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4月8日文章,原題:曼哈頓的華人老字號珠江百貨或將于年底歇業 當珠江百貨在1971年開業并銷售中國的小商品時,紐約和美國還鮮有甚或沒有商家出售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產品。
如今,中國已是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而珠江百貨銷售的商品也不再是稀缺品。本周二,當這家如今坐落于紐約繁華Soho購物區的商店宣布或將在今年底關門時,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變遷終于使它難以支撐下去。
該店已承擔不起紐約急劇飆升的租金,而在某種程度上,助長當地租金猛漲的正是中國大陸新貴們的金錢。珠江百貨的總經理朱敬業表示,該店在2003年遷至百老匯大道477號,但如今租金可能將從每月約11萬美元的基礎上增加4倍。
珠江百貨在紐約的40多年歷史,伴隨著中國作為經濟超級大國的開放、崛起,以及美國小心翼翼的對華交往史。當朱敬業的丈夫程明怡在1971年開辦該店時,美對華貿易已被禁止20多年。他們最初進口的中國產品來自香港,大多為當地華人渴盼的商品:魚罐頭和中國產的內衣及毛巾等。
該店剛開業時并不受歡迎。但當尼克松訪華且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后,珠江百貨的生意也開始興旺起來。它很快成為購買中式服裝和許多陶瓷制品的必到之處,并成為當地時尚雜志的寵兒。
但隨著來自中國的進口與日俱增,珠江百貨已被淹沒在洪流之中。而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的崛起使它更加無助。“40年前,人們看不到來自中國的產品。如今卻比比皆是。”朱敬業說,“曾經僅能在珠江百貨買到的獨特商品已不再獨特。世界完全不同了。”▲
(作者田淵寬子,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