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表
(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91; 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活性炭改性調控對人體肌酐毒素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摘要)
Study on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Removal of Creatinine Toxin(Abstract)
王金表
(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91; 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慢性腎衰竭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口服吸附劑清除腸道內的尿毒癥毒素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且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已逐漸成為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一種重要途徑。藥用活性炭無毒性、價格低、吸附力強、不為消化液或細菌所分解、原型可由糞便排出,臨床上既往用于急性中毒、傳染性胃腸道疾病等吸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通過口服藥用活性炭吸附劑可清除患者胃腸道中的肌酐毒素,延緩腎衰竭,降低終末期腎衰竭發生率,延長患者生命。目前市售活性炭存在孔徑分布不集中、選擇吸附性差、吸附量小等缺點,因此開展增強活性炭對肌酐毒素的靶向吸附、提高肌酐吸附量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義和價值。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
1.活性炭孔結構特征與肌酐吸附性能關系研究。分別采用水蒸氣、CO2和KOH三種活化劑制備出具有不同孔隙結構的活性炭,研究了活性炭孔結構與肌酐吸附性能之間的關系。試驗結果表明:活性炭BET比表面積越大,肌酐吸附量也越大;當比表面積相近時,微孔容積高,肌酐吸附量大;活性炭對肌酐的吸附屬于微孔吸附,1~2.5 nm的微孔對肌酐吸附有利,平均孔徑在2.2 nm附近的活性炭對肌酐的吸附量達到103.8 mg/g;活性炭對肌酐的吸附能力取決于比表面積、總孔容、微孔率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當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積較大、總孔容較高、微孔率也較大時才具有最快的肌酐吸附速率和最大的肌酐吸附量。
2.椰殼活性炭孔結構定向調控及肌酐吸附性能研究。采用CO2二次活化和高溫重整兩種方法對椰殼活性炭的孔結構進行調控,研究了孔結構調整對肌酐吸附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1)二次活化對活性炭有明顯擴孔作用,相對來說,提高二次活化溫度對增強肌酐吸附能力更有效,擴孔后活性炭對肌酐吸附量提高了28.87 mg/g;2)高溫重整后炭骨架收縮,孔徑分布向微孔集中,碘、亞甲基藍吸附值有明顯提高,肌酐吸附量均提高至93 mg/g以上;3)FT-IR分析結果顯示,高溫重整后椰殼活性炭表面官能團發生了較大變化,表現為游離羥基含量大幅增加,另外內酯基和酚羥基含量也有所提高,其孔隙結構變化相對較小,說明表面官能團對肌酐吸附量變化有一定作用。
3.椰殼活性炭表面改性對肌酐吸附性能研究。以鹽酸為改性劑,針對鹽酸摩爾濃度、鹽酸用量、改性溫度、改性時間四個條件做單因素試驗和L16(45)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試驗,考察鹽酸改性對肌酐吸附性能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肌酐吸附量影響順序為改性溫度>改性時間>鹽酸摩爾濃度>鹽酸用量;最佳改性條件為:鹽酸濃度3 mol/L、鹽酸用量10 mL/g、改性溫度60 ℃、改性時間6 h,改性后肌酐吸附量提高了16.6%;紅外分析顯示,經鹽酸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酚羥基、羧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團增加,且隨改性條件加劇基團增加比例越大。鹽酸改性后酸性官能團數量增加,增強了活性炭表面極性,從而提高了對極性分子肌酐的吸附量。
4.吸附環境對肌酐吸附性能影響及吸附動力學研究。以前面試驗制備所得性能最優的活性炭為吸附劑,考察了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時間、肌酐溶液初始質量濃度、吸附溫度、pH值對肌酐吸附性能的影響,采用Lagergren準一級、準二級及顆粒內擴散模型對吸附數據擬合處理,確定了動力學模型參數。結果顯示:椰殼活性炭在6 h內達到吸附飽和,飽和吸附量為95.14 mg/g,遠高于氧化纖維素和氧化淀粉(吸附量約為20~30 mg/g);肌酐初始質量濃度增加,吸附量也相應提高;pH值對肌酐吸附量無明顯影響;吸附過程為吸熱反應,溫度升高有利于肌酐吸附,推測該吸附過程存在化學吸附;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對肌酐吸附過程擬合度更好,證明活性炭對肌酐的吸附過程存在化學吸附。
椰殼活性炭;肌酐;吸附;孔結構調控;表面改性
指導老師:蔣劍春(1955—),男,江蘇溧陽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物質能源和炭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E-mail:bio-energ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