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田 鄒 玉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要打造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及服務性為一體的主題網站或網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網絡生活不斷變化更新,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大學生,已經習慣高度依賴網絡媒體,進行各種知識與文化的體驗,并利用博客、微博及微信等媒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就必然需要我們高校的工作主體得不斷加強研究、更新思想,適應新發展。經過多年投入與發展,目前,大多數高校雖然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網站或網頁,但由于網站知識板塊內容陳舊形式單一,且網站風格大多千篇一律,學生訪問量及低,沒有真正發揮網絡這一重要媒介的重要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全面把握網站的功能與內涵,探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網站 (Website)開始是指在因特網上,根據一定的規則,使用HT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內容的相關網頁的集合①http://baike.baidu.com/view/4232.htm(百度百科)。簡單地說,網站是一種網絡資源的共享平臺,是特定用戶群體的一種有效溝通工具。網站建立者或者指定的用戶可以利用網站公開發布自己的相關信息,也可以授權他人 (一般指訪問網站的用戶)使用下載本網站提供的各種資源,從而達到為網絡用戶群體提供相應服務的功能。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網站的空間大小、網站提供的服務內容、打開網頁的速度及網站的用戶訪問量對其價值進行較為直接的衡量。同時,網站的組織者或者叫建立者和管理者,也是我們評介一個網站的重要標準之一,即我們常說的官網與否等。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無論是企業、學校、政府機關還是行業協會等,普遍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主題網站,用以為其服務的對象或公眾公開其相關信息,并利用網站為人們提供各種便捷的服務。這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發展的結果,更是人們獲取知識、享受服務的客觀要求。網站已經從虛擬走向現實。
從傳統意義上講,網站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一種單向的信息服務,瀏覽者只能從網站上獲取簡單的靜態信息。然而,隨著計算機編程技術、互聯網技術、光纖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的發展,網站的功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當下的網站可以通過網絡互聯技術,提供海量的靜態信息,特別是隨著搜索引擎技術的發展,這樣的信息服務已經成為了網絡最大的功能之一,也是網站最基本的功能。其次,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變化,人們已經完全可以和網站進行互動,將自己的觀點、信息與網站本身及其它用戶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大大提升了網絡的交互功能。網站的另一功能是極大的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學習、生活、工作方式,這也使得人們如今高度依賴于網站去拓展自己的交友、生活和工作領域。
網站的基本框架即網站的架構,主要是指網站建設者根據網站客戶的準確定位,對網站的建設方案、功能模塊、編寫語言及網站的設計開發流程所做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在網站建成后,則主要是指對網站所提供的功能模塊進行的內容上的分類。一般來講,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網站主要包含了網站主頁、網站標志 (或者叫網站名稱)、功能導航、動態信息、二級網頁、留言版及版權信息等。對于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網站來講,除了具備網站的基本框架,能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還包含良好的交互設計、顏色搭配及較快的響應速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而言,利用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了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由于信息社會對青少年獲取知識方式的沖擊,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高度依賴于網絡獲取知識,特別是用網絡來了解認識社會。綜觀當前各高校的官方網站,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建設了自己的紅色網站 (即俗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下同),或是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板塊,用以在其上面發布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考試信息、時事熱點等。同時,隨著思政網建設的投入,現在已經有很多高校將就業及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關的內容融入到了思政網站中去。而且,從現實表現來看,很多學生也習慣通過網絡去感知和接受新事務,高校思政專題網的建設與出現正好迎合了大學生的學習和認知心理。另外,從教學方、管理方來看,思政專題網的建設也有效的減輕了教師和管理者的負擔。因而,網站已經全面的進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成為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從現在的教育觀念來看,教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傳授和被動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處理于平等的地位,大家可以就某一個問題或觀點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時,其結果往往還不能找到一個真正的標準答案,允許求同存異。因而,除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利用網站所提供的實時交流平臺,師生之間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盡情的發表自己的觀點。當然,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一些政治敏感的問題,作為教師擔負著更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另外,由于網站的強大功能,師生不僅可以在線上交流,還為線下交流提供了平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線下去搜尋大量的信息,做大量的“功課”,然后再“上網”和大家交流。
