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顯冬 朱紅秀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 成都)
中央空調冷卻塔在中央空調系統中,作為制冷主機冷凝器散熱的末端設備,起著重要作用。冷卻塔設計和配合合理,可方便使用,經濟可靠,節省大量人力和財力,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反之,會造成浪費,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嚴重時會影響機組正常運行,給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后果。單塔如此,對于多塔系統如果設計不合理,結果會更加嚴重。
中央空調配3臺冷水機組,3臺冷卻塔。空調系統的控制模式為手動,根據環境溫度開啟制冷機組的臺數。冷卻塔為方形橫流、并聯式,由單獨的調節閥控制水流量,在冷卻塔之間未設計平衡管。
開機為1對1,即1臺主機對應1臺冷卻水泵、1臺冷凍水泵、1臺冷卻塔。開2臺主機時,對應2臺冷凍水泵、2臺冷卻水泵、2臺冷卻塔,3臺也一樣。
系統從實際運行來看,不管開幾臺機組,冷卻塔都出現了不正常情況,有的塔在溢水,有的塔在降水。曾嘗試用以下方法處理。
(1)調節冷卻塔進水閥門,將溢水的冷卻塔調節閥開度關小,使水不溢出,但結果是這個塔不溢水另外的塔溢水,調節難度較大,費時費工且不好掌握。這種將閥門關小的方法,即使調節到水暫時不溢出,實際上卻減少了整個管道中的水流量,增大了水的阻力,也增大了水泵的負載,常常使冷卻水溫度上升,排氣壓力升高,機組報警停機。
(2)關掉停用塔的補水浮球閥。結果是出現水位偏低現象,有的塔漏出回水管,使回水吸入空氣,冷卻效果惡化,排氣壓力升高,直至高壓報警跳機。
(3)將補水浮球閥全部關閉,在夏季高溫時段,1 h不補水,冷卻塔就缺水,主機就跳機。
經過觀察后發現,3個冷卻塔采用的并聯方式,塔之間未做平衡管道,造成冷卻塔水位不平衡,出現溢水和降水現象。
針對以上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將對其進行改造,在塔之間做一條平衡管道,擬定出3種方案。
(1)在回水主管上加電動蝶閥。從理論上看單機對單塔理應可行,但也存在問題。控制較為復雜,因為冷卻水有較高的溫度,及水的熱膨冷縮的特性,水不能密閉在管道中,必須與外界相同,所以當回水管上安裝電動水閥,如何控制,當3臺塔全停時,回水閥也不能全關,這種方式控制較難。
整改費用高,增加1個電動碟閥就需要增加1個旁通閥和控制箱,施工較難,材料和人工費高。整改困難,整改施工時必須停機,對醫院來說停機施工是不現實的。維護費用高,由于有電動蝶閥,經常開關容易損壞,增加了維修成本。故此方案不滿足實際需求。
(2)在冷卻塔底部開孔用管道將3個冷卻塔并聯起來。在冷卻塔底部開孔,則必須將該冷卻塔水位降低,要降低水位則要關閉該冷卻塔的進水閥,而關閉進水閥,冷卻水將流向其他2個冷卻塔,由于水量增大則造成其他冷卻塔冷卻水溢流,否則就必須關閉冷卻塔的進水閥,從而導致總水流量減少,導致冷卻水溫度上升,致使冷水機組排氣壓力升高而報警停機。故此方案仍需要在停機時才能進行施工,也不滿足實際需求。
(3)利用冷卻塔現有的排污閥用管道將3個冷卻塔并聯起來。由于有現成的排污閥門,所以在施工時不用停機,不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冷卻塔水位離地不高,壓力不大,故可以采用一般藍色PVC管,經濟適用,施工方便。在施工時,因占用了冷卻塔的排污閥,需要在連通3個冷卻塔的PVC管道中間最低點增加了1個排水閥。此方案最佳,滿足實際需求。
采用方案(3)進行改造,冷卻塔溢水和降水現象得到了很大改善。冷卻塔進水閥開度增大了不少,水流量也有所增加,冷卻水溫度也有所降低。同時為了進一步解決冷卻塔水平衡問題,在冷卻塔溢水管底部增加了1根平衡管。自此冷卻塔水平衡問題徹底解決,冷卻水不再出現溢流和降水。冷卻水全部經過風扇冷卻,成為可控。冷水機組不會報警停機,操作控制簡單,方便實用,幾乎不用維修,滿足了實際需求。
通過對醫院中央空調系統的冷卻塔水平衡問題分析與成功改造,使整套系統不僅運行正常,而且操作人員不用到樓頂調節冷卻塔進水閥,節省了人力,同時使醫院在冷卻用水能耗方面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