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10 a西藏高原雪線時空變化及其與氣象因素關系分析

2015-04-08 12:31:35史建橋白淑英高吉喜顧海敏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5年3期
關鍵詞:區域

史建橋,白淑英,高吉喜,顧海敏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遙感學院,江蘇南京 210044;2.94783部隊61分隊,浙江長興 313111;3.中國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4.涪陵區氣象局,重慶涪陵 408000)

近10 a西藏高原雪線時空變化及其與氣象因素關系分析

史建橋1,2,白淑英1,3,高吉喜3,顧海敏4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遙感學院,江蘇南京 210044;2.94783部隊61分隊,浙江長興 313111;3.中國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4.涪陵區氣象局,重慶涪陵 408000)

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西藏地區的MODIS雪蓋產品數據、DEM數據以及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結合GIS空間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區不同自然區劃地帶下雪線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與氣象因素的關系。研究表明:西藏及各區域年平均雪線波動變化比較平穩,全區年平均雪線為4 848.6 m,呈微弱上升趨勢,線性傾向率為6.54 m/10 a;各季節平均雪線中,秋季雪線的變化對年平均貢獻最大,二者相關系數達0.796。冬季雪線呈下降趨勢(相關系數為-0.625),其余三季則均表現為上升趨勢,但均不顯著;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逐月變化波動明顯外(標準差為60.3 m),其余均表現為平緩波動形勢;西藏地區的雪線空間分布基本上表現為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步升高的態勢,其中東南部和西北部雪線分布密集且復雜。中部雪線則相對較稀疏,其高、低值區分別與山脈和河谷分布相對應;整體上,西藏雪線與氣溫正相關,與降水量負相關,但是各區域四季雪線與氣溫、降水量之間又存在差異。雪線是積雪各要素特征變化最為敏感的指示器,研究西藏高原雪線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與氣象因素之間的關系,對了解西藏高原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西藏高原;雪線;氣象因素;時空特征

季節性積雪是冰凍圈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全球98%的季節性積雪位于北半球[1]。分布面積廣大,且主要分布在高海拔、高寒、人跡罕至的地區,而這些地方只有稀疏的氣象臺站分布,這就為研究積雪的時空分布及變化情況帶來了困難。而遙感技術[2,3]以其宏觀、快速、周期性、多尺度、多層次、多譜段、多時相等優勢在積雪動態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彌補了常規觀測資料水平分辨率較低以及投入較大等不足[4]。

雪線是常年積雪的下界、季節性積雪的上界[5],是刻畫積雪覆蓋區域空間分布特征的常用指標,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6]。張杰等[7]利用1997—2004年5—8月NOAA-AVHRR和EOS-MODIS衛星資料,分析了河西祁連山區積雪面積和雪線高度變化。蔣復初等[8]根據106個氣象站積雪資料繪制全國雪線高程等值線,列出了中國現代雪線的空間分布。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旦破壞不可逆轉。最近幾十年,諸如冰川退縮、凍土消融、土地荒漠化和草場退化等環境問題嚴重地影響著當地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9]。

雪線是一種氣候標志線,是指各個月份積雪,蓋度蓋分布最低海拔,夏季7、8月雪線能夠代表通常意義的雪線,其空間分布實質上是水熱條件緯度地帶性變化的反映[10]。溫度、降水的變化與雪線的變化密切相關,溫度增加使雪線上升、積雪面積減少,而降水的增加又抑制了這種變化[5]。季節變化會引起雪線的升降,這種雪線稱之為季節性雪線。本研究利用MODIS雪蓋產品,采用邊緣檢測方法提取雪蓋外邊緣像元,并與DEM疊加分析得到西藏高原各月雪線。結合氣象觀測數據,通過GIS空間分析和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分析西藏高原雪線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與氣象因素的關系,本研究不僅能夠反映雪線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而且能夠揭示積雪蓋度海拔的月尺度變化過程及變化規律,對于揭示西藏地區氣候變化對雪線的影響以及開展融雪徑流模擬等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區概況

西藏自治區簡稱“藏”,首府拉薩。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26°50′~36°53′N,78°25′~99°06′E之間,全區面積1.20223×106km2,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8。國境線長約3 842 km,南北最寬900多km,東西最長達2 000多km。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所處的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西藏的氣候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于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往往能看到“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西藏由于海拔太高,冬季氣溫寒冷多積雪,海拔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越過“雪線”,這里終年溫度在0℃以下,積雪不化,除非氣候急劇發生變化。

