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暢
9日下午,最后14名中國駐也門使領館人員安全抵京的第二天,中國外交部召開了一場小型記者會。會上,在炮火中組織中國公民安全撤離的前方外交官、成功執行撤離任務的中國海軍代表,和在后方全力協調的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就也門被空襲12天內中國安全撤離在也公民的行動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駐也門大使田琦8日傍晚才隨最后撤離的14名工作人員回到北京。他年初赴任,“在首都薩那降落,去使館的路上就有激烈交火”,到任第二天和第三天,也門總統、總理和內閣集體辭職。9日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田琦說,他從赴任到撤離76天,經歷了大動蕩、大辭職、大逃亡、大空襲和大撤離,無一日不處在戰亂中。
3月26日凌晨,沙特突然對薩那發動空襲,中國使館人員迅速撤至安全地帶,立即開會,事先已有預案,當天就向國內提出撤離申請并獲批。然而,大規模人員撤離必須尋求也門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承諾。“現實困難是,也門政府部門日常工作陷于停滯,不好找人,”田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過中國使館打過去的電話卻總有人接,第一個接電話的人往往會負責到底。“有也門軍官自己開著車,一天里跑了幾名軍方領導的家,為的是幫中國簽下一張軍艦入港的許可證。”從薩那到荷臺達港230公里的蜿蜒山路,沿途也門軍方、內政部、警察部隊全力保障中國車隊通行,沿途9個檢查站全部放行。田琦認為,這說明中也建交以來,中國對也門的政策是正確的,中國對也門長達半個世紀的援助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和認可。田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曾有也門人告訴他,“你們中國人在這兒,比我們還安全”。
3月29日和30日,中國駐也門部分使領館人員在槍炮聲中隨中國在也公民撤離,之后直到4月6日完成最后一批人員撤離工作期間,使領館有14人留守。“14人清一色男性,其中一名50多歲的廚師,堅持在最后這些日子里給大家制作美味。”不過現實并非這句玩笑可以帶過,留守人員面臨的安全風險與日俱增。田琦說,“使館院內每天落進的流彈片足以裝滿一麻袋,轟炸不分日夜,能感到地面和建筑在抖動,我乘坐的防彈車車頂被流彈擊中,經參宿舍的窗戶有多處彈孔。”
空襲開始后的12天內,中國3艘軍艦分5批次安全撤離中外公民908名,用9日會上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的話說,“海軍立了大功”。記者會上,海軍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梁陽表示,這次行動檢驗了中國海軍執行遠海任務的能力。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梁陽還對此前網絡上熱議的“撤離艦上海軍官兵吃咸菜”做出回應。“我看到了網上的圖片,也看到一些評論,我覺得這說明大家對海軍官兵的生活還不太了解。艦只在海上尤其是遠海執行任務是很艱苦的。像護航編隊在亞丁灣巡航,一個月靠港補給一次。這次從接到命令到3月29日數百撤離人員上艦,時間緊任務急,艦上的綠色蔬菜和水果非常珍貴。這些照片正說明,這支軍隊建立87年,戰斗傳統沒有變,戰斗精神沒有變!”
外交部領事司是24小時組織協調撤離行動的總后方,司長黃屏說,他到領事司之后經歷了大大小小十幾次中國海外公民撤離行動,“這是最揚眉吐氣的一次!”2011年中國從利比亞撤僑3萬余人,郵輪是租借的,簽過合同的外國航空公司還臨時反悔。“這是第一次,用我們中國自己的力量,干凈利落地在短時間內安全高效撤離也門,還幫助了15個國家的279名公民安全撤離。”黃屛說,有自己的力量真好。“我最近幾年常被問到中國護照含金量的問題,在這想說一句話,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不僅是說走就走的出發,更是在危險時候,祖國帶你回家。”
中國外交部6日宣布駐也門大使館、駐亞丁總領館暫時關閉,復館尚無時間表。中國駐也門大使館商務參贊胡要武在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資企業在也門有12家,涉及援外項目、石油工程等領域,相關企業中方員工共計580人全部安全撤出。中資在也項目目前全部處于停滯狀態。3個石油項目停工,援外項目建成80%,目前也已停工,有些企業合同已簽,有的前期投資已入,損失肯定是有的,但目前還沒有統計數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