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萍|文
轉制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重點對象和重點環節,掌握重點方法,不斷調整工作方法和路徑,及時掌握改革鋪開的最佳時機,為服務企業改革發展做貢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作為事業單位改革的綱領性文獻,對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見和促進作用。特別是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成為企業的步伐得到了進一步加快,對激發單位活力,推動市場主體多元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但我們也要看到,由事業單位向企業轉變,不僅是一場管理體制、工作機制的改革,對廣大員工來說,更是一場思想革命。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抓住重點對象、鎖定重點環節,有的放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隨著國家改革事業、特別是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推進,大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為國有企業,許多事業單位在轉制為企業后一路前行,得以發展壯大,但隨著宏觀經濟下滑,競爭進一步加劇,部分轉制國企面臨的發展困難日益凸顯。
作為事業單位時期經營的主業,在轉制為企業后,出現了短暫較快增長,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出現了發展后勁不足的情況。
新業務拓展和經營出現較大困難。為適應發展需要,大部分轉制國企將發展領域從主業向相關產業發展,部分企業甚至開始涉足原本并不熟悉的行業。從筆者掌握的情況看,大部分轉制國企拓展新業務并不成功,主要表現在產品研發跟不上市場需求,產品營銷手段滯后,資金風險管控較差,運營成本明顯偏高,經營利潤與同類產品存在較大差距。
大部分轉制國企領導層對經營狀況甚為憂慮,希望通過深化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在人事管理、工資福利等方面進行企業化改造,以期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核心競爭力。
部分員工對企業發展狀況不了解、不關心,對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缺乏清醒認識,對企業前途持盲目樂觀態度。即使有部分人員了解企業經營狀況,但對國家政策知之甚少,等、靠、望思想嚴重,覺得國企家大業大,不可能被擊垮;或者認為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上級主管部門不會放任不管,一定會出面解決。對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缺乏清醒認識。
部分既得利益者,對改革可能觸及的利益調整極為敏感。在轉制國有企業,由于其前身為事業單位,雖已轉制但具有企業特點的管理意識和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建立,特別是成本意識和成本控制制度,包括管理成本、研發成本、營銷成本等方面均未建成完備體系或得到有效施行,造就了一批機會主義者和既得利益群體。他們對改革可能帶來的企業規范運行極為抵觸,成為阻礙改革因素。另有部分員工雖未從松懈、低效的管理中謀取到經濟和政治利益,但工作自由度、工作強度等方面都獲得了極大地空間,他們對高效管理帶來的紀律約束和績效考核也持排斥態度。
部分學歷較低、工作能力較差的員工,對自身競爭力缺乏信心。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一個國有單位不僅包攬了員工的生養死葬,還要負責安排子女就業。轉制國企中有很大一個群體屬于父母退休接班、政策性或非政策性安置;在轉制為企業后,從政策層面單位已經沒有安排職工子女就業的責任,但在傳統思維和各方關系的影響協調下,仍有一部分學歷較低、工作能力不強的人員入職。在轉制國企,這部分人占到了很大比例。他們對企業較為忠誠,工作一般也較為認真負責,對實行規范管理愿意接受,但基于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對績效管理考核、浮動工資制度等較為恐懼,繼而產生抵觸情緒。
部分新入職人員不愿失去國企員工的優越感。在中國傳統思維中,國字頭代表穩定、可靠,繼而進一步代表優越。在萬人同擠公務員獨木橋的失利者中,國有企業成了一條優先選擇。筆者調查發現,在新近十年入職的員工中,至少有六成以上員工對市場競爭不感興趣,對改革可能帶來的穩定性變動、工資福利的不確定性,以及與民營企業同樣的績效考核、甚至是被辭退、降職等,充滿了恐懼、不安甚至是不滿,成為反對改革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抓住重點人群。“正確認識教育對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對象的客觀實際狀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找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是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服務改革發展功能作用的第一步。只有找準了對象,然后根據對象的特點,因人施教,才能事半功倍。從轉制國企的情況看,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部分現有規則的既得利益者、對改革恐懼者和對現有體制的滿足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對三類對象、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對象進行摸底,做到胸中有數,然后開展分類教育,以實現效果最大化。

抓住重點環節。要抓住轉制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環節,就必須要分析阻礙、反對改革群體的心理癥結。結合實地調研分析來看,當前轉制國企員工在思想上存在的最大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大鍋飯思想,在這一思想束縛下,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受到了極大限制。二是等、靠、望思想。沒有危機意識,沒有認識到企業已經完全是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三是市場競爭意識不強,不善于市場調研,產品研發、市場拓展等具有一定盲目性,成本控制、風險管控等不強,在市場行為中經常處于被動局面。轉制國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緊緊抓住這三個重點環節開展工作。
明確主要方法。“方法是連接相互作用的主客體的中介因素,是人們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種手段、工具、途徑、技術和范式。”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方法的選擇是目的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轉制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選擇上,既要堅持傳統方法的繼承,又要大膽創新;既要有主導方法,又要多措并舉;既要有理論灌輸,又要結合實際。筆者認為,在轉制國有企業,對抵制改革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灌輸,要把企業發展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國家對國有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政策、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發展前景等內容,通過會議、廣播、板報、網絡等各種形式和媒介,頻繁地灌輸給干部職工,激發大家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另一手抓典型事例教育。要把轉制國企改革成功的典范,特別是職工從中得到的經濟利益和人生價值實現向干部職工進行廣泛宣傳,引導他們走出狹隘的利益觀,以更寬廣的眼界去追求更大的利益。要把轉制國企走向衰敗的現實例子也擺出來,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定期效果評估。“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是根據一定的客觀尺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定性、定量綜合評判的過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評估,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調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轉制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效果評估作為工作的重要一環。根據效果不斷調整工作方法、工作平臺,并根據思想政治工作進展情況,選擇啟動各項改革的最佳時機,以確保各項改革措施的順利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