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地處閩江源頭、森林覆蓋率達到74.75%的南平是福建最綠的城市之一。這個在生態城市方面有資源優勢的城市,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日前,南平市市長林寶金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專訪。
“好山好水好空氣”是最大優勢
《瞭望東方周刊》:南平是山區、蘇區、老區、庫區和相對欠發達地區,如何既保護好生態環境,又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林寶金:良好的綠色生態的確是南平最響亮的品牌、最寶貴的財富,但發展不夠也是南平最大的實際和最突出的問題。實踐表明,不發展,也保護不了青山綠水,我們不能守著綠水青山卻無所作為。問題不在于要不要發展,關鍵是如何發展,走什么樣的發展路子。
福建省委、省政府領導到南平調研時就多次指出,南平的優勢在生態、出路在生態、責任也在生態。優勢、出路和責任,用辯證思維審視南平就豁然開朗:“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是我們最大的后發優勢。
南平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思路,主要是以“四綠”為重點,即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城鄉、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綠色生態,通過積極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走出了一條與沿海地區差異化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綠色發展路子。
發展綠色經濟,關鍵要有綠色產業支撐。原來南平有二十幾個產業,總量不大,大企業少,企業小而散,我們的工業產值,當年還不到1000億元。我們立足南平的綠色優勢、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從中篩選食品加工、旅游養生、生物醫藥等作為重點產業,再加上特色現代農業,構建特色鮮明的綠色產業體系。這些都是南平得天獨厚、可持續、可做大做強的產業。
打造綠色城鄉,就是把綠色生態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全過程,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和具有優美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倡導綠色消費,我們通過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鼓勵綠色出行,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保護綠色生態,讓南平的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瞭望東方周刊》:通過這幾年的綠色發展,南平取得哪些成效?
林寶金:以事實來說話吧。擁有光學玻璃多項核心技術的歐浦登公司相中南平順昌縣的重要理由,就是這里“擁有國內最好的水”,是生產光學玻璃的理想之地。順昌水質清新、空氣潔凈、周圍沒有任何污染,幾乎直接達到無塵車間的要求。憑著這塊生態寶地,歐浦登順昌公司成立后發展勢頭很好。
福建金柏夷能源科技公司也看中了南平的好生態,將擁有核心技術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落地南平,因為鋰電池生產對空氣潔凈度要求很高,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必須選一個水好空氣好的地方。
在中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南平優越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吸引力,“綠色”越來越“吸金”,大批注重綠色發展、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的大企業相繼落戶南平,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生動注腳。2014年,南平市引進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合同項目1175項、總投資2573億元,3年來年均增長超過45%。
做得了減法,頂得住壓力
《瞭望東方周刊》:產業轉型升級,南平如何做加減法,轉型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挑戰和壓力?
林寶金:針對南平產業發展狀況,我們在產業數量上做減法,在產業質量和發展內涵上做加法,主動把原來的二十多個產業調整為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旅游、機電制造、竹產業、新型輕紡和生物醫藥、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5+3”產業以及現代農業。這樣,發展什么不發展什么就很明確了。每個縣我們要求大家都只能從這 “5+3”中,選擇2~3個產業集中去發展,不要什么產業都去招商,最后還互相干擾,還得騰籠換鳥。
做減法,就是明確哪些產業不發展:重化工業不要,礦產資源不開發,小木材加工企業要退出。近年來,南平共關停礦產開發企業26家、小木材企業480多家。嚴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綠色發展導向的“三高”項目,堅決拒之門外。
2012年至今,南平未新批一家礦產開發企業,未新上一個重化工項目,環保部門共否決近100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涉及化工、畜牧、建材、金屬加工、塑料制品等多個產業。
為保護森林資源,南平市林木年砍伐量從“十一五”的244萬立方米持續下降到160萬立方米以內,這也是為了子孫后代,為了永續發展做的重要減法。
剛開始大家也懷疑:你區位沒有別人好,人才又缺乏,還挑三揀四,如果錯過了機會,沿海的產業轉移沒有承接到,機遇就失去了。但我們認為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一定要堅持。通過不斷研討,不斷地給大家解釋,最后形成了共識。
轉型的難度確實相當大,最大的難度在于干部的觀念轉變。但我們堅定目標,要求全市干部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頂得住壓力,這種困難是暫時的;耐得住寂寞,你不要去跟人家比,不要去橫比豎比,就比我們自己;綠色發展就是方向,是正確的,路子對是最重要的,這個叫經得起考驗。
實際上,綠色發展的效應很快就顯現了。2014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南平仍然有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0項指標增幅排在全省前列,綜治考評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生態建設的關鍵在于長效
《瞭望東方周刊》: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長效機制,這方面,南平實行了哪些制度來保障和推進?
