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率4名政治局委員訪問中國,越共中央政治局一共16人,來了近1/3,可見越南對這次訪問的重視。習近平7日與阮富仲舉行會談,在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中,雙方領導人對兩黨兩國關系使用了熱情洋溢的語言。習近平強調中越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友好合作是主流。阮富仲還使用了“同志加兄弟”這一傳統說法,這些給兩國之間吹來暖意。
這種暖意很珍貴,盡管它的大背景仍是復雜的。它讓人想到,中越關系除了地緣政治和經濟互利的那些內容外,中越兩黨關系是聯系彼此的特殊紐帶。兩國雖有海上糾紛,但彼此的相互審視永遠比普通國家多一個視角和維度,兩國有管控分歧的更優越條件。
中越關系朝哪個方向發展似乎都有理由,但做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對雙方都是最佳選擇。對中國來說,維護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大局、保持周邊的和平大環境很重要,而越南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河內或許對具體利益比對“大局”更看重,然而中越關系的性質又是其許多重大國家利益無可取代的出發點。
越南一直看好中國的發展,不愿錯過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越南黨報《人民報》的社論寫道:10年來,中國一直是越南最大貿易伙伴,越南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2014年雙邊貿易額超過580億美元。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旅游等領域的合作取得許多務實進展。
美國通過“亞太再平衡”戰略影響南海,希望將越南作為該戰略的一個支點實現其自己的國家利益。但對河內來說,美國這支“平衡力量”是把雙刃劍,華盛頓一直在支持越南國內的政治異動,這與中越兩黨的相互支持截然不同。
中越“共同利益”有著真實、豐富的所指。兩國的經濟改革路徑很相似,都有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任務,珍惜和平,不希望在走向現代化的路上節外生枝。此外兩國的主要挑戰都來自內部,中國在反腐敗,促改革,越共面臨2016年初的第十二屆黨代會,正處在國內政治的活躍期。
海上糾紛刺激了中越兩國民間的情緒,使得兩國輿論常常忽略彼此交好所意味的巨大益處。激烈的口號總能在兩國各自的互聯網上贏得追捧,但兩國的實際利益卻要求管控分歧,克制情緒。海上分歧遠非兩國繁密關系的全部。
南海決不應成為中越互視的起點或終點,外部力量希望把中越關系釘在南海上,兩國如果真那樣做了,彈冠相慶者都在遠處。中越都需要有不被牽著走,也不受制于人的戰略智慧。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為中越加強合作提供了更多現實機遇,它們將有助于兩國輿論擺正海上糾紛的位置,將彼此對本國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中國是誰,越南是誰,這個問題將因這些機遇得到更多正面的呈現。
中越輿論應當跟上兩國關系的這股新牽引力,這將是在歷史潮流中的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