要充分發揮網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僅僅讓學生去網上進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從事思想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老師和管理者,首先應當要轉變觀念,大膽主動的利用網站的強大功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將面對面的說教式教學改為具有平等地位的基于網絡平臺的交流與探討。這首先就對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帶來挑戰,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站平臺建設各種課程級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講義、課程大綱、教學錄相、考試說明、模擬試卷、參考書目、復習試題等等。這樣一來,只要教師充分利用網站去進行各種信息的建設,并且引導學生主動從專題網站上去獲取知識和信息,那么學生自然就會主動去訪問相應的網站,從而達到通過網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的目的。與此同時,這樣的主題網站附帶包含的諸如時事熱點、就業能力提升、大學成長與成才等才會在無形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網站的點擊率才會得到保障,進而實現通過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從目前傳統的思政專題網站的內容上來看,除了相應的課題板塊、網上黨校、網上團校、時事熱點等,能吸引學生的內容普遍比較缺乏。我們知道,在網絡的世界,每位用戶都是平等的,只有當學生主動從網上去獲取信息,并在網絡平臺上認真主動的思考、討論相關問題才能達到深層次的教育目的。而根據目前年輕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他們大多比較關心社會熱點、時尚前沿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專題思政網站缺少他們所關心的內容,那么這樣的網站其點擊率自然就比較低。因而將大學生們關心的內容,例如如何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如何通過網絡進行興趣、能力、價值觀的探索等內容注入到網站中,而不是單純的靜態信息的陳列。真正做到注重服務性,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1]。同時,在內容上的容量上要相對較大的信息量,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內容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的信息平臺,使用戶能真正感覺到網站給自己提供的強大需求感。另外,網站內容也并不是簡單的內容上的堆砌,要注意相關內容宣傳的專業性、系統性、全面性與網站自身的典型特性,進而增強網站的吸引力。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與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網站建設與管理的專業技術力量十分薄弱,很多學校的專題網站都只是普通的非專業教師在進行后臺的文章的簡單管理。而對于建設網站的人員來講,大多也并不具備服務器的搭建、網站美工、后臺數據管理、程序設計、和網站安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2],而對于網站程序設計所包含的ASP/PHP/JSP/JS/HTML等多種語言的要求,FLASH動畫設計等,其相應人員就更為缺乏了。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移動媒介的普及,“4G”“WIFI”“WLAN”“GPRS”等一系列新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學生利用手機或其它小型網絡電子設備進行網絡體驗就顯得更為頻繁。因此,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配備專門的專業技術人才,開發適合這些新型移動媒介的網站終端就顯得迫在眉睫。因此,開發針對手機、平板電腦用戶的WAP網站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WAP網站的建立有利于實現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蓋。同時,對于已經建好的網站,也要想方設法對其進行網站美觀、網站響應速度的改進,進而提高訪問量,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舉例來講,在傳統的形勢政策教育中,各高校大多是將學生集中在一起上大課,這樣的方式顯然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可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諸如形勢政策、時事教育等進行革新,通過建立網絡平臺,使學生主動進行視頻學習,網絡作業提交等,從而提高網站的交互性。因為,一個網絡教育平臺是離不開遠程協作的模塊。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對話,而我們當今的網絡教育平臺大多數是以放映的模式進行,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缺乏一種積極討論的心態,那么要改進這種狀況我們需要一種智能的教學輔助系統,即讓我們的師生利用這種系統能在一起在線討論。當學生出現激烈、脫離主題時,教師可以在線對討論的內容、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指導和解疑。另外,一個有效的網絡教育平臺離不開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在如今,已經進和大數據時代,知識無邊,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學習更加系統全面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資源豐富、獲取信息方便、迅速的數據庫。有了這樣一個數據庫,那我們不太喜歡查資料的學生會因為方便的查找方式而飛躍地進步,而我們學習成績好而且愛找資料的學生就會如虎添翼學得更輕松。
網絡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網站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和把握網站的功能與內涵,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改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整合網上與網下資源,加強思政專題網站的建設與研究。同時,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者,更要結合新時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大各高校思政專題網站的建設力度,從資金、人才、制度等方面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成才。
[1]張衛鍇.試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吸引力的增強[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p40-42
[2]周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發展現狀問題及優化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2012年第1期,p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