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莎+張彧希
1月22日,在挎包里塞進厚厚一摞試紙和表格、騎上電瓶車,張家銀一大早就出發了。
作為四川省金堂縣趙家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的技術員,他不時要到各個村去轉一圈,搞農產品質量抽檢。農產品質量抽檢是常態化的,點位選擇是隨機的。去的點位都是臨時選擇,有點類似“突然襲擊”。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市民最關心的,莫過于蔬菜的農藥殘留是否超標、豬肉是否用了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當天,筆者專程跟隨張家銀走村串戶,看看一頭豬、一棵菜、一個臍橙,是怎樣通過層層把關,走上百姓餐桌。
瘦肉精?一張試紙“揪”出來
第一站,是位于趙家鎮丘區深處的佳榮家庭農場。剛走到門口,筆者一行就被嚇了一跳:門邊居然擺放著一頭死豬。“這是咋個回事?”一進門,張家銀就問農場負責人蔣素英。雖然沒有提前通知,但蔣素英對張家銀的到來并不驚訝,“他們一個月要來好幾次。”
對于門口的死豬,蔣素英解釋,當天早上,農場發現豬舍里有一頭豬因病死亡,在對豬舍進行清理打掃后,他們迅速通知了保險公司和附近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廠,“放在門口,保險公司核查以后,處理廠會派車拉走,進行無害化處理。”
根據成都市的政策,蔣素英可以拿著無害化處理廠出具的、加蓋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印章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通知單》,從保險公司領到賠償金。目前,成都市已實現能繁母豬100%投保,這就扼住了病死豬流向加工點和市場的通道。“走,去豬舍看看。”佳榮農場的豬舍,養著300多頭肥豬。“這頭、這頭,還有那3頭,抓出來。”張家銀在豬舍里隨機選了5頭豬。
費了不少勁才收集到每頭豬的尿液,張家銀從挎包里掏出幾張小小的試紙,“這個是用來測試瘦肉精的。”張家銀把試紙分別插入裝尿液的容器,不一會,試紙上呈現出結果:5張試紙全都是“兩根杠”,這表示豬的尿液中都不含瘦肉精成分。
這300頭即將出欄的豬,早已上了一家食品公司的訂單。“公司來收豬,還要檢測一次,不合格他們不會要。”蔣素英說。
農藥殘留?不檢測進不了市場
檢測的第二項,是蔬菜。
張家銀走進農場的辦公室,“把你們的臺賬拿出來看一下。”肥料購買記錄、農藥購買記錄、農事記錄,分別依據蔬菜的類別、批次,一頁頁記錄在案。筆者看到,地里長的這批萵筍,幾次施肥都是“沼液”。“為啥土豆的農藥購買記錄是空白的?”筆者提出疑問。“土豆我們都不用打農藥。”蔣素英說。
檢查完臺賬,張家銀從地里割起一株萵筍,準備帶回鎮上的檢測室進行檢測。聽說蔣素英的這批萵筍將在2月初上市,張家銀特地叮囑,一定要保證上市前15天的“休藥期”。
到了辦公室,張家銀將帶回來的萵筍剪成1cm左右的長條,放入燒杯中,加入試劑進行振蕩萃取。20分鐘后,檢驗結果出爐:抑制率為1.859%,低于50%的標準,“這表明,萵筍的農藥殘留是合格的。”
目前,像這樣的檢測機構,已經遍布成都市二、三圈層各個鄉鎮。此外,在各大生產基地和村(社區),也設有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檢室,裝配有快檢設備。
根據規定,鄉鎮檢測機構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抽檢,每個月不得低于60次。而每批次農產品上市前,都必須送檢,檢驗合格后,將開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證明”,憑此“證明”,蔬果才能進入批發市場。
免檢產品?次次抽檢沒商量
金堂的臍橙遠近聞名。眼下正是臍橙大量上市的季節,所以張家銀還得看看臍橙。
在趙家鎮千畝臍橙低毒生物農藥示范推廣區里,隨處可見黃色的粘蟲板,“樹下還有殺蟲燈、性誘劑。”當地柑橘種植大戶孫澤富說。
筆者發現,金堂臍橙,既有“綠色食品證書”,又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根據規定,“三品一標”的農產品可免檢直接進入農產品市場,這是不是意味著金堂臍橙可以跳出檢測體系之外?
“那當然不可能。”金堂縣農發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周光順說,除去生產公司自身的檢測外,每次省、市、縣的抽樣檢測,“三品一標”產品都是必檢項目。而每批臍橙上市前15天,還必須抽檢,方能獲得授權的“三品一標”證明書。
除去抽檢環節,果農給果樹打農藥,也不能亂來。“我們給農戶配置了農藥‘作物套餐,一段時期打什么藥,打多少,都有規定。”金堂縣農發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張天澤說,以臍橙為例,每年的“套餐”安排了打4次農藥,分別在1月、5月、7月和9月。“9月是最后一次打藥,這個時候離臍橙上市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
目前,成都市二、三圈層各區(市縣)都設置了農資配送中心,各鄉鎮建立了放心農資店,每批次農藥的生產廠家、證號、數量、購買者信息都進入了數據庫,做到可溯源。“一旦發現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或不執行休藥期的,都將追查到底。”張天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