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2015年7月21日,我們讀到了這樣一條讓人兩眼發黑的新聞:《交通部:高速公路擬將長期收費》。我們真不知道,這樣冒著犯眾怒的一紙文件,是如何出爐的?
這個動議所傳達的信息,謬誤多多,處處違法,本文限于篇幅,只說一件事,只提一個問題,那就是,高速公路擬長期收費將置燃油稅于何地?
中國是從2009年1月1日開征燃油稅的。至今已6年有余。
現在,讓我們把當年中央電視臺在2008年12月10日《新聞聯播》中播出的,開征燃油稅的《通告》,再重播一遍:
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同時,將價內征收的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相應提高。
《通知》指出,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的間接接軌,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流動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
以上文字,是百分之百的歷史記錄,是當年的文字實錄,沒有一個字的篡改。這是政府為“開征燃油稅”所作出的莊嚴承諾:“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什么是燃油稅?
中國官方所給出的教科書式的定義是,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并。類型:專項性質的稅收。
燃油稅是指政府對燃油在零售環節征收的專項性質的稅收。通過征稅的辦法,從油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養路等費用。
其基本原理是:車輛類型及行駛里程長短,載貨量大小是與耗油量的多少緊密相連的,耗油越多證明其享有使用公路的權力越多,因此,包含在油價中上交的燃油稅就隨之增多,對公路養護所盡的義務也就越多。
國務院的決定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從2009年1月1日起,開征燃油稅,同時,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現在,加油站所售出的每一滴汽油中,都包含有燃油稅,其中包含了燃油的價格,加工成本、稅收、流動環節費用和利潤。《交通部:高速公路擬將長期收費》的起草者們忘記了嗎?如果你忘了,那么,我給你提個醒。
燃油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行使的汽車購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稅,實際就是成品油消費稅。它是“費改稅”的產物,是為了取代養路費而開征的。簡而言之,就是將現有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實行捆綁收費。
最近,中國對燃油稅密集地進行了3次上調:
2014年12月12日,財政部宣布,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將汽油等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元/升提高到1.12元/升,柴油等消費稅由0.8元/升提高到0.94元/升。
而此次為2014年第二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如果算上兩次上調稅額,汽油的消費稅上調幅度達40%,柴油上調幅度約為37.5%。半個月內,成品油消費稅稅額兩次上調,新增稅收收入超千億元。
2015年1月13日,財政部再次調高燃油稅的征收標準,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元/升提高到1.2元/升。航空煤油繼續暫緩征收。
說他們忘記了燃油稅的存在,顯然不是,如此頻繁地提高燃油稅征收標準,兩個月里提高了3次,怎么會忘了呢?
我們可以善意地解讀他們記性不好,那好,我們來提醒一下,在燃油稅中養路費已經收取過了,連利潤都收取了,不能沒完沒了地收一次再收一次地重復收稅,多少才是個夠呀?
已退休的財政部科研所原所長賈康曾形象地說,“要拔鵝最多的毛,聽最少的鵝叫聲”,這才是稅收藝術的最高境界。
其實何必這么復雜呢?給鵝脖子上一刀,不就什么都解決了嗎?這才是拔鵝最多的毛,聽最少的鵝叫聲的絕活兒。
《高速公路擬將長期收費》幸虧只是個(征求意見稿),所以我才會寫作本文,以回答人家的“征求意見”,免得只有問沒有答。如果是一個《決定》,我這只鵝,便任憑他拔毛,再疼都不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