2 資料與處理

雪蓋數據為2000年3月—2011年2月MODIS 8 d合成雪蓋產品10A2數據,分辨率為500 m。DEM數據是由CGIAR ICT-ICT發布(網址:http://srtm. csi.cgiar.org)的SRTM3數據,空間分辨率為90 m。氣象數據為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下載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月值數據集”,選取2000—2011年西藏地區38個氣象站點的氣溫、降水、風速和日照時數的月數據;38個氣象站點的位置分布見圖1。

本研究的時間尺度為月尺度,需要將MODIS的8 d合成雪蓋產品10A2數據轉換為月合成數據。首先將8 d合成值擴展到全年365/366 d,然后以月為周期計算每月的平均值作為合成值,進而得到月平均和年平均雪蓋數據,最后從雪蓋數據中提取得到有雪覆蓋區域,再利用邊緣檢測方法提取出雪蓋外邊緣像元,在Arcgis軟件下基于高程與雪蓋邊緣數據進行疊加分析獲得雪線數據。

3 結果分析

3.1 雪線的時間變化特征

3.1.1年際變化

由圖2可以看出,近10 a來,西藏各區域年平均雪線波動變化比較平穩,其標準差在16.1~60.3 m。西藏全區年平均雪線為4 848.6 m,呈微弱上升趨勢,線性傾向率為6.54 m/10 a。果洛那曲高寒灌叢草甸地帶(以下簡稱:果洛那曲高寒地區)、川西藏東山地針葉林地帶(以下簡稱:川西藏東山地)和藏南山地灌叢草原地帶(以下簡稱:藏南山地)的年平均雪線表現為上升趨勢,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常綠闊葉林地帶(以下簡稱: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帶(以下簡稱:阿里山地)、昆侖高寒荒漠地帶和羌塘高寒草原地帶則呈現下降趨勢,均未通過0.05顯著性檢驗。

2001—2010年西藏各區域年平均雪線差異明顯(表1)。阿里山地年平均雪線高度為5 248.8 m,為全區最高,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年平均雪線高度為3 115.5 m,為全區最低;西藏全區、羌塘高寒草原地帶、昆侖高寒荒漠地帶和川西藏東山地,雪線在2003年達到最高值;而果洛那曲高寒地區和藏南山地,在2010年雪線達到最高值;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阿里山地雪線最高值分別出現在2001年和2004年。此外,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年際波動變化最大,標準差達到60.3 m;其次是阿里山地和果洛那曲高寒地區。從各區域年平均雪線分布來看,西藏雪線分布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基本上呈現出從東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態勢。

3.1.2 四季變化

從2000年3月—2011年2月四季雪線分布情況看(表2),西藏各區域雪線在夏季最高,最高值出現在阿里山地;而各區域季節最低雪線則各有不同,川西藏東山地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最低值均出現在冬季,果洛那曲高寒地區為秋季,而其余地區為春季。西藏各季節雪線中,秋季雪線的變化對年雪線貢獻最大,二者相關系數達0.796,其次是春季和冬季。

近10 a來,西藏整體四季雪線除冬季呈下降趨勢外,其余三季均表現為上升趨勢,但變化趨勢都不顯著;區域間存在明顯差異,春季,川西藏東山地雪線呈顯著上升趨勢,藏南山地上升趨勢明顯,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則呈明顯下降趨勢;夏季,藏南山地雪線上升趨勢顯著,其次是羌塘、昆侖等高寒草原地帶,果洛那曲高寒地區下降趨勢相對明顯;秋季,除果洛那曲高寒地區雪線呈微弱上升趨勢外,其余各區域均表現為不顯著的下降趨勢,其中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下降最明顯,其次是阿里山地;冬季,果洛那曲高寒地帶雪線上升明顯,其次是藏南山地,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則相對下降較快,其余地區雪線波動變化較平穩,上升(下降)速率小于10.0 m/ 10 a。

3.1.3 月際變化

西藏各區域月雪線變化基本上呈“單峰型”走勢(圖3),其中西藏東部和南部(川西藏東山地和藏南山地)雪線在6月最高,3月最低;中西部(果洛那曲高寒地區、羌塘高寒草原地帶和阿里山地)雪線在7月最高,而最低雪線出現的月各有不同,分別出現在11月、3月和4月;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在5月達到最高值,1月達到最低值,昆侖高寒地帶雪線在8月最高,5月最低。總體上,最高雪線出現在6、7月,而最低雪線出現在3、4月。從各區域雪線年內變化幅度看,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逐月變化波動明顯外,其余均表現為平緩波動形勢。

