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王秋林
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寫作課調查反饋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王秋林
作者對北京某市屬大學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兩個班共4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調查了解他們對寫作課的反饋情況,集中了解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學生對教材之外的教學內容的認可程度,以及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普遍困難三個方面的內容,較全面地收集到學生對寫作和寫作課的想法和反饋,并對今后的寫作課教學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英語專業寫作課教學反饋
作者在近幾年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中發現,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程度以及基礎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新入學英語專業學生的聽說能力逐年有所提高,然而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逐年提高的趨勢。即便是聽說能力較強的學生,寫作時也會犯基礎性的低級錯誤,語言的優美更是無從談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用得最多、最熟練、最準確的詞匯大多還是高中階段習得的高頻詞①楊瀅瀅:《英語專業學習者同一主題作文的詞匯發展和詞塊運用特征》,《外語界》2014年第2期。。因此作者想對學生的英語寫作和寫作課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并探究如何在英語專業寫作課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寫作問題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這是本次調查的緣起。
1.研究問題
本次調查主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如何?(2)學生對教材之外的教學內容認可程度如何?(3)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有什么普遍困難?
通過學生對這三方面問題的回答,寫作課老師能夠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更好地了解學生需求,有利于對將來的寫作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革。
2.研究對象
北京某市屬高校英語專業二年級兩個班共40名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研究。選擇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與該校的課程設置有關,該校英語專業一年級并沒有開設寫作課,取而代之的是側重于鞏固英語基礎的英語語法與寫作課,一周兩個課時,從二年級開始開設寫作課,同為一周兩個課時,而此次調查正是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后開始的。
3.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以調查問卷為主,個別學生訪談為輔。問卷共17個項目,除了一個開放問題,其余項目全部使用里克特5分量表。調查共收回36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后,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作者還針對問卷的問題訪談了6名學生,這6名學生按照寫作課期末考試成績分為優秀、一般、落后三組,每組兩人,分別來自兩個班,兩人同時參與訪談,每組訪談時間在5分鐘左右。
1.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無疑能讓教學事半功倍。調查發現,有一半的學生喜歡寫作,可具體到英語寫作,只有33.33%的學生明確表示喜歡,大多數的學生 (55.56%)對英語寫作持中立態度。通過SPSS軟件分析學生的具體回答發現,學生對寫作的態度和對英語寫作的態度并無顯著相關。因此,學生對漢語寫作的態度對英語寫作來說沒有參考性。
2.學生對教材外教學內容的認可程度
此次調查在學年的第一學期結束后開始,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既包括教材上各種文體寫作和論證手段的知識性傳授,也包括課堂操練、例文和作業講評,其中教材內容約占70%。問卷問題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對教材之外的教學內容的看法,以便將來老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看法對教材知識進行補充。
作業是寫作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作業練習,教學內容無法落實,教學目標無從實現,教學效果也無法顯現,寫作教學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學生對作業的看法如何非常重要。學生一個學期課上課下一共有10余篇作文作業,數量上不算少。然而問卷顯示27.78%的學生愿意做寫作作業,38.89%的學生不置可否,33.33%的學生不想做寫作作業,這一結果并不樂觀。通過訪談作者發現,即便對于優秀學生來說,英語寫作仍比較有挑戰性,耗時耗力——這6個學生寫一篇150—200字的作文需要最少40分鐘,最多1個小時的時間,訪談中成績一般和成績落后的學生都有畏難情緒,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喜歡英語寫作的學生不多。此外在訪談中,6名學生均反映其他課程作業較多,課業負擔較重,因此布置什么樣的作業要求老師精心設計,以量取勝不可取。
學生喜歡什么樣的作業呢?作者列出了兩種概括性較強的項目。對于“我喜歡沒有限制要求,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的寫作作業”這一陳述,44.44%的學生沒有明確的態度,38.89%的學生對此種作業持肯定態度。然而這個百分比同另一個項目“我喜歡有明確和完整的題目要求的作業”的百分比分布相差不大。因此收回的問卷并不能為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更好提供明確的參考,這也說明學生對于想做什么樣的作業達不成統一的意見。
作者了解到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對學生作業進行講評,其中多以不點名糾正作業錯誤為主,偶爾也對優秀作文進行點名表揚和賞析。然而問卷顯示半數學生對“我愿意自己的文章被當作例文在課堂講評”態度模糊,表示贊同的學生只占三分之一。在訪談中,有的學生委婉表示自己寫得不好,在班上做反面教材,即使不點名,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作者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愿意自己的文章被當作例文在課堂講評的學生并不多。
