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強于德義
(1.大連世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2.大連連信土木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試論建筑同道路交通的關系
陳士強1于德義2
(1.大連世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2.大連連信土木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在我國城市道路交通事業得到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表現為道路交通與城市建筑規劃不合理。城市建筑與道路交通之間既關系密切也相互影響,本文對建筑同道路交通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以為城市道路交通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建筑 道路交通 關系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城市建筑,而道路交通是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必要設施。可以說,兩者之間既有相互關聯,也是相互影響的。我國近年來的道路交通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帶動了建筑行業的繁榮發展[1]。但由于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城市建筑事業與道路交通發展步調不一致,以及城市建筑規劃與道路交通不協調等問題,而不合理的建筑規劃勢必將增加城市的交通壓力,進而影響到城市道路交通的整體規劃與發展。本文基于此對城市建筑同道路交通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城市建筑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必須與其周圍通達的街道等聯系起來,兩者是相互聯系的。但在建筑設計與規劃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依然存在道路交通同建筑無法有效協調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建筑布局不當影響交通系統正常運行
一些城市在進行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存在開發商只考慮自身利益導致違章操作,或者由于部分古老的建筑很難進行統一改造等問題。同時在規劃過程中若沒有全面研究老城區原有的道路網絡,在對道路進行走向改造時就容易出現畸形岔路口等,而這些不當的布局規劃無疑增加了交通壓力。例如。在大型商場等城市中心地帶,由于人流、車流量大,若公共建筑的布局不當將導致繁忙的路段更為擁擠。一些城市會將火車站等設置在交通干道上來打造視點效果,而這樣也容易形成岔路口或者丁字路口,對于交通系統正常運行是不利的。
1.2 建筑密度與道路道路承載量的問題
城市的繁華地段一般來說建筑十分密集,并且交通更加便利,由此也會帶動該區域建筑業的發展。但是反過來來說,建筑的發達必然讓人口更為集中。尤其是一個城市的商業中心,建筑密度與人口數量非常大,這也讓此處的交通負荷增大。若無法對該處的道路交通進行有效監控與管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引導車流,很容易引起交通擁堵和道路過載等問題。
1.3 交通設施不健全影響建筑的使用
一個城市與道路交通相關的各種設施均由政府出資建造,屬于公共基礎設施[2]。在各項道路交通設施進行建設過程中,政府由于自身財力等方面的限制,可能無法保障城市中所有交通設施的完備性。例如,城市中一些相對落后的交通設施沒有及時得到更換,部分地區的道路交通網絡較為稀疏,以及城市高架橋、立交橋等機動車道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等。加之部分新城區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缺乏規范,這就容易出現交通混亂或者無法有效控制等問題。
城市建筑與道路在進行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其用地面積均有一定的規范與標準,如一些公共建筑區的停車場等不能占用正常的道路用地,并且建筑用地需要根據道路用地的需求適時進行調整。同時建筑物的外部裝飾與道路安全也有一定影響,可見兩者時間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3]。
2.1 建筑與交叉口設計的關系
城市道路設計時要想在節省用地的情況下,多設置一些交叉路口,并讓建筑用地以及道路紅線不被影響,可以通過偏移車道線、減少機動車道寬度以及壓縮隔離帶等方式來完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無法通過上述方法實施,或者應用上述方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就需要對道路紅線進行適當的后退,這樣進出口車道的寬度也相應增加。
