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驅車行駛在武漢城區,經過武漢長江大道、東湖通道、楊泗港快速通道、武漢中心、武漢綠地……路過正在緊張施工的雄楚大道改造工地時,你可知道,這些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基礎設施和超高層房建工程,全都源自于同一家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上市公司中國建筑旗下的大型建安企業,中建三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當之無愧成為建筑行業的“龍頭老大”:在全國建筑行業競爭力百強評選中,位居榜首;連續多年位列湖北省、武漢市百強企業前三甲,并相繼獲評湖北十大改革杰出貢獻企業、湖北企業社會責任杰出企業等殊榮,有21項工程成功立項“第三批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2013年公司產值突破千億,在武漢市上繳稅費及社會保障金逾8億元。
“敢為天下先,永遠爭第一”是中建三局的企業文化。在“爭先”文化的引領下,三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筑奇跡。深深根植了“爭先”文化的三局人,不僅是全國建筑領域的排頭兵,更是“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急先鋒。連續6年被評為武漢市A級納稅人,連續4年被湖北省國家稅務局授予“湖北省國稅百佳誠信納稅人”榮譽稱號。
談起這些,公司的總會計師鄢良軍說,“這就是我們企業精神內涵的集中體現。做工程我們要精益求精,經得住歷史考驗;依法納稅我們要坦蕩行事,恪守誠信,對得起國有企業的稱號和責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長久發展,立于不敗之地。”三局人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去年公司在對2013年的年報進行例行“自查”工作時發現,北方分公司有一筆處理報廢小汽車的收入沒有及時繳納增值稅,公司財務人員立即將這一情況進行上報,公司領導批示立即向稅務機關披露這一信息,并于當月向稅務主管機關備案,補繳2萬余元的稅款。
誠信納稅,從理念到行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機制保障。為此,中建三局制定了嚴格的財務規章制度。公司將納稅申報情況作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據,規定凡是與納稅相關的事項,必須經過稅務專員、財務主管、財務負責人三級審核把關。在機構設置上,公司實行了“五位一體”的稅務管理模式,即在全國的五大區域分別設置“區域稅務管理中心”,在總部設立“局稅務管理中心”。通過搭建的內部稅務管理信息平臺,由稅務管理中心直接對“稅務管理倉”信息進行稅務監控,并根據各地在建工程的完工進度,對納稅申報事項進行預警提示和納稅輔導;各單位領導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的“領導駕駛艙”操作納稅審批流程,及時了解本單位的稅務信息,通過信息化手段防范涉稅風險產生。
“誠信納稅不僅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也是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關鍵,我們在涉稅業務方面對員工的要求就是嚴謹、嚴謹、再嚴謹,確保不出任何差錯。”鄢良軍說。為防范涉稅風險,三局以內部培訓為重點,專門設置稅務管理崗匯總整理稅收政策,編制稅收制度匯編供企業負責人和相關崗位員工學習,通過內部的業務交流與討論,提升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同時要求稅務管理崗的財務人員參與到商務談判、合同審核等環節,將發現涉稅風險的環節前置,規避風險的同時,合理籌劃稅收、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作為重點稅源企業和誠信納稅大戶,三局用自己的誠信行動換來了稅務機關的高度肯定,除了被授予一系列榮譽,還經常受邀出席電視問政、稅收調研座談會等活動,為稅務機關改進工作建言獻策。例如,在稅收政策整合問題上,公司提出了“優惠上宜增不宜減,范圍上宜寬不宜窄,程序上宜簡不宜繁”的建議,這樣企業既能實現稅收政策上的平穩過渡,又能提高稅務機關的辦事效率。在稅收政策宣傳上,公司與主管稅務機關密切配合,提出了“尋找經濟稅收的結合點,征納雙方的共鳴點,社會公眾的關注點”的思路,不斷加大稅收政策宣傳力度,加強增值稅轉型、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等稅收政策的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同時“A級納稅人”這塊金字招牌,也為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在一次市政橋梁建筑的招投標中,“納稅誠信A級企業”證書成為三局贏得項目的關鍵。公司也因誠信納稅,及時享受到了多項稅收優惠,以及稅務機關“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綠色通道和應急服務。
孟子有言:“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中建三局將循“天道”,遵“人道”,繼續用誠信納稅書寫三局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