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雷建蘭, 陸琴雯, 馮建躍
(浙江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7)
?
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大型儀器的全社會共享
王 華, 雷建蘭, 陸琴雯, 馮建躍
(浙江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7)
為了充分發揮大型儀器的效能,高校在滿足校內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大型儀器的全社會共享已漸成共識。本文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軟硬件建設、夯實開放共享基礎,規范制度管理、保證開放共享質量,參與社會平臺建設、拓寬開放共享途徑等實現高校大型儀器全社會共享的有效措施,并介紹了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注重測試方法研究、開展特色服務等有助于推動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的經驗,為促進高校大型儀器的全社會共享作了有益的探索。
大型儀器; 開放共享; 效能; 特色服務
高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傳承文化的四大職能,高校的大型儀器設備則是學校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物質基礎,隨著國家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的儀器設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
截止2013年底,我校儀器設備資產已達44.37億元,其中40萬元以上1 500余臺,價值15.63億元。隨著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力度的加大,學校對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也日益重視,從儀器設備資源開放共享的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大型儀器設備有償服務[2]、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維修基金、大型儀器設備有償調撥、大型儀器績效年度評優、設立實驗技術求事特聘崗等制度和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大型儀器的開放共享。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眾多,在滿足校內教學科研服務的前提下,有些儀器還有潛力(包括機時和技術),可以直接對社會開放服務,這是高校的四大職能之一,也是高校參與社會發展、回饋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作為校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努力做好校內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3]。
1.1 加強軟硬件建設,夯實開放共享基礎
我校分析測試中心現設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材料與工程測試中心(電鏡中心)、農生環測試中心等三個分中心,擁有各類分析測試儀器1 172臺件,價值1.1億元,其中近5年新購40萬以上儀器16臺,價值近6千萬元,極大地提升了開放共享的硬件條件。中心現有各類技術人員5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9人,副高級職稱36人,實驗技術求是特聘崗2人,高水平的技術隊伍確保了各項測試服務工作的順利完成[4-5]。
1.2 規范制度管理,保證開放共享質量
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是一種實驗室規范管理的系統,可以有效保障測試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中心于1993年首次通過國家計量認證,至今已4次通過復查換證,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心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并認真維護運行,開展檢測活動,切實保護客戶的技術秘密、知識產權和合法權益,向社會提供公正、科學、準確的檢測數據。該系統的建立也促進了校內服務質量的提高。
在開展社會檢測服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社會商業、法律糾紛。中心曾二次接受外地政府部門或招投標公司的要求,對招投標過程中由我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的真偽進行鑒定,由于中心管理規范,存檔資料齊全,通過正常手續,向對方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復,從而確保了中心和委托單位的利益不受侵害。
1.3 參與社會平臺建設,拓寬開放共享途徑
近年來,為提高高校儀器資源的利用率,科技部、教育部、各省市、各高校都在強調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網站建設工作,逐步拓寬了我國高校儀器的服務面[6-10]。中心是首批加入“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的單位,目前共有35臺入網儀器,借助該平臺,中心儀器的共享度在浙江省及周邊省份有了更大的提高。為推動大型儀器的協作共用,浙江省大型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制訂了“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服務績效考評辦法”,通過綜合考慮儀器社會服務的機時數、收費數、樣品數以及各類獲獎成果等,對獲獎儀器進行獎勵補貼。中心連續被評為優秀成員單位,透射電鏡、X多晶衍射儀、熱分析系統、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液質聯用儀等多次獲得優秀機組一等、二等獎,為推進浙江省大型儀器設備的協作共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心的大型儀器還同時參加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共同發起的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即CERS項目平臺),并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資源調查管理系統)。
通過以上舉措,測試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大型儀器利用率明顯提高,測試收入穩步增長,測試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儀器的維護和運行,形成了以儀器養儀器的良性機制。近3年中心為校內師生測試樣品39萬個,開機時數14萬h,為學科服務發表SCI/EI論文2 000余篇,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發揮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同時,中心在做好校內服務的前提下,積極為我省及周邊省份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廠礦企業開展測試服務,近3年為社會服務測試樣品3萬余個,出具檢測報告4 000多份,極大地推動了大型儀器設備的全社會共享,較好地擔負起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了解、適應市場需求和規律,探索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2.1 長期合作,為企業的正常生產提供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藥品,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經常進行檢測以控制產品質量。有些企業因儀器設備和檢測能力有限,需長期委托檢測單位按時對產品進行質量檢測。中心儀器機組大多與客戶單位建立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會急客戶所急,盡快完成測試工作。對于一些老客戶,樣品和檢測報告通過郵件往來,大大方便了客戶,也增加了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度。對于機組無法測試的項目,則會盡力幫助客戶聯系其它測試單位或提供相關信息。
如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藥企業,其生產的蒙脫石散劑產品對雜質含量有較高要求,由于缺少相關測試設備,該企業長期委托我中心的X衍射儀機組對其原料及產品進行晶型和雜質檢測,近3年共計測試樣品500多個。中外合資某紡織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的氣相色譜機組開展布料涂層防護劑檢測,2年來樣品達600多個。貴州省某國家級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我們建立起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每年通過郵寄送樣,完成多批納米改性高分子材料的電鏡分析,雙方雖未曾謀面,但合作非常成功。
通過長期合作,不僅為企業的正常生產提供了保障,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中心儀器的利用率,實現了大型儀器資源的共享。
2.2 注重方法學研究、努力提高檢測技術水平
將檢測技術和研究工作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提高儀器共享的有效途徑。
中心生物微結構實驗室在具有20多年電鏡工作,在浙江省科技廳分析測試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建立了納米改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電鏡分析測試方法,成為目前省內唯一開展這項工作的實驗室,服務對象涉及省內外許多高校、研究所和企業。該實驗室還通過檢測發現了幾種新病毒,如首次在云南地區的來樣中發現我國的檢疫性病毒-玉米退綠斑駁病毒,幫助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發現鑒定了在養殖沼蝦上的一種新的桃拉病毒,幫助江蘇省農科院蠶桑所發現鑒定一種新的桑樹病毒。
