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勝+黃齊+王靜+杜保明
當前,各地田頭市場建設剛剛起步,如何科學有序地發展田頭市場,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田頭市場”比較完整的概念解釋。我們理解的田頭市場是建立在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市場所在村鎮及周邊村鎮農產品流通的小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主要從事鮮活農產品及其初步分級、包裝、預冷等處理的農產品交易場所,是發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重要支撐,屬于典型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并應該由農業部門主管。
為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摸清山東省田頭市場的現狀,找準田頭市場存在的問題,推動山東省田頭市場快速健康發展,通過對山東省17地市下發通知全面調研和對濟南、煙臺、濰坊、臨沂等地的田頭市場建設工作進行重點調研和實地調查,形成報告如下。
山東省田頭市場建設發展現狀
近年來,山東省把田頭市場建設作為促進農產品銷售、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來抓,培育發展了一批專業性強、輻射范圍廣、帶動一方產業發展的田頭市場。2014年,農業部在山東、河北和海南三省選擇10個田頭市場開展試點工作,山東省有煙臺市牟平區劉家夼果品批發市場、煙臺市牟平區觀水果品交易批發市場、壽光市洛城街道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市場和壽光市桑家桑盛蔬菜市場等4個市場承擔試點任務。
(一)發展初具規模、效益不斷增長,對農民增收等帶動功能日益顯現。據調查統計,全省田頭市場發展到1674個,總占地69900畝,總資產44.5億元,年交易量2430萬噸、年交易額836億元,田頭市場合計帶動農戶262萬戶,年增加農民收入119億元,帶動農戶年均增收4500元。如泰安市岱岳區下港鎮保家莊生姜專業批發市場,以經營培植溫室姜芽和姜母為主,是江北最大的姜芽和姜母批發市場,年銷售生姜、姜芽和姜母1萬余噸,營業收入8000萬元,凈利潤1000萬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000余萬元。
(二)促使當地農業種養結構不斷優化,促進了農業轉調創。從調查情況看,田頭市場多落地于優勢產業相對集中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帶動當地“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如菏澤市成武縣田頭市場發展到22個,主要經營產品都是大蒜、蕓豆等蔬菜,緊密連接成武縣及該縣周邊巨野和單縣等地90萬畝大蒜基地,推動了當地“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區域化、規模化的形成和穩定發展,田頭市場最為集中的大田集鎮也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當地的大蒜產業產值達30多億元。
(三)促進了產地品牌的培育,有力地助推全省農業品牌建設。田頭市場大多都集中在規模化發展聚集的一村一品地區,對品牌的培育和發展壯大作用獨特,多數市場比較專業,規模化明顯。如昌樂縣的“昌樂”西瓜,“清風”菠菜、“樂稼園”蔬菜,昌邑市西郭牌土豆,安丘市的石埠子草莓等在市場上均有一定的影響力。據統計,全省1674家田頭市場注冊商標2300個,60%以上市場交易的農產品通過了無公害或綠色食品認證。煙臺牟平“養馬島”牌蘋果等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莒縣大姜”、“莒縣綠蘆筍”、“莒縣丹參”、“五蓮小國光”等產品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四)市場功能日臻完善,發展潛力巨大。調查顯示,山東省田頭市場的負責人大多是專業化合作社和在村里有一定影響的致富帶頭人。隨著市場建設規模、檔次的不斷提高,市場設施日益配套,市場的輻射半徑也逐步擴大。多數市場開始配有電腦和LED大屏幕,及時反映全國各地市場行情,有的還輔之以網上銷售。相當部分縣市還在較大田頭市場建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農副產品通過田頭市場,減少了流通環節,節約了銷售成本,降低了流通費用,直接解決農產品買賣難的問題,不僅使市場經營商戶賺了錢,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豐富了市民菜籃子,田頭市場逐步得到各地黨委政府的重視。
山東省田頭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田頭市場建設中,田頭市場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撐和約束,“六硬”、“四軟”配套設施(指處理硬化場地、質量速測儀、冷藏保鮮庫、交易廳棚、信息采集輸送、地磅、金融服務、產地品牌培育、信息價格服務和市場規范機制)不健全,政府的引領和扶持力度不夠,極大地影響了田頭市場的作用發揮。
