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12000)
生態建筑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研究
李 偉
(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12000)
生態建筑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產物 , 代表了新時代建筑的發展方向,建設生態建筑的意義重大。本文筆者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出發,對于生態建筑的原理和設計方法進行論分析。同時對生態建筑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以期對生態建筑設計有所幫助。
生態建筑 設計原理 設計方法
中國有著建筑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行業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而不斷發展,逐漸由傳統建筑向現代建筑過渡。生態建筑就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結果,生態建筑標志著未來建筑行業的新方向。20世紀的歐洲最先出現現代生態建,至今生態建筑已經經過近1個世紀的發展。但是,對于中國而言,生態建筑仍是新事物,在我國不過才有短短幾十年的發展時間而已,方興未艾,正蓬勃發展。所以,生態建筑在中國的發展是中國未來建筑行業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向。
建筑業的根本任務就是改造自然環境,適應人類生存,為人類創造能滿足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生存環境。生態建筑的建設可以適應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中國的建筑行業應該走上建設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建筑建設能夠有效地污染源上截制建筑可能會對生態環境形成的破壞,建設生態建筑能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建筑造成的污染問題。
以生態學的基本理論觀點為基礎,協調建筑與環境之間關系,。以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建筑、自然、人類和社會四方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建造最適宜人類生活和發展的生態建筑。把建筑與周圍的生態環境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
生態建筑是在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已經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提出的科學的戰略思想,生態建筑的最終目標是減小人們主觀愿望與客觀行為對環境所形成的影響之間的距離,努力促進生態環境朝良好的趨勢可持續發展。采集和使用自然資源,減少建筑建設和運行的能源消耗,科學處理廢棄物是研究生態建筑的主要內容。
2.1 生態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有效保護和利用自然環境的方法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保護全球生態系統的平衡以及維護建筑物體周圍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充分開發利用新能源,例如太陽能、水能和風能。在設計建筑物時應該結合考慮建筑周圍的環境光、熱、水,以及建筑視野、建筑風和建筑陰影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設計建筑綠化規劃要與建筑附近的綠化體統一起來,成為系統網洛。建筑物通過窗戶進行自然采光;通過在適當位置開口,用來通風,建筑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綠化配置,減弱人工化的建筑環境:通過建設噴泉或是觀賞水池等親水設施來降低環境溫度,調節氣候。
2.2 節約能源
建造建筑物必須以建筑物的功能性為出發點,努力減少使用能源物質,盡量不超量使用能源物質,不造成能源浪費,更加不要建造對于建筑整體結構或是使用功能沒用的東西。不要過分地崇尚奢華、貴氣、宏偉、奇特,等建筑風格理念。建造感性空間需要使用的材料與非結構的部分,則應該有效大力控制能源物質的損耗與消耗不能大于必要非消耗的能量物質的標準。并且大力推行通過使用自然材料或是人工制品來展示建筑的藝術性和人文情懷。盡可能建設生態建筑應該遵循的價值觀是堅持使用用材料與能源的合理設計、建造的價值。
2.3 廣泛利用新技術
在生態建筑中,為了達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標,使用環境保護型的材料以及無污染潔凈的施工措施,提高對對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建設中使用安全無污染可循環利用的材料,采用施工措施應是能夠最大化的減弱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生態建筑的設計法則是以日照的強弱程度為依據,自動調節室內的蓄熱和照明系統;強化對二次能源的使用;使用節約水資源系統,根據恰當的水溫,水壓進行水資源回收,建筑材料要選取耐久性能強、易于分類回收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在建造中多使用經過安全加工處理的再生材料,以不損害自然再生系統為基礎來最大化的使用自然材料,倡導工廠化作業生產,盡量減少現場作業量,以防造成環境污染,提高建筑工人的施工效率與材料的使用效率,盡量不造成浪費,建筑設計要考慮到對于建筑的維修保養的便捷性。
2.4 倡導健康舒適的理念
生態建筑要能體現建筑物的實用性和功能性,這就是建筑師對于使用者的人文關懷,通過建筑物加強使用者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交流溝通,讓人們能夠建筑物中生活和工作都能享受到健康,感覺到舒服在健康、舒適。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 ,生態建筑一定要確保創造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濕度,保證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系統的健全,創造良好的的視覺、聲音環境以及心理感受。
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是最大化的存留建筑物中具有價值的生態元素,保持生態的完整性不受人為破壞,建筑物體和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處。人類的建造行為楊改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與破壞,并且通過生態建筑中的人為生態方式對已經被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修復和保護。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有兩種,一是整體設計,二是單體設計。
3.1 整體設計
在生態建筑設計時,就必須把需要建造的建筑物融入到整體的城市中,任何建筑物都是城市大建筑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筑物作為城市整體建筑的一部分,在其設計規劃時,就必須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在需要建造的建筑物所在的周圍區域為設計目標,考察建筑場地的地貌地形,地質河流,天氣氣候等一系列基本自然條件,的基本條件、通過對這些自然因素做綜合分析之后再設計切實可行的經濟高效的設計方案,這就是所謂的生態建筑的整體設計。
首先,生態建筑必須繼承城市與地域的傳統的景觀特色,建造出能代表城市新面貌的新景觀。生態建筑設計在改變原有不合理的布局模式、重新劃分的區域、完善資源配置的同時生態建筑設計還要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的自然地理。其次,正確處理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到生態建筑工程項目如何能創造出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生態建筑中怎樣才能這些相互關聯或是相互矛盾的元素綜合在一起,進行系統的,高效的,全局的來考量,整體設計在生態建筑中的地位特別重要。
3.2 單體設計
生態建筑物從構建成建筑的各具體要素來分類,可以把建筑物體劃分為地面,屋頂,內墻,外墻,門窗,樓梯等等,基礎、從建筑物的設計元素來看,可以把建筑分類為次要空間、主要空間、結構、秩序、交通等等:從建筑設計圖紙所要表現的內容來看,則可以劃分為總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從建筑所要實現的實用功能和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的角度來看則需要考慮的是建筑物的牢固程度、承重程度,采光、保溫、隔熱等等。這些因素都在設計生態建筑必須要涉及的單體問題,由單體構成整體,只用把每一個單體設計好,才能建造出一個優質的生態建筑。
[1]李少紅. 生態建筑設計方法初探[J]. 當代生態農業. 2013 (Z1):09-11
[2]徐姝,沈一. 新型生態建筑設計探析——以植物建筑為例(英文)[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10):02-03
[3]徐姝,曾令強,沈一. 新型生態建筑設計探析——以植物建筑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 2011(01):22-25
[4]湯俊軍. 探究城鄉規劃中的生態建筑設計[J]. 現代園藝. 2013(22):19-21
[5]袁鑌. 生態建筑設計的技術套路[J]. 房材與應用. 2009(02):37-39
TU7
B
1007-6344(2015)05-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