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標
在山東濟寧,特別是泗水縣,只要一提到“粉條”,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一個人——孔憲奎。
30年前,孔憲奎集資4萬元,籌建的泗水縣第一家作坊式的加工地瓜淀粉企業——楊柳鄉淀粉廠在孔家村開張。
30年后,孔憲奎已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作坊式地瓜淀粉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職工2300多人、總資產3.32億元的全國薯類加工業最大基地、國家大二型企業。
30年來,孔憲奎已從一個普通農民,成長為濟寧市第12屆—15屆人大代表、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資產過億的致富帶頭人;并榮獲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優秀農民企業家、濟寧市優秀共產黨員、濟寧市功勛民營企業家等稱號;企業也先后獲得山東省明星企業、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出口示范企業等稱號。“柳絮”牌淀粉、粉條自注冊認定20多年來一直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孔憲奎為把甘薯產業鏈拉長,做大、做強,大力推廣脫毒地瓜種植;在公司原有無公害、綠色、有機甘薯基地的基礎上,又與山東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協作共建國家級甘薯標準化示范基地3000畝,以此樣板帶動全縣的甘薯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泗水地瓜的產量和品質;“泗水地瓜”已榮獲農業部頒發的“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用“泗水地瓜”生產的柳絮牌粉條,銷往北京、哈爾濱、上海、深圳、西安等20多個城市,并遠銷韓國、日本、美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香港地區。目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持續旺銷,產品呈現供不應求狀態。
孔憲奎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我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走外聯內合的路子,2008年我們又成功地開發了方便濕粉條、優質食用甘薯等產品,目前,前景十分廣闊。”
公司發展壯大了,孔憲奎始終不忘父老鄉親,積極做好扶弱助殘、賑災救援等各種社會公益事業。關心幫助困難職工和社會廣大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每年將企業利潤的2%作為救助基金,用于弱勢群體和社會慈善事業的資助。他還經常走村串戶,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先后投資2688萬元,為村里新建住房36400平方米,使孔家村的280戶村民住上了小康樓;入戶率達90%,人均住房面積56平方米;投資160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孔家村社區服務中心。同時還積極幫助附近村莊進行舊村改造,并投資100多萬元,為楊柳、東朱、郝家村、潘家莊、孔家村5村架設了來自縣城的自來水供水管道,使近萬人吃上了甘甜、清潔的自來水;先后為汶川、玉樹、舟曲捐款8萬多元,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孔憲奎贏得的不光是企業的發展,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村民口碑。楊柳鄉孔家村村民孔凡生說:“家里光俺老兩口了,閨女都出嫁了,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全靠孔老總在經濟上照顧,每到年節,都會來家里看望我們。”
作為一名農民企業家,孔憲奎立足一個“農”字,帶領員工艱苦創業,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幫助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傾聽人民群眾呼聲。他積極參加人大組織的各項視察、調研活動,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了解情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提出了很多建議和議案。
30多年來,他心中一直想著為農民增收致富,想著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這就是一個企業帶頭人和人大代表的執著追求。孔憲奎深深懂得,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他說:“今后,我將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責任,繼續帶領公司走農業產業化之路,為促進泗水縣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