42-45
牛赟,劉賢德,張宏斌.2007.黑河流域中上游濕地生態功能評價[J].濕地科學,5(3):215-220
任憲友,肖飛,莫明浩.2012.中國濕地資源經濟分析與生態恢復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
趙魁義.1995.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持續利用[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Curr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Wetlands in Ganzhou District in Heihe River Basin in Gansu
ZHANG Xiang (Management Bureau of Ganzhou District of Heih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angye 734000)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s in Ganzhou District in Heihe River bas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wetland protection were analyzed. Concept, objectives and key tasks of wetland protection in Ganzhou Distrcit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were proposed.
Wetl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Ganzhou District
10.3969/j.issn.1673-3290.2015.04.13
2014-12-30
張翔(1973-),男,甘肅張掖人,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濕地資源保護、調查和規劃設計工作。E-mail:zhangxiang257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