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鳴 王曉栩
(大連筑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淺談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
梁一鳴 王曉栩
(大連筑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城市建筑日趨向地下空間縱深發展,高層建筑的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問題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問題導致滲漏主要表現為:地下室底板和側壁的滲漏、施工縫、后澆帶、變形縫、穿墻管、穿墻螺栓滲漏、結構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滲水等。建筑防水的施工質量對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地下室防水工程師建筑工程防水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探討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控制的話題非常有意義。
高層建筑 地下室防水工程 防水混凝土 細部防水工程
目前在我國城市的基建項目中,地下工程的數量及面積較以前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在民用建筑項目的建設中,由于土地價格的上升,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層建筑隨之增加,而一般的高層建筑均設置地下室,另外利用公園、廣場、綠地等修建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停車場工程也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1.1 嚴格把好混凝土原材料質量關,保證原材料質量
如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應嚴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堅持對施工中每一批砂石料進行含泥量、級配和水泥的細度模數取樣測定,即砂含泥量≯3%且不得呈塊狀;石料含泥量≯1%,石子最大顆粒粒徑≯40 mm,以保證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符合質量要求。
1.2 混凝土集中拌制,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
為縮短混凝土澆灌時間,混凝土應集中拌制,如配備多臺攪拌機,連續拌制作業,不停澆灌,快速施工,保證混凝土整體性。
1.3 混凝土配合比優化
為了減少混凝土收縮、增強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縮應力的能力,實驗室應根據混凝土的設計強度和抗滲等級要求,結合材料的品種,進行混凝土配合比優化,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如盡可能地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粉煤灰、高效減水劑及水泥用量8%的復合膨脹防水劑等,并減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滲和抗壓能力。使試驗結果混凝土強度合格率達100%,抗滲等級達到S12標準。采用混凝土泵運輸時,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 cm~18 cm,并合理選擇泵送劑或高效減水劑。
1.4 混凝土澆筑工藝
混凝土的澆筑一般有3個選擇,一是全面分層,二是分段分層,三是斜向分層。且由于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較大,流動性較好,因此在施工時應嚴格振搗,避免出現振搗不密實和漏振的現象。
在墻體澆筑方面,重點是以下幾個方面:
(1)底板混凝土澆筑:針對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澆灌時易形成施工縫,因此應從底板一端兩側同時澆筑;澆筑間隔時間應嚴格控制在水泥初凝時間內;為減少面層混凝土的收縮量,應采用二次振搗工藝;在混凝土振搗密實后,應對底板表面進行找平、抹實、壓光等, 3次抹壓;初凝后鋪上塑料薄膜蓋上草袋,進行不少與14 d的保溫養護,防水混凝土不宜過早拆模,拆模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周圍外界溫度不得超過15 ℃左右,以防混凝土干縮和溫差引起裂縫。
(2)外墻混凝土澆筑:地下室墻體分層澆筑500 mm~600 mm為一步,各層間隔時間不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所有的鋼筋均按設計要求設置高標號砂漿墊塊,保證鋼筋的保護層;為了防止外墻混凝土干縮和溫差引起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后,墻頂蓋上草袋加強養護,養護14 d 后將外墻模板拆除。
2.1 鋪貼前的準備工作
在鋪貼卷材前,將做基層處理,特別是凹凸不平處要抹平,使其表面平整;測試墊層混凝土的干燥率,控制在小于10 %時再施工,確保墊層不得潮濕;含水率較大時采用液化氣噴槍吹火烘干。不得潮濕;一般現場檢查方法可用 1 m2的卷材平鋪基層上,2 h后檢查接觸面,無結露即可。
2.2 涂刷基層處理劑
涂刷膠粘劑時要均勻一致,不能反復涂刷,不能空白,其厚度2 mm左右。
2.3 防水卷材鋪貼要求
防水卷材施工隨混凝土墊層施工流水段進行,且遵循先附加層后立面,再平面的施工工序;平、立面處應交叉接縫接,縫應在底平面距立面不小于600 mm 處;所有平、立面交界的陰陽角處均應鋪貼附加層,附加層應按加固處的形狀仔細粘貼緊密;底板墊層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鋪法或點粘法,立面應采用滿粘法鋪貼;遇沉降縫處,要留出沉降量,并采用點粘法鋪貼,陰陽角處要保持合理的弧度;卷材保護層施工時,謹防防水層受損害,卷材應錯茬接縫,上層卷材應蓋過下層卷材,且上下兩層卷材不可相互垂直鋪貼,并用蓋縫條或密封材料將接縫處密封,以防滲漏隱患。
3.1 施工縫處理
施工縫是防水薄弱環節之一。如施工縫的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還會造成混凝土裂縫及漏水,嚴重影響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須連續澆筑,不得留置施工縫,或人為造成施工縫;地下室外墻施工縫一般只允許留置水平施工縫,留置位置應高于底板不小于200 mm的外墻上。若地下室施工中如果必須留置垂直施工縫時,垂直施工縫應留置在變形縫或后澆帶處。
3.2 穿墻螺栓止水處理
混凝土墻板結構施工時,需要用對拉螺栓固定模板;地下室墻板施工時,為了解決墻體穿墻螺栓遺留的滲水隱患,避免破壞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的效果,地下室外墻模板宜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止水環采用4 mm厚的鋼板,直徑80 mm,要求與栓滿焊牢固,外墻螺栓在拆除模板后,在外螺栓的根部剔鑿40 mm深的缺口,用氣焊燒斷螺栓,用防水砂漿將缺口堵抹壓實,消除漏點達到防水目的。
3.3 穿墻管道處理
高層建筑地下穿墻管道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施工中均應進行防水處理。首先,在澆筑混凝土結構前應在穿墻管道處預埋套管,并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環;穿墻管道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 mm;當止水環數量按設計規定安裝穿管時,先將管道穿過預埋管件,并將位置找準,作臨時固定,然后一端穿墻管的封口鋼板應與墻上的預埋角鋼滿焊嚴密;最后從鋼板上預留的澆筑孔注入改性瀝青軟性密封材料或細石混凝土處理,且套管周圍澆筑的混凝土要振搗密實。
3.4 變形縫處理
變形縫的作用是為了適應工程結構的不斷伸縮、沉降、位移和變形,以避免結構物的損壞。如變形縫一旦滲水,不僅會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還會導致工程環境惡化,影響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因此,應嚴格控制變形縫處的混凝土澆筑、止水帶的安裝防止固定,寬度的控制,填縫的處理,封縫的處理等施工工序,以確保工程不再滲水。其具體措施為:應清除變形縫內雜物,排干明水;將縫內兩側基面打鑿寬約80 mm~100 mm;選用特種水泥加氰凝材料攪拌細石混凝土,作基層封堵,在其上鋪設注漿層,即干鋪石子一層,后再于其上作與基層同樣封堵;注漿順序為先底扳后側墻,每根管注漿要求達到相鄰管內向上涌漿為止;最后按設計要求在變形璉上部槽內做柔性材料處理,完工后確認不再從管口滲水時,用氣焊燒平注漿管。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關系著建筑物結構主體自身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重點應放在工程前期階段,只有做好事前預控、事中監控,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具體施工時應控制好每一環節,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SBS改性瀝青卷材的施工及細部防水工程的施工等環節,都應精心施工,以期能做到最佳的施工質量,從而保證高層建筑地下室的防水功能。
TU75
:B
1007-6344(2015)05-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