對于部分與道路交叉口相鄰的建筑物,應該保障其在道路展寬或漸變之外,這樣交叉口與建筑就不會直接相對,而道路通行也更為順暢。同時靠近道路兩旁的居民也不至于被噪聲、車輛尾氣所困擾,可謂一舉兩得[4]。若部分建筑物與道路交叉口相交,也需要符合相應規范,如快速路緣石曲線終點與建筑物入口中心的距離應控制在一百米的范圍內,而建筑物與主干道的緣石曲線終點的距離應該控制在八十米范圍內。
2.2 建筑與公交車停靠站設計的關系
當前要解決我國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擁堵等問題,就需要增加公共交通的容量,這可以說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一個城市公交車停靠站臺的設計是否合理,很容易影響到道路交通的正常運行。這是因為其處在人行道與車行道的轉化處,在進行公交站臺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如何在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進行動態轉化。同時公交車在停靠站后上、下乘客過程中,或者在行駛過程中進行減速或轉道時,容易阻礙車道中其他車輛的運行,這樣就會出現一定的運行延誤。部分城市為解決這一問題,會設置專用公交車道,并將公交站臺設置為港灣樣式,也可以讓道路紅線的寬度增加。
要對公交車停靠站進行港灣式設計,首先應該考慮到車型的差異,讓每一個停靠站點足夠讓兩輛車經過,這樣來看所需的道路平面空間應該以三十米長和三米寬為宜,而設置二十米與十五米為公交車加速以及減速路段的長度。在設計停靠站點的同時也需要配置必要的隔離設施,如綠化帶等。并且統一規劃停靠站附近的各種建筑元素,讓各個區域形成休息區等功能空間,并保障各個區域的有機結合。通過這樣的公交車停靠點設計,不僅能夠延緩城市道路的壓力,拓展道路兩旁的功能空間,也讓人行系統得到延展,保障了城市道路交通網絡的順暢運行。
2.3 建筑裝飾與道路交通安全的關系
城市建筑在進行裝飾時會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風格,如設置玻璃幕墻或者照明燈等,而不同的裝飾設計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帶來相應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1)玻璃幕墻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城市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很多城市建起了各種類型的玻璃大廈。這些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的現代化建筑,無疑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風景,并且應用各色玻璃進行建筑外墻裝飾可謂是一種風尚[5]。但是由于玻璃幕墻導致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如玻璃容易引發光污染,而司機由于在行駛過程中被玻璃反射光等干擾,容易出現目眩、分神等情況,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并不鮮見。統計表明,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認為玻璃幕墻反射的光,對于司機正常駕駛有很大的干擾,如分散行車時的注意力等,更多的人認為光污染很容易引發車禍。特別是在陽光普照的天氣,城市道路兩旁強烈的反射光讓人眼花繚亂,這也讓駕駛者難以看清紅綠燈或方向,當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由于反射光的影響也會對交通安全不利。
(2)沿街照明設施的影響。城市道路沿街設置的各種照明裝飾,尤其是位于繁華路段的各種閃爍的燈光在夜間尤為刺眼。這些照明裝飾可以讓建筑更加醒目,并讓城市中心更加引人注目,但是這些或明或暗的燈光對于駕駛者是有很大影響的。在行車過程中由于五顏六色燈光的干擾,容易讓駕駛者產生錯覺,或者由于駕駛時間過久,他們容易出現反應遲鈍、視力減退等,因此也增加了出現交通事故的概率。研究表明,綠色光源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最大,所以在重要交通路段應該避免使用閃爍燈,以保障道路行車安全。
通過對城市建筑與道路交通不協調問題的分析,并從道路交叉口、公交車站點以及沿街道路裝飾等方面探析了兩者的關系,可見建筑同道路之間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的。在建設設計時應該兼顧為道路交通服務的理念,以此更好的促進城市道路交通的發展。
[1]齊康.關于城市建筑學的思考(之三)──超越[J].現代城市研究,2012,10(04).
[2]殷京生.城市建筑環境與城市特色[J].科技與經濟,2013,09(01).
[3]楊東平.對城市建筑的文化閱讀[J].重慶建筑,2011,11(03).
[4]金磊.21世紀中國城市建筑防災的六點思路[J].重慶建筑,2011,12(02).
[5]陳必鋒.城市建筑與文化漫談[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1,09(09).
TU75
B
1007-6344(2015)05-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