3.2 雪線的空間變化特征

從圖4可知,西藏地區雪線分布的地域差異較大,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屬于從高原中部向四周輻射,并呈同心圓狀分布的“中央類型”[8],基本上呈現出從東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態勢;而且西藏東南和西北部雪線分布密集且復雜,而中部雪線則相對較稀疏,其高、低值區分別與山脈、河谷分布相對應。其中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氣候溫暖濕潤,迎向來自印度洋的濕潤氣流,降水豐富,雪線主要分布在1 000~ 4 000 m;川西藏東山地以高山峽谷為主體,分布有念青唐古拉山、橫斷山脈和大雪山等高大山脈,高山之間夾持著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大渡河等大江大河,雪線基本在3 000~4 000 m,也有些地方大于5 000 m;藏南山地由于中喜馬拉雅山脈雪峰林立,地形影響明顯,成為南來水汽的巨大屏障,高峰附近的雪線可以達到5 900 m左右,有些甚至在7 000 m以上;高原中東部的果洛那曲高寒地區雪線高度在4 000 m以上,由于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等山脈的存在,雪線可達5 000 m以上;羌塘高寒草原地帶南起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至喀喇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地勢為南北高中間低,山脈斷續分布,雪線基本維持在5 000~6000 m;羌塘高原向西和向北雪線逐步降低,西部阿里山地和北部昆侖高寒地帶高山、盆地與寬谷相間,雪線在5 000 m左右。

西藏主要的水汽來源是南部的印度洋和孟加拉灣,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藏南山地和川西藏東山地則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豐富,雪線高度偏低;受喜馬拉雅等高山阻擋,高原內部季風影響減小,降水少,雪線高度偏高。西藏地區雪線的這種分布形式與全球一般的主要受溫度影響的緯度地帶性相反,表明降水在雪線高度分布中占有優勢地位,遠遠超過溫度的影響,致使雪線分布的總趨勢表現為反向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規律。

從西藏四季雪線分布情況看,冬季:雪線分布較密集和復雜,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藏南山地和羌塘高寒草原地帶平均雪線較低,其中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有大面積的雪線低值區(1 000~3 000 m),在羌塘高原西南部邊緣、藏南山地南部邊緣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東部平均雪線較高,有些地區甚至達到8 000 m以上;春季:果洛那曲高寒地區、昆侖高寒地區、阿里和川西藏東山地平均雪線較冬季反而有所下降,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西部的雪線低值區消失,并且山地東部平均雪線從3 000~4000 m下降到了3 000 m以下;夏季;隨著氣溫大幅升高,平均雪線均上升,而且各區域出現大面積雪線消失,絕大部分地區平均雪線在4 000 m以上,特別是羌塘高原南部邊緣,其平均雪線高度在5 000 m以上;秋季:氣溫逐漸回落,各區域平均雪線逐漸降低。

另外,西藏各區域雪線空間分布及四季變化,也從側面反映出西藏積雪的分布和四季變化特點,包括常年積雪(冰川等),季節性積雪等。

3.3 雪線與氣象因素相關分析

3.3.1 雪線與氣溫的關系

對西藏各區域年際和四季平均雪線與平均氣溫的關系分析表明(表3),兩者基本表現為正相關關系。分地區和分季節統計分析顯示:春季,在藏南、阿里和川西藏東山地及果洛那曲高寒地區,雪線與氣溫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均通過0.05顯著性檢驗;夏季雪線與氣溫的關系比較復雜,除藏南和阿里山地雪線與氣溫呈正相關外,其余區域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其中,在果洛那曲高寒地區,兩者關系為顯著負相關;秋季,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外,雪線與氣溫的正相關程度都較高,特別是在藏南山地和果洛那曲高寒地帶,雪線與氣溫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冬季,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高度與氣溫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外,其他區域均不顯著。

3.3.2 雪線與降水量(降雪量)的關系

西藏各區雪線與降水量(降雪量)關系高度密切,基本表現為負相關關系(表4)。春季,各區域雪線與降水量基本呈負相關關系,羌塘高寒草原地帶雪線與降水量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夏季,兩者關系復雜,區域差異明顯,除藏南和阿里山地雪線與降水量表現為顯著負相關關系外,其余區域均表現為正相關性。其中果洛那曲高寒地區和羌塘高寒地帶,兩者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秋季,在西藏東部和南部雪線與降水量呈正相關,其余區域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冬季,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與降水量呈正相關關系外,其他地區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只有果洛那曲高寒地帶為顯著負相關。

