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仁社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落實到社會保險工作上,就是要全面貫徹“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著眼保障城鄉群眾“有可靠的社會保障”目標,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險制度,使城鄉群眾“病有適醫、老有頤養”變為現實。
近年來,成都市通過先行先試和深化改革,構建形成由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兩大制度構成、繳費和待遇標準多層次、保險關系無障礙轉接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實現“人有普保”。
改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鎮鄉居民一體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繳費基數、繳費費率、待遇標準“三統一”。建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增長機制,依據實際情況,每兩年調整一次,從制度上彌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短板。截至2014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突破97%,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達到327元,其中70周歲以上人員最高達766元。
改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籌資標準城鄉一致、參保補助城鄉統一、待遇水平城鄉均等。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可選擇”門診統籌制度,參保群眾在全市任何一家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政策規定的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報銷。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整體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截至2014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98%,城鄉居民住院醫療費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2.55%,加上大病互助補充醫療保險,每人每年最高報銷額度達到57.98萬元。
改革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制度。全面實施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一體化社會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勞動者平等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創新城鄉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采取“換算轉入”或“補差轉入”兩種方式,實現城鄉養老保險自由轉移接續。截至2014 年末,全市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2316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84.09%,加上大病互助補充醫療保險,每人每年最高報銷額度達到68.59萬元。
改革社保經辦服務體制。打破城鄉分割,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辦職能由衛生部門整體劃轉人社部門,將醫療、工傷、生育保險業務整合到醫保經辦機構,形成人社部門統一管理、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制。運用大數據理念,將直接面向群眾的48項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延伸到基層經辦,統一醫療保險定點機構、“三個目錄”和計算機網絡,實現服務規范全市統一、服務標準城鄉一致。建設“數字社保”,實現社會保險網上經辦全覆蓋,城鄉群眾均等享受社保公共服務。
穩步推進社會保險制度體系建設。推進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實現養老保險可兼容、可操作、可持續。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提高到市級統籌層次,實現保險基金統一支配。探索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體系。深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險跨地區轉移接續,增強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的流動性。開展城鄉養老、醫療保險“三保合一”,探索推動“一個制度覆蓋全民”。深化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
穩步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規模。健全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與稽核檢查常態化管理機制,促進全員參保。健全公共財政補貼機制,完善農村居民利用耕地保護基金參加養老保險機制,優化參保結構。探索城鄉居民連續參保激勵機制,完善工傷認定工作機制,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保障群眾社會保險權益。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管理,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完整。
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按照統一部署,適時調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標準;優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正常增長機制,每兩年調整一次,保障城鄉群眾“老有頤養”。完善醫療保險異地結算機制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配合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和醫保醫師制度,保障城鄉群眾“病有適醫”。
穩步提升社保經辦服務能力。完善社保經辦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精確化、優質化。深化社保經辦服務向基層延伸,擴大“數字社保”網上經辦覆蓋面,實施以“綜合柜員制”為標志的新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方式,提升城鄉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管理能力。深化醫保改革,推進醫療保險實時監控和智能審核工作,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保障效能。完善醫療保險“兩定機構”管理機制,健全符合醫療服務市場供求變化規律的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退出機制,遏制醫療保險基金支付不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