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雯|文
這標題是借鑒來的。聯想到一位資深業內專家曾對行業過熱投資、過剩產能發出呼吁:“整個行業已經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于是覺得,這個標題用來形容目前行業的一些現象,頗為形象。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數據,2014年,有色金屬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13億元,增幅下降15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有所改變:采選投資下降4.3%,冶煉投資下降7.3%,加工投資則增長15.4%。其中,民間投資活躍,所占投資比重達到74%以上。隨著行業轉型和發展速度的放緩,這組數據似乎很正面的說明了投資結構變化帶來的改變。然而,事實上,加工投資,特別是鋁加工投資的熱度過高,已經給行業和企業帶來巨大風險。用一句業內人士的玩笑話說:“現在除了錢不過剩,什么都過剩。”從資本的角度而言,用戶永遠是對的。有什么樣的用戶需求,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出現。而資本的逐利性,也注定它要朝著用戶需求最多的地方流動。資本無罪。而面對目前產業鏈上各個點都過剩的現象,我們要反思的是形成這種畸形需求的不合理性。

常常能見到修建的漂亮的廠區、整齊的廠房、最先進的設備,卻是沒有開工或者停工狀態。先不討論規劃是否合理、投資是否到位、產品是否合格等問題,單單就資本來說,這個點,失去了盈利的能力,不被用戶和市場選擇,關停是件正常的好事。
在一個正處在結構調整期的行業里,產業鏈上每一個點,既各自獨立又相互牽絆。過度投資在某一個點上,就會過分擁擠、過剩。然后擠壓其他利益鏈接點上的資源,進而互相競爭,攤薄利潤。這些道理淺顯又明了,之所以每一個處在競爭利益鏈接點上的企業都不肯放手,無非是有僥幸加投機的心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自律成為一種奢侈的要求。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行業自律以及嚴格遵守行業規范,將是提升產業規模、完善產業結構、凈化行業環境、解決現有矛盾的自主選擇。
自律,就是不能表面一個樣,私下另外一個樣。表面限產,私下生產,低價投放,擾亂市場。自律,就是不能突破國家各種規章,不打擦邊球。自律,就是勇于承擔個體的損失,從而維護行業長遠發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