寫作課老師在課堂上也會布置寫作練習,每次動筆練習之前,都會讓學生用幾分鐘時間分組進行討論,分享思路和想法,調查發現半數學生對頭腦風暴訓練 (課堂討論)持肯定態度,只有11.11%的學生認為效果不大。
寫作課堂教學中包含大量對范文例文的分析點評,按照分析點評內容具體可分為語法句法分析、篇章結構分析、中西思維對比分析以及西方文化背景介紹四大類,學生對它們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程度進行打分,結果發現只有22.22%的學生認為語法句法分析對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比較有效,66.67%的學生分別認為篇章結構分析和中西思維對比分析有效,大多數學生 (55.56%)對西方背景文化介紹的有效程度并不確定,但還是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西方背景文化介紹有效。當然,這些對有效程度的回答帶有很強的主觀因素,不能確保其真實準確的效果。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主觀感受,在今后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減少語法句法分析的內容。
3.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普遍困難
了解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對癥下藥。問卷這一部分的客觀問題側重于了解學生在哪個寫作步驟中會經常遇到困難。其中比較突出的有,83.33%的學生較頻繁地遇到“拿到作文題后,如何找合適的文章主題有困難”,66.67%的學生較頻繁地遇到“運用分論點拓展文章主題時有困難”,77.78%的學生較頻繁地遇到“運用細節支持觀點時有困難”。
問卷最后是一個主觀問題:“你的英語寫作還有其他困難嗎?”有3名學生沒有作答,還有3名學生回答“無”或“沒有”,其余的回答多種多樣,概括而言主要集中在兩大部分:詞匯和思路擴展。與詞匯有關的困難首當其沖,83.33%的回答都涉及了詞匯:“在用詞表達想法時有困難”、“詞匯量不大”、“新背的單詞不會用”、“只會用簡單的詞”等等。思路擴展方面的困難包括“看到題目覺得無話可說”、“運用論據支持觀點時舉不出例子”、“想不出分論點”等等。這些發現與其后學生在訪談中所反映的主要困難基本一致。學生反映的這些寫作上的困難也印證了前人的研究發現①王文宇,俞希:《大學生二語寫作難點的一項調查》,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1期。馮群:《開放教育環境下英語專業學生二語寫作障礙研究》,《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郝育蓉,王福寧:《大學生英語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30期。。
詞匯和思路擴展這兩個方面的困難都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加以緩解或解決。解決詞匯的困難離不開大量的閱讀,通過大量閱讀學習高級詞匯的用法和英語的地道表達,這需要老師搜集更多的閱讀材料,提供更多的閱讀資訊,在作業批改和例文講評中更強調高級詞匯的使用。思路方面的困難跟學生年紀尚輕,經歷不夠豐富,視野不夠寬廣,考慮問題不夠全面,邏輯性不強有關,解決起來更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擴大閱讀量和知識面,解決思路方面的困難還需要更多思維上的訓練和思路上的點撥,以及寫作各階段寫作策略的培訓②吳錦、張在新:《英語寫作教學新探——論寫前階段的可行性》,《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3期。紀康麗:《如何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英語寫作教學實驗》,《外語教學》2005年第2期。,不但要延續頭腦風暴的訓練③劉芳:《旨在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外國語文》2014年第3期。譚洪進、殷炳蘭:《英語寫作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2014年第2期。,還需要通過寫提綱這樣的練習來訓練學生的邏輯和條理。
1.通過滿足學生需求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
作者發現學生對漢語寫作的態度對英語寫作沒有參考性,因此提高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重點還是在寫作課本身,老師需要持續關注學生對寫作課的需求和反饋,令他們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視,盡量滿足學生關于英語寫作課的需求。
2.針對學生反饋酌情調整教學內容
愿意做寫作作業的學生并不多,但學生對于想做什么樣的作業也沒有統一的意見,另外學生課業負擔較重,老師需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而不應以量取勝,因此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一問題還需要以后進一步的觀察試驗。此外,課堂上的作業講評環節應該多以鼓勵和表揚為主①孫文靜:《利用效果律提高英語寫作課的教學效果》,載《求實》,2013年第S2期。,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②張濤:《大學英語寫作課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建議》,載《教育探索》,2008年第9期。。對于學生反映良好的頭腦風暴訓練等教學內容應該堅持下去,語法句法分析等學生感覺效果不明顯的內容可以減少。
3.在教學中著重緩解或解決學生英語寫作上的困難
學生反映的寫作上的困難集中于詞匯和思路擴展兩方面。解決這些困難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方法,只有在平時加大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強調高級詞匯的學習和使用,在寫作過程中多加以思路上的點撥和策略的訓練,才能逐漸緩解或解決學生所反映的詞匯和思路方面的困難。令人樂觀的是,在讀寫結合這條道路上,已經有同行做出了有益的示范③徐浩、高彩鳳:《英語專業低年級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載《現代外語》,2007年第2期。楊玲:《以過程寫作教學促進英語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一年級寫作教學啟示》,載《外語界》,2011年第4期。馬潔:《基于閱讀的英語過程寫作教學模式探究》,載《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2013年第8期。王雯秋,牟方華:《“讀寫一體化”課程設計構想與實踐》,載《外國語文》,2013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