林寶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長效的保障機制。這些年來,我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結合南平實際,在水流域環境治理、節能減排、農村衛生環境整治、生態公益林管護等方面,創新了工作機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有力地推進生態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在全國全省前列。
我舉幾個例子。在水流域保護方面,我們實施流域保護“河長制”,由各級政府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明確工作職責,確保流域河道“水清、河暢、岸綠、生態”。
在推進節能減排上,我們把握成功入選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的契機,建立了財政專項資金保障、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環境第三方治理、竹林生態保護與竹產業綠色開發、低碳旅游發展等工作機制,有力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2014年南平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創新思路,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市級財政先后撥付獎勵資金2100萬元,引導農村迅速行動起來,激勵村民主動參與、主動繳交保潔費,主動做好衛生清掃保潔工作。在財政資金的撬動下,全市累計投入農村垃圾整治保潔經費共2.55億元,1592個村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政府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農村萬人保潔的“南平經驗”成為福建省的典型。
選準迎接高鐵到來的主攻方向
《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上半年,合福高鐵將正式通車,為迎接“高鐵時代”,南平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和部署?
林寶金:南平旅游資源豐富,境內的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個“雙世遺”地區之一,但受制于交通條件,不少游客心向往卻難至,合福高鐵的開通運營,將徹底改變南平的交通條件,旅游產業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為迎接“高鐵時代”,我們從2012年就開始研究部署各項準備工作,把發展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
為全面檢閱“高鐵時代”旅游工作準備情況,2014年9月,我們大膽運用互聯網思維,策劃了“清新福建行·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一元錢就可以游遍全市12個A級旅游景區和16個鄉村旅游點,雖然減少了門票收入,但游客大幅增長,活動開展的當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289.77萬人次,同比增長78 %,實現旅游總收入26.33億元,同比增長49.7%。鑒于這個活動受到熱捧,我們決定,從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4月20日,再用5個月的時間開展新一輪“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
我們提出打造國際旅游養生度假城市,著眼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目標,將一步一步按照國際標準去完善各方面環境。
全力推進“萬里茶道”復興
《瞭望東方周刊》:在歷史長河中南平一直是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南平有什么打算?
林寶金:南平境內的武夷山是海陸“萬里茶道”的雙起點。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提到“萬里茶道”和“中俄油氣管道”,并稱“世紀動脈”,突出了“萬里茶道”在外交、文化及商貿上的重大意義。
“萬里茶道”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緊緊把握這個重大歷史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推進“萬里茶道”復興,讓這條興盛了兩個半世紀的古道能夠再創輝煌。
一是堅持以茶為媒,促進茶旅文旅深度融合,構建“萬里茶道”國際旅游黃金帶。二是加強經貿合作,互惠互利實現多方共贏。萬里茶道將沿線200多個城市和地區串聯在一起,中蒙俄三國政府對復興“萬里茶道”越來越重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我們將共同建設“萬里茶道(國際)協作體”,推動各城市合作從商品進出口向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金融等領域拓展。三是合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
目前,推動“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沿線城市的共識。我們將進一步保護好歷史遺跡,共同做好“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工作,真正把“萬里茶道”打造成為世界歷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