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奇 易建
近年來,巴中市立足基本市情,全力推進大眾創業,激發創業主體的創業激情,制定了《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從市場準入、財稅社保、融資渠道、獎勵政策等對創業主體進行幫扶,掀起了全民創業興業熱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于巴中是一個基礎差、底子薄、欠發達、后發展的地區,在推進大眾創業工作中仍然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
創業融資難。一是小貸額度低。通江縣陳河鄉一名女青年,準備貸款建一個小型養雞場,總投資大約在10-14萬元,根據婦女小貸政策最多能貸款8萬元,只夠基礎設施建設,無發展及營運資金;諾水河景區的陳某,欲打造一個具有特色的小型農家樂,但根據政策只能貸款5萬元,僅夠簡單裝修。二是小貸門檻高。當前相關規定,小額擔保貸款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以戶為單位)應沒有商業銀行其他貸款記錄方能辦理貸款。2014年全市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創業者中因家庭成員有商業貸款余額,而沒有批準貸款的大約有235 戶,占總申請的貸款人數的25%以上。三是小貸對象窄。目前,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都出臺了較為完善的創業激勵措施,但是針對偏遠山區農民、失地農民(被征地農民)群體的創業激勵措施幾乎還是空白。
創業門路窄。創業項目的短缺也是制約著大眾創業的重要因素。據調查大約有20%的人員想創業,但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創業項目,也不了解創業優惠政策。絕大多數創業者采取跟風,造成了一些行業過度飽和,互相之間競爭激烈,而特色產業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競爭力不強的局面,在局部形成惡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創業成本高。一是房屋租金高。巴州區一名大學生畢業參加創業培訓后,在城區投資40余萬元開辦一家婚紗攝影公司,其中房屋年租金高達18萬元,占總投資的45%,創業成本過高,風險極大。二是基礎設施落后。巴中大多微小企業都在鄉鎮創業,而鄉鎮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嚴重制約小企業的發展。而鄉鎮創辦的多是養殖企業,規模小、分布散,大多數還停留在家庭創業模式。三是用工成本高。由于該市精壯勞動力大量長期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顯得十分緊張,導致企業招工難。如新橋社區“舒坦宜沙發廠”,長期用工11人,每人每年工資約5萬元左右,廠房租金年度約6萬元,扣除稅費及其他開支,一年僅結余10萬元,企業生存艱難。四是園區建設慢。雖然2012年市政府下發了文件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建設不少于1萬平米的創業孵化園,但由于資金緊張,目前僅有南江縣完成創業孵化園建設工作。
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力度,對新創辦企業可在三年內暫不收稅,或先征后補或全部返還。加大信貸扶持,適當降低貼息審批條件,取消小額擔保貸款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以戶為單位)應沒有商業銀行其他貸款記錄,支持更多的創業者創業。適當提高小額擔保額度和適當擴大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的對象范圍,加大政策性金融對中小企業和個體自主創業的扶持,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農民工回鄉創業融資難、資金供給短缺、貸款利息高等問題。在現有小額擔保貸款的基礎上,應擴大覆蓋面,提高信貸額度,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適當延長期限。財政應安排適度創業基金,充實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用于支持自主創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對信用擔保機構給予相應的風險補助。
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一是建立項目庫。完善創業項目開發、征集、論證、展示、推介工作機制,建立適應不同群體、不同層次需求的創業項目資源庫,為創業者提供創業項目支持,并定期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推介發布,讓更多的勞動者知曉,有效解決創業門路窄的問題。二是成立專家志愿團。成立由有創業經驗、熟悉政策、熱心服務的優秀企業家和行業專家、管理咨詢專家、法律專家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團,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指導服務。三是建立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加大對創業服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力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創業服務知識和能力。
完善創業培訓體系。依托職業技術學院、技工學校、職業中學等各類公(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大中型企業培訓中心等培訓資源,建設一批集創業培訓、信息交流、技術支持等于一體的創業輔導和實訓基地,形成覆蓋城鄉各類勞動者的創業培訓體系。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勞動者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分類開展富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創業培訓與輔導,實現創業培訓全覆蓋。
建立要素保障機制。政府要把促進大眾創業興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在政策范圍內優先解決用地、融資、人力資源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保障問題,切實為各類主體創業興業提供全方位支持,降低創業成本。
優化創業環境。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完善就業創業聯席機制,加大對困難地區建設創業孵化園區(孵化基地)補貼力度,加快創業園區(孵化基地)載體建設,為廣大創業者提供場地優惠,有效降低創業者的創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