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書
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居民對蔬果、副食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尤其是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綠色、有機食品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近日,出席甘肅省第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蘭州團代表提出,盡快整合蘭州市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購中心。
對于蘭州雁灘批發市場的堵車問題,出入雁灘的居民可謂是深惡痛絕;綠色市場的臟亂差,也讓火車站附近的居民感到頭疼……關于蘭州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這些不足,正如代表所言。目前蘭州現有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由所在社區或私人企業投資興建,后經搬遷擴建,形成現有規模。在市場形成初期,缺乏完整的規劃,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配套設施幾乎沒有,繼承了傳統交易方式,沒有引進更多的現代化技術設備,市場運營嚴重滯后,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蘭州市場的秩序混亂,運營滯后,交通擁堵,衛生條件差,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面對這些問題,代表開出的“藥方”是盡快整合蘭州市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購中心。這個“藥方”其實說的是兩個問題:整合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是為解決城市農產品供應問題;建設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購中心,主要是為蘭州高原夏菜尋找更順暢的銷售渠道。建設一個規模化、現代化批發市場,看起來是不錯,但要實現這一規劃,還需要在疏通上下兩頭的微循環上下工夫。
蘭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確需要整合、提升,臟亂差現象也確實存在,但在進行整合改造的時候,應該考慮是不是方便群眾,會不會增加群眾的負擔,否則,效果可能會打了折扣。例如,蘭州五泉下廣場有一社區菜市場,設施硬件、衛生環境在全市都堪稱模板,但這里卻不是附近居民買菜的首選之地,離它不遠還有一家農貿市場,雖然條件簡陋不少,但買賣兩旺。為什么會這樣?無他,菜價便宜。同樣的現象還有很多,大約只要附近有露天的農貿市場,室內的市場生意就會差很多。
推進老舊市場整合,促進農批市場提檔升級,美化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環境和交通狀況——這些改造老舊市場的理由都很充分。但是,搬離市中心區域的批發市場,再把零售市場都搬進室內,增加成本、提高菜價是必然的,這對普通群眾來說也是增加了負擔。破解這個難題,不能在現有的業態里靠攤大餅、打轉轉來解決,關鍵還是要提升業態水平。要搞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購中心,就要下決心開放門戶,敞開窗口向外招標,把最先進的市場建設和管理水平引進來,不要再搞內部繁殖和簡單重復建設。搞社區市場,也不要重復農貿市場的老路,應該集約化、訂單化、超市化經營,不能繼續當房東,掙租金。有了高大上的批發市場,有了接地氣的社區市場,中間的流通環節也得疏通順暢。減少批發層級,實現批零一體化經營,才是最終降低經營成本的辦法,也才能為市民群眾營造一個既安全、衛生又平價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