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
2012年9月江蘇省南通市某地稅局稽查局檢查人員對B企業2009年、2010年進行納稅檢查,地稅局審理委員會審理后最終作出決定,B企業需補繳稅款80萬元、滯納金15萬元,追繳罰款15萬元,合計110多萬元。
雖然B企業已經繳清了稅款、滯納金,但是B企業以要上市為理由,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務機關繳納任何罰款,并且要求地稅局重新下發稅務文書對其違法行為不進行稅務處罰。
B企業要上市,這是件大好事,有關執法部門應積極配合、支持,B企業通過上市,籌集到部分資金,使企業求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但是,執法部門不能一味支持或者變相支持企業的上市,對該企業在稅收上的違法違規行為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稅務機關是執法部門,不可能迎合企業上市的需要,對B企業的違法行為不進行處罰。對于B企業的罰款,需要弄清類型,只有情況明,心中才能有數,掌握主動權。為此,稅務執行人員翻開該企業的案卷,了解掌握罰款的情況。通過分析,B企業的罰款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被查B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未繳納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稅務部門處以該稅款50%的罰款。企業從購置土地,到建設廠房、辦公用房,沒有向稅務部門申報繳納過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等小稅種,企業錯誤地認為沒有申報繳納的必要。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種類型:被查B企業少代扣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處以該稅款50%的罰款。該單位少代扣個人所得稅,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種類型:被查B企業已經代扣個人所得稅,沒有向地稅局繳納,導致企業已經扣下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未入國庫,處少繳稅款一倍的罰款。對于已經代扣的個人所得稅沒有向稅務部門繳納,只能說明該單位侵占或者故意拖延稅款。《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種類型:被查B企業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稅務部門對其發票違章行為處以罰款1萬元。在正常經營活動中,企業應取得正規的發票入賬記賬,而不是假發票、白條、以及不合法的憑證入賬。稅務機關對于該單位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按照《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舊)(新三十五條)的規定: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行為包括:(一)未按照規定印制發票或者生產發票防偽專用品的;(二)未按照規定領購發票的;(三)未按照規定開具發票的;(四)未按照規定取得發票的;(五)未按照規定保管發票的;(六)未按照規定接受稅務機關檢查的。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所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為的,可以分別處罰,處以罰款10000元。
總之,稅務機關作出的《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四種類型處罰沒有錯誤,也沒有瑕疵,所以不能不給予B企業予以行政處罰。筆者認為,該企業需要上市,作為稅務部門應該全力支持和理解,但是應該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執法,該罰款的必須罰款,不能違反稅法的原則,不能違背客觀事實不進行行政處罰,不能給上市公司審核機關出具任何造假的證明,罰款不能停止執行。假如不給予B企業的行政處罰,就對以前納稅檢查企業的處理不公正。被查B企業認為稅務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錯了,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狀告該地稅局。如果不繳納罰款,又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稅務機關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作為即將上市的企業,應誠信、依法納稅,若拒不繳納應繳的罰款,則有失上市企業的信譽,對企業的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