綜合分析雪線與氣溫、降水量的關系,可知西藏雪線與氣溫呈正相關關系,與降水量則呈負相關關系,但是各區域四季雪線與氣溫、降水量之間的關系又存在差異。春季,羌塘高寒地帶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分布對降水量更加敏感,其余區域氣溫的貢獻相對較大;夏季,除藏南和阿里山地外,其余區域降水量與雪線的正相關程度較高;秋季各區域雪線高度主要受氣溫的影響;冬季,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和阿里山地雪線受氣溫變化的影響較大,其余區域則是降水量貢獻較大。

4 討論

西藏地區雪線從東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分布態勢,與前人對全球[12]、中國[13,14]及西藏[15]和藏南[1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雪線的分布高度與氣溫基本呈正相關,且與降水量基本呈負相關,但是西藏各自然區劃地帶之間卻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夏季,中東部地區雪線與氣溫呈負相關,與降水量呈正相關,規律截然相反,原因可能是研究時間和空間尺度、數據源、數據處理等不同,導致雪線氣候歸因分析的差異。

西藏地域廣、地形復雜,各地所處緯度、海拔高度差異大,雪線所表現出的時間和空間特性也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決定于氣候和地形地貌因素的綜合作用。本文未考慮實際地形地貌因素的影響,如坡向、坡度等因素,對雪蓋、雪線分布有很大影響[17-19]。正常情況下,陡峻的山地,雪線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雪線偏低;陽坡雪線偏高,陰坡則相反;加之臺站觀測在空間上的不足,因此,多源數據(臺站、遙感數據、再分析產品)融合、高分辨率數據應用(DEM等)和數據空間柵格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需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5 結論

本文利用2000—2011年MODIS的8 d合成10A2雪蓋產品、DEM數據和西藏地區38個氣象站氣溫、降水數據,分析了西藏高原不同自然區劃地帶雪線的時空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主要結論如下:

(1)近10 a來,西藏及各區域年平均雪線波動變化比較平穩,但區域間差異較大。西藏全區年平均雪線為4 848.6 m,呈微弱上升趨勢,但上升趨勢不顯著。

(2)西藏各季節平均雪線中,秋季雪線的變化對年平均貢獻最大,其次是春季和冬季。冬季雪線呈下降趨勢,其余三季則均表現為上升趨勢,但變化趨勢均不顯著。另外,除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逐月變化波動明顯外(標準差為60.3 m),其余均表現為平緩波動形勢。

(3)西藏高原雪線分布的地域差異較大,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表現為從高原中部向四周輻射,并呈同心圓狀分布的“中央類型”,基本上是從東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態勢。東南和西北部雪線分布密集、復雜,而中部則相對較稀疏,其高、低值區分別與山脈、河谷分布相對應。

(4)總體上,西藏雪線與氣溫呈正相關關系,與降水量則呈負相關關系,但各區域之間又存在差異。春季,羌塘高寒地帶和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雪線分布對降水量更加敏感,其余區域則氣溫的貢獻相對較大;夏季,除藏南和阿里山地外,其余區域降水量與雪線的正相關程度較高;秋季各區域雪線主要受氣溫的影響;冬季,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和阿里山地雪線受氣溫變化的影響較大,其余區域則是降水量貢獻較大。

[1]李培基.高亞洲積雪分布[J].冰川凍土,1995,17(4):291-292.

[2]馮琦勝,張學通,梁天剛.基于MOD10A1和AMSR-E的北疆牧區積雪動態監測研究[J].草業學報,2009,18(1):125-133.

[3]劉巖,馬驍駿,李浩,等.基于CloudSat和Aqua衛星資料的北疆一次暴雪過程中云的宏微觀物理屬性[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9(2):9-15.

[4]王興.基于衛星遙感的祁連山區積雪特征研究[D].北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8.

[5]高潔,傅旭東,鞏同梁,等.西藏東部山區積雪高程的年內變化特征及其量化[J].冰川凍土,2011,33(2):246-253.

[6]張強,張存杰,白虎志,等.西北地區氣候變化新動態對干旱環境的影響—總體暖干化,局部出現暖濕跡象[J].干旱氣象,2010,28(1):1-7.

[7]張杰,韓濤,王建.祁連山區1997—2004年積雪面積和雪線高度變化分析[J].冰川凍土,2005,27(5):649-654.

[8]蔣復初,吳錫浩,王書兵,等.中國氣候雪線空間分布特征[J].地質力學學報,2002,8(4):289-296.