(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山東省中西部地區田頭市場發展明顯低于東部地區,最多的地市發展到210家,最少的只有2家。不少田頭市場設施簡陋,交易環境差,水、電、路等公共設施保障能力不足,消防安全設施建設不到位,有的甚至還缺乏遮陽避雨的交易廳棚。相當部分田頭市場缺乏信息服務、質量檢測、電子統一結算、垃圾處理等服務設施,進入市場交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農產品分選包裝、冷藏保鮮、冷鏈物流和配送等設施更加奇缺。
(二)經營管理粗放,創新能力差。目前,多數田頭市場交易方式落后,市場管理“重收費輕服務”,缺乏為商戶提供便捷的交易結算、信息查詢、冷藏保鮮、安保等配套服務,對市場內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缺乏及時有效的協調掌控機制和手段,往往處于“亂哄哄”的狀態,欺行霸市、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三)經營規模小、效率低。多數田頭市場交易品種缺乏名牌,農產品檔次比較低,農產品價格話語權小,對市場的影響小,農戶交易只能隨行就市。加之農戶分散種植,規模小,對市場交易價格的影響力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多數田頭市場的管理者為市場意識較強的農民,總體上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系統的知識技能,承受市場風險能力差。
(四)管理體制機制不順。工商、質監、商務、農業、供銷社等各個部門多頭交叉管理,管理多、服務少,增加了田頭市場負擔。與此同時,形成一定的市場監管真空,造成執行政策口徑不一,支持政策難以在基層落實。各級政府用于扶持田頭市場建設的資金不足,影響了田頭市場改造升級,特別是用地政策瓶頸制約,極大地制約田頭市場改擴建。
山東省田頭市場建設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說:“市場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市場化就沒有現代化。”田頭市場作為農產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加強田頭市場建設的頂層設計。這是理順田頭市場工作運行體制機制的關鍵,主要包括:以山東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山東省田頭市場建設工作的意見》,實現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建立田頭市場建設領導小組。明確田頭市場建設工作由農業部門主管,加強田頭市場建設的規劃、指導、檢查和管理,防止推諉扯皮。加強農產品市場、田頭市場方面法律法規建設,確立田頭市場的法律地位、性質,規范田頭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在農業系統自上而下建立管理機構,加強對經銷商的信用管理,打擊不法經營,嚴格執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二)加大田頭市場的建設投入。當前,迫切需要盡快形成健全有效的田頭市場建設投入體制機制,明確和強調田頭市場的公益性、社會性、民生性等多方面綜合性公益性職能,將田頭市場建設列入公益性和民生性基本建設、基礎設施扶持范圍,在市場建設用地、稅費減免、銀行貸款等多個方面,列入優先扶持范圍。設立田頭市場建設專項扶持資金,出臺田頭市場建設專項資金扶持辦法,切實幫助田頭市場解決建設和運營中的資金瓶頸制約。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資本投資田頭市場建設,為田頭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三)推進田頭市場示范建設。立足農戶,政府主導,設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管委會,由該管委會在村鎮為農民建設并管理田頭市場,配備交易、商品化處理、儲藏、質量檢測等基礎設施,提高農戶營銷能力和議價水平,發揮物流集散、價格形成和信息服務作用。按照農業部“六硬”“四軟”等指標制定田頭市場省級示范場認定辦法,認定一批省級示范場,并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同時,以田頭市場為支撐,加強產銷銜接,發展訂單農業,探索“田頭市場+農戶+基地”、“田頭市場+家庭農場+基地”、“田頭市場+合作社+農戶+基地”等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動“農社對接”、“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發展,減少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消耗和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四)積極推進田頭市場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強田頭市場信息服務建設,實現市場之間互聯互通,構建區域性及全省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平臺,促進田頭市場同大型電商平臺合作,探索“田頭市場+電商企業+城市終端配送”等營銷模式。逐步推進田頭市場信息網絡和各級政府農業信息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為各級政府進行產銷數據匯集、信息分析、監測預警提供基礎支撐,提高對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的信息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