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露 刁 艷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鞍山 114051)
遼寧科技大學 學生 15504926827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青山路50-1,14號樓112110000
對超高層建筑趨利避害的時代發展探求
張思露 刁 艷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鞍山 114051)
遼寧科技大學 學生 15504926827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青山路50-1,14號樓112110000
經濟飛速的發展促使了各個領域的新興進步,城市人口的膨脹,促使人們希望向更高處發展,而超高層建筑完全滿足了需要,其利與弊一直是建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因此本文就超高層的起源,對國內、外超高層建筑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重點探討其優、劣勢,引入綠色環保新技術的概念趨利避害,減少超高層建筑對經濟、人文及能源消耗的負面影響。
超高層建筑 經濟危機 生態節能 發展
超高層也被稱之為摩天大樓,而超高層建筑發展歷史卻還不足百年,但是其經典的存在卻足以影響一個地域,城市甚至國家。上世紀美國經濟蕭條停滯的時候,竣工的紐約帝國大廈使美國民眾重點希望之火。而今,盡管帝國大廈的高度被不斷刷新和超越,卻依舊無法撼動其在紐約民眾心中的地位,這是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超前性與前瞻性。諸如此類,上海的金茂大廈、香港的中銀大廈、吉隆坡的雙座姊妹塔以及臺北的101大樓等等都已成為該地區的標志象征意義。如今,世界各地的超高層建筑高度記錄正被不斷刷新超越,而這種非正常競爭方式使之性質改變,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斂財炫富的手段。這種“超高層建筑情結”在國內也遭受波及:而在全球超高層建筑的排名當中,我們國家就承攬了半壁江山!物極必反,如此龐大數量,不正常的發展規模,為城市帶來的究竟是什么?
世界上眾多經濟學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發現超高層建筑與經濟的走勢密切相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勞倫斯編造的“摩天大樓指數”。 意在說明摩天大樓的崛起往往預示著即將產生的經濟蕭條。上世紀的美國經濟蕭條恰是尾隨在紐約伍爾斯大廈、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竣工之后;類似的事情發生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塔大廈的崛起后,“金融風暴”席卷了整個亞洲。而阿聯酋迪拜在刷新大量高聳入云的超高層記錄之后,不可免俗的陷入了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危及到國之根本。當超高層建筑逐漸成為“形象地標”和“赫赫功績”的手段時,極有可能會引發潛在的經濟危機。
說道其優點,超高層建筑逐漸打破了城市傳統的景觀,開辟了一種新的經濟生活文化風貌,加快了城市進程與發展,但這并不能是我們放松警惕。早在上個世紀,路易斯 .沙利文曾預言, 超高層建筑巨大的尺度、體量感與高容積率結合將會給周圍居民帶來交通、日照、心理焦躁等諸多弊端,其負面影響將在出現在眾多國家各大城市當中。
1對城市的影響
時至今日,隨著城邊更多的超高層建筑的佇立,涌現出大量生活與生態間的矛盾:影射出周邊人口密度的增長,降低了為數不多的人均綠化空間;阻礙空氣流通造成大量城市廢氣滯存不散;同時大量的玻璃幕墻之間相互反射,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光污染;形成多道回音幕墻,再次加重了城市噪音污染,成為加快城市熱島效應的元兇之一。另外,大量超高層建筑在市中心盲目建設,破壞了傳統的城市布局,其高聳的壓迫造型與城市原有和諧古樸的道路古建雜糅混合,使傳統街巷文化遭到破壞,面目全非,產生不可估量的文化危機。
2室內環境影響
出于安全考慮,超高層建筑的窗戶多數采用密閉型,很難達到自然通風,大多是采用機械通風換氣方式,由此產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室內空氣質量往往不高。另一方面超高層建筑室內進深往往較大,導致室內中心位置的自然采光較差;
3經濟能耗影響
而今,對于300米的超高層建筑的反饋表明,同等面積的超高層建筑將比的多層建筑消耗更多的資源、人力和財力。如果以65年壽命計算,其后期的管理維護等費用消耗甚至達到當時建造費用的3倍之多。不得不說,如此巨額的開銷導致很多的超高層建筑達到入不敷出的境地。
本文將列舉幾種具跨代意義的超高層建筑,解析其經典節能技術手段,以此推敲超高層建筑未來的設計理念與發展趨勢。
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超高層建筑自然通風利用
對于超高層建筑節能環保技的經典之作,不得不提到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一種可持續利用能源思想的新建筑體系。建筑的外表面由菱形和三角形雙層玻璃板組合的全封閉外墻,每個窗格間形成微弱轉角,彼此相連形成建筑的曲面外殼,這種流線型的建筑外形可降低風壓和風面空氣回流,減少建筑外部熱損失;向下的氣流,可以使底部的周邊環境得以保護。另一方面,當風在超高層建筑表面以螺旋方式穿過時會對氣流產生引導,產生錯流,建筑外墻內部有單層玻璃制成的滑動門,平時作為遮光屏,在維修時可開啟,滑動門與外墻之間的空隙阻止了建筑內部的熱量散發,去除積累的多余熱量,使外部空氣通過窗戶流入室內。通過這種方式,每年會有超過40%的時間里達到自然通風的效果。
廣州珠江城——資源的可再生應用
2010年建造竣工的由美國SOM設計的廣州珠江城,被稱之為全球第一座“零能耗,高科技”的超高層建筑。并已證實在實際運營中確能減少60%以上能耗的超高層建筑,將太陽能、風能等技術的新型方案融合起來,自行生產其所需要的能源,創建了3000~5000噸二氧化碳減排的奇跡。該項目特色在于將吹風機發電技術應用在超高層建筑中。從建筑流暢的弧面外觀可見知,在設備層24層和50層間各設計增加了一對風口,并將4臺渦輪發電機安置在這里,經過測試,就單此一項在就可以減少每年17萬元的開銷;在建筑頂部及東西兩側都設置了大量光伏電板。每年可節約電費約20萬元。當然類似的節能技術在此建筑中仍隨處可見:如日光控制與地板下的通風系統、廢熱回收及雨水回收系統等等不勝枚舉。這是高新科技與環保節能理念的巨大革命。
超高層建筑在發展進程中,當創造者們在獲得贊譽的同時也往往遭受質疑,珠江城大廈和瑞士再都難逃一劫,終歸這些小眾化的高端技術領域的應用,極少因其昂貴的生產成本受到制約。從太陽能光伏電板的反饋效應來看,其科技項目的金額投入遠遠多于獲得的環保效益,因其更重要的是一種示范效應。一旦新技術被普遍應用,往往就意味著其成本的降低,所帶來的經濟、環保效益將直接為建筑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領域。但是從城市管理及城市環境角度研究分析來看,給予超高層建筑的舞臺的爭論的結果究竟是嚴苛打壓,還是放任自流,有關超高層建筑利和弊的爭論還會繼續下去,但是,無論如何,超高層建筑的設計本源一定要圍繞實用,經濟,節能環保的角度出發,同時對降低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進行綜合考慮。
[1]朱小平. 綠色節能技術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究.2013(16)
[2]陳新光. 關于超高層建筑熱的研究和思考[Z].中國信息報.2012.11.27 .007 .
[3]楊世忠 朱加海超高層建筑設計中的綠色策略論述[J]科技創業家2013(5)59
[4]李靜,超高層建筑節能的思考與實踐,上海節能,2008年第4期
[5]馬修?威爾斯.摩天大樓結構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9-35
G322
B
1007-6344(2015)05-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