藥物的多晶型問題是近年來各醫藥生產、研究單位特別關注的問題,藥物多晶型已日益成為藥品生產質量控制和藥物研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藥學領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心X衍射機組和熱分析機組人員在藥物晶型的制備、分析表征、新晶型的開發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埃森醫藥有限公司、浙江美諾華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新產品開發、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提供了保證,目前所建立的檢測方法已經被這些企業采用。
2.3 開展特色服務,將服務輻射到國內外
在儀器技術上努力鉆研,提高水平,去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儀器分析工作者的方向。中心許多同志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技術積累,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并將其用于社會服務。
如中心與能源系共建高標準的二噁英實驗室,并納入了計量認證系統。該實驗室高分辨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儀加入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后,為科研項目和社會服務檢測樣品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除了承擔繁重的科學研究任務,該機組還積極面向社會開展二噁英的測試服務工作,目前,服務面已輻射到上海、武漢、鄭州、福建、昆明、廣州等城市。該機組近3年對外測試樣品達1100余個,很好地發揮了大型儀器協作共享的作用。
中心生物微結構室的透射電鏡機組長期從事植物病毒檢測和胞間運動研究,在電鏡技術方面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服務已經輻射到省外的研究機構、高校、企業。甚至加拿大農業部南方作物保護和食品研究中心也來尋求合作,共同研究馬鈴薯Y病毒Potyvirus的復制和胞間運動。通過1年多的合作,綜合了雙方的研究成果,在葉綠體周邊小泡的復制功能、CI-胞間連絲連接裝置的超微結構及Potyvirus胞間運動機制方面獲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11-12]。
隨著國家和高校對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重視,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推進開放共享的制度和方法[13-15]。目前,高校內部的共享程度已有較大改善,但對社會的開放共享還有待提高,從分析測試中心對外服務的情況看,社會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的需求是非常旺盛。高校應加強和鼓勵大型儀器信息公開,通過制度建設、規范管理和激勵機制,發揮優勢、促進大型儀器的全社會共享,為社會經濟和科技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1] 阮 慧,李五一.大型儀器共享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6-8,27.
[2] 雷建蘭,阮 慧,項曉慧.大型儀器有償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379-381.
[3] 馮建躍,徐 正.我國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生存與發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1,20(1):93-94,97.
[4] 謝 靜,曹 菱,傅鳳英,等.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192-195.
[5] 浙江大學人事處.浙江大學實驗技術隊伍梳理和新一輪崗位聘任[J]. 浙大人力資源通訊,2011(2):3-4.
[6] 聞星火,郭英姿,魏 婧,等.高校大型儀器共享系統建設實踐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1-5.
[7] 蔡 超,林衛峰,趙明明,等.物聯網時代大型儀器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77-179,191.
[8] 吳守輝,聞星火,薛 為,等.大型設備共享服務校級平臺建設探索和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4):182-185.
[9] 張玉平.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的系統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9-12.
[10] 聞星火,李 明,黃 樂,等.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的建設與成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0):6-11.
[11] CHENG KE LIU, CHUN MEI MENG, LI XIE,etal.Cell-to-cell trafficking,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binding to coat protein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VP37 protein[J].Virus Research. 2009, 143: 86-93.
[12] CHENG KE LIU, LU FEI YE, GUO JUN LANG,etal. The VP37 protein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induces tubules in plant and insect cells[J]. Virus Research. 2011,155: 42-47.
[13] 孟慶楠,王益民,劉彥強,等.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實驗室科學,2013,16(5):187-189.
[14] 楊樹國,聞星火,梁國華,等.服務科研創新的高校大型儀器條件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0):187-189.
[15] 楊 光,周永生,王文昌.大型儀器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6):343-346.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Service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Open-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WANGHua,LEIJian-lan,LUQin-wen,FENGJian-yue
(Center of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s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of our country o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have been the concentrated places of the valuable instruments. In order to take fully use of the equipment, open-sharing has become a consensus. While meeting the demands of the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rvic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nd promote the equipment’s sharing for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puts up several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above ideas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practic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o lay an open sharing foundation, standardizing system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haring,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to broaden the pathway of open sharing. Additionally, it also introduces experiences of promoting the open sharing of the valuable instrument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stressing the research of test method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service, which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equipment’s sharing for the whole society.
large-scale instruments; opening-sharing; efficiency; special service
2014-08-10
“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CERS-1-29)
王 華(1970-),男,浙江杭州人,講師,主要從事電鏡分析及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管理。
Tel.:0571-88982409;E-mail:wanghua02@zj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5)05-02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