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資撤離中國的新聞甚囂塵上,大眾對此也表現出擔憂。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在優惠政策漸行漸遠、環保條件日益嚴苛、人工成本不斷提高、中國制造正在崛起加劇競爭的背景下,的確有一些外企在離開。但如果跳出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就會發現外企大規模逃離中國并非事實,特別是一些已扎根中國多年的有色行業的外企,不但不逃離,反而追加投資,用最大的耐心等待中國市場的選擇。
芬蘭奧圖泰公司是為一例。從20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二十年前成立辦事處、十年前組建中國分公司以來,奧圖泰就將中國視為極重要的市場,總體投入量逐年增加,2008年,奧圖泰在蘇州建設了首個生產基地,2013年奧圖泰亞太中心正式落戶上海,員工人數也從原來的幾人發展為現在的150多人,而且基本實現了本地化。
奧圖泰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還可以從它不斷擴大業務范圍看出端倪。奧圖泰閃速熔煉技術在中國銅產業已廣泛應用,這幾年奧圖泰又開始加大其濕法煉鋅技術、浮選工藝及設備的推廣,原因正是在于中國日益嚴苛的環保要求以及礦石選冶難度更大的現狀,迫使中國企業必須選擇更先進、更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工藝技術,這完全符合奧圖泰公司本身的發展理念,也給了奧圖泰巨大的市場空間。

像浮選行業,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有很多選廠在用小型的、低效的浮選機,因此改造潛力巨大,未來奧圖泰也將側重于此。用公司高層的話說:“希望能夠像在冶煉方面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一樣,用奧圖泰在浮選方面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為中國礦業發展再盡一份力量。”
此外,中國制造業水平提高,奧圖泰也開始嘗試把部分產品部件選擇在中國完成制造,以此降低生產成本,贏得競爭優勢。
據我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8~2014年,我國每年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都在兩萬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雖然有所變化,但總體依舊上升,從2008年的924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195.6億美元。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中國2014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約為1280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約3%,外資流入量首次成為全球第一。該機構發布的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亦指出,在全球投資促進機構選出的2014~2016年最具前景的東道國經濟體中,中國仍位居首位。
可見,近年來部分外企、外資撤出中國不僅不能代表外資在中國的經營趨勢,更難說得上是“逃離潮”。大多數歐美企業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是在發展過程中的調整換擋,不是衰退,對中國市場依舊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