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玲
日前,記者從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4年我國監測獲得的正面輿情占51.86%,負面及爭議性輿情占48.14%。
過去一年(從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有關部門共監測各類輿情信息2089370條,經過研判、篩選、加工,全年共編報《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快報》249期,編發并獲取值得關注的境內外輿情信息1078條。如扣除同一問題事件的跟蹤輿情,實際監測獲得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相關輿情362條。
2014年,涉及政策法規與制度措施頒布實施引起的輿情數量占同類輿情總數的比例達到52.88%,首次超過了50%,較2013年提高了12.95個百分點。201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類輿情較2013年下降了17.5%,其中,制假售假及違法違規加工類輿情數量繼續排在第一,占同類輿情的31.75%,較2013年上升了5.36個百分點;其次是使用違禁農獸漁藥及農獸漁藥殘留,占17.75%,同比下降了3.31個百分點。2014年,農產品及食品加工過程中非法添加問題有所反彈,從2013年問題事件類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占比14%,相關輿情數量同比上升了64.71%。重金屬超標及產地環境污染輿情有所回落,輿情數量從2013年的排名第三位下降到了第四位,占問題事件輿情的11.25%,同比下降了2.58個百分點。此外,動植物疫病問題和致病微生物污染問題引發的輿情數量占比相當,均占同類輿情的8.75%,但輿情數量同比2013年分別下降了38.60%和40.68%。
2014年在質量安全問題事件類輿情中新增了自身毒素及代謝產物類輿情,全年同類輿情占比1%。此外,2014年仍有2.97%的輿情是由于媒體或消費者缺乏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消費知識引起的。
據對201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媒體來源特征上,來自傳統媒體信息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占比48.05%,其中報紙依然是傳統媒體中最主要的信息來源。2014年監測獲得的全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信息中,來自于網站的輿情信息數量首次超過50%,占比高達51.95%,互聯網已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信息的主渠道。其次,從時間與區域特征分析,監測發現,2014年1~2月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輿情數量最少的月份,同期的質量安全問題事件相關輿情數量也最少。春季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的高發階段。2~3月,網絡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輿情呈現井噴式增長,增長幅度高達85.25%。從4月份開始,進入夏秋季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輿情逐漸回落且趨于平緩。7月和9月,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輿情在數量上出現小幅波動,但整體趨勢依舊平緩向下。整體來看,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地區占據了問題事件輿情分布的絕大多數地區。第三,從行業和環節特征分析,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輿情多發的行業,占比高達72.10%。環節上,生產環節和初加工環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最容易發生問題事件輿情的環節。
從問題事件形成的原因來看,2014年度,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中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是引發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相關網絡輿情的首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