[9]孫鴻烈.不斷攀登探索世界屋脊奧秘[J].中國西藏:中文版,1998,(6):46-48.

[10]牛文元.自然地帶性的理論分析[J].地理學報,1982,35(4):288-297.

[11]KOTYAK0V V M.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World Atlas of Snow and Ice Resources[M].Moscow,1997,392c.

[12]KOTYAK0V V M.World Atlas of Snow and Ice Resources[M].Moscow,1997:44-45.

[13]施雅風.中國冰川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15-18.

[14]施雅風,黃茂桓,姚檀棟,等.中國冰川與環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8-10.

[15]李吉均,鄭本興,楊錫金,等.西藏冰川[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28-30.

[16]鄧育武,謝自楚,李玲玲.基于GIS的西藏南部雪線場的建立及其空間分布特征[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6,18(3):10-14.

[17]林金堂,馮學智,肖鵬峰,等.天山典型區衛星雪蓋時空特征研究[J].冰川凍土,2011,33(5):971-978.

[18]陳曉娜,包安明.天山北坡典型內陸河流域積雪年內分配與年際變化研究——以瑪納斯河流域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6):154-160.

[19]竇燕,陳曦,包安明,等.2000—2006年中國天山山區積雪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冰川凍土,2010,32(1):28-34.

[20]希爽,張志富.中國近50 a積雪變化時空特征[J].干旱氣象,2013,31(3):451-456.

[21]張文博,肖鵬峰,馮學智.基于地面觀測數據的天山典型區積雪時間特征研究[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2,6(3):27-33.

[22]鄭玉萍,宮恒瑞,崔玉玲.烏魯木齊南山中山帶積雪特征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3,7(2):29-33.

[23]錢永甫,張艷,鄭益群.青藏高原冬春季積雪異常對中國春夏季降水的影響[J].干旱氣象,2003,21(3):1-7.

[24]王秀琴,馬玲霞,盧新玉,等.基于不同雪深的地面溫度、雪草(面)溫度與氣溫的關系[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2,6(4):64-67.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now Line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Tibet Plateau in Recent 10 Years

SHI Jianqiao1,2,BAI Shuying1,3,GAO Jixi3,GU Haimin4
(1.College of Remote Sens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Unit 61,No.94783 of PLA,Zhejiang Changxing 313111,China;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jing 210042,China;4.Jiashan Meteorological Office,Jiaxing 314100,China)

Using MODIS snow cover data from March 2000 to February 2011,DEM and climate data from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ibet Plateau,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now line over the different natural divisions in Tibet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patial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now line over Tibet and all different natural divisions in recent 10 years showed a stable and slight upward trend,but the trend was not significant,increasing rate reached 6.45 m/10 a,and regional annual average snow line was 4 848.6 m.Among the four seasons, autumn mean snow line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annual one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reached to 0.796.Snow line which declined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0.625 in winter,was characterized by rising trend i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but all trends were not significant.The monthly changes of snow line of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south side of eastern Himalayas fluctuated obviously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reaching 60.3 m,in the rest of natural divisions in Tibet Plateau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gentle fluctuation situation.The snow line over Tibet Plateau escalat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snow line was dense and complica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of Tibet,furthermore,high and low value areas respectively corresponded to mountains and valleys.Overall,snow lin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in Tibet Plateau, however,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now line and climate factors(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over the different natural divisions in four seasons.

Tibet Plateau;snow line;meteorological factors;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468.0+25

A

1002-0799(2015)03-0007-07

史建橋,白淑英,高吉喜,等.近10 a西藏高原雪線時空變化及其與氣象因素關系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9(3):7-13.

10.3969/j.issn.1002-0799.2015.03. 002

2014-06-04;

2014-08-08

環保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201209029-1)。

史建橋(1986-),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3S集成與氣象應用。E-mail:shijianqiao@163.com

白淑英(197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遙感與GIS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E-mail:baishu-ying@163.com

猜你喜歡
區域
分割區域
探尋區域創新的密碼
科學(2020年5期)2020-11-26 08:19:22
基于BM3D的復雜紋理區域圖像去噪
軟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18
小區域、大發展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0
論“戎”的活動區域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2
區域發展篇
區域經濟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區域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天天综合色网| 2022国产无码在线|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二三区|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a| 91久草视频| 久久亚洲天堂|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网| 久久五月天综合|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区91|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不卡无码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91精品国产福利|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女人在线| 婷婷激情亚洲|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h在线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日本午夜影院| 9cao视频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88av在线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夜夜操狠狠操|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理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