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杰
(四川川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隧道分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
米倉山隧道通風防塵技術探討
江俊杰
(四川川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隧道分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
米倉山隧道是巴陜高速中的控制性項目,隧道進口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喜神壩鄉小壩附近,出口位于巴中市南江縣關壩鄉,將從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玉泉、大壩國有林場地下穿“場”而過。米倉山隧道全長13.8Km,其中陜境3Km,川境10.8Km,是我省在建最長的公路隧道,也是國內第二長、世界第三長的公路隧道。
2.1 運輸方式對施工通風的影響
運輸方式一般分為有軌運輸、無軌運輸、有軌與無軌運輸結合及皮帶機運輸等,采用何種運輸方式對施工通風的需風量將產生很大影響,還會影響到隧道斷面凈空內可布置風管直徑的大小,對可采用的通風方式也有所限制。例如,無軌運輸比有軌運輸的需風量要大很多;無軌運輸隧道內可供布置風管的斷面凈空較小,難以布置大直徑風管;有軌運輸可以采用混合式通風,而無軌運輸就不可以。
米倉山隧道原設計為無軌運輸,無軌運輸的內燃機械排放尾氣和卷揚粉塵對施工作業環境污染嚴重,增加了施工通風的難度。在本專項中,充分考慮到了無軌運輸的需風量要求。
2.2 多作業面同時施工對施工通風的影響
米倉山隧道出口工區有兩個作業面同時施工,需要布置的通風管路較多,需要的總風量較大,配置風機的總功率也較大。對采用的通風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單作業面對采用混合式通風和風機串并聯工作等比較靈活、可選擇的空間較大,而多作業面的制約因素較多,需要多作業面綜合考慮、總體協調,給施工通風布置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2.3 通風方案對長距離施工通風的影響
通風方案與長距離施工通風是雙向選擇的關系,有些公認較好的通風方案不一定能夠滿足長距離施工通風的要求。施工通風方案決定長距離施工通風的獨頭送風長度、需要配備的總風量和設備總功率、通風設備的型號和數量、預期通風質量和可優化調整的空間,所以必須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匹配方可達到最佳效果。
米倉山隧道的工區劃分為三個工區:
第一工區:主洞里程左線ZK48+628-ZK53+532,右線K48+620-K53+526,最大獨頭掘進長度為4904m,此工區又分為七個區段如下:
第一區段里程左線為ZK52+815-ZK53+532、右線為K52+800- K53+532,左、右線均采用壓入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17m;
第二區段里程左線為ZK52+115-ZK52+815、右線為K52+100-K52+8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00m;
第三區段里程左線為ZK51+395-ZK52+115、右線為K51+380-K52+1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20m;
第四區段里程左線為ZK50+685-ZK51+395、右線為K50+670-K51+38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10m;
第五區段里程左線為ZK49+917-ZK50+685、右線為K49+900-K50+67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68m;
第六區段里程左線為ZK49+302-ZK49+917、右線為K49+290-K49+9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15m;
第七區段里程左線為ZK48+628-ZK49+302、右線為K48+620-K49+19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74m;
第二工區:左線斜井及主洞左線ZK48+628-ZK50+050,右線斜井及主洞右線K48+620-K50+100,最大獨頭掘進長度為3004m,此工區又分為三個區段如下:
第一區段包括左線斜井及主洞左線為ZK49+917-ZK50+050和右線斜井及主洞右線為 K49+900-K50+100,左、右線區段均采用壓入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1716m;
第二區段里程左線為ZK49+302-ZK49+917、右線為K49+290-K49+9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15m;
第三區段里程左線為ZK48+628-ZK49+302、右線為K48+620-K49+19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74m;
第三工區:左線豎井及主洞左線ZK45+800-ZK49+917、右線豎井及主洞左線為K45+840- K49+900,最大獨頭掘進長度為4117m,此工區又分為七個區段如下:
第一區段里程左線為ZK49+302-ZK49+917、右線為K49+290-K49+9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15m;
第二區段里程左線為ZK48+628-ZK49+302、右線為K48+620-K49+19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74m;
第三區段里程左線為ZK47+956-ZK48+628、右線為K47+950-K48+62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72m;
第四區段里程左線為ZK47+276-ZK47+956、右線為K47+270-K47+95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680m;
第五區段里程左線為ZK46+558-ZK47+276、右線為K46+600-K47+27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523m;
第六區段里程左線為ZK45+800-ZK46+558、右線為K45+840-K46+60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907m;
第六區段里程左線為ZK45+800-ZK46+753、右線為K45+840-K46+790,采用巷道式通風,最大通風長度為712m;
4.1 設計原理
一般隧道采用除塵機或者噴水機降塵除煙,2種機械既要消耗電能還會占用一定的洞內空間,會對施工造成不便。米倉山隧道設計了一套水幕降塵系統,利用高壓風與高壓水結合,使氣體介質與液體介質之間相互擠壓、加速和剪切,形成水霧帶,充分阻止煙霧、粉塵外擴,隨水幕降下。
噴霧降塵過程是水霧與粉塵相互作用凝結而除塵的過程,把水化成水霧狀的微細水滴噴灑于空氣中,使其與粉塵顆粒碰撞接觸,塵粒被吸附在水中,隨水滴降落。
噴霧灑水不僅能吸附粉塵,還能溶解部分有害氣體,降低洞內溫度,使洞內空氣變得清爽。目前隧道施工廣泛使用的乳化炸藥主要由氧化劑水溶液、燃料油、乳化劑及高熱劑等成分組成,爆炸后產生大量氣體,其中部分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而水霧對有害氣體(CO2、NO2、SO2、NH3等)能起到凈化作用
4.2 水霧除塵裝置的控制
1、水壓:提高水壓,減小出水口孔徑能有效提高水霧噴射速度和水霧粒子的分散度,從而提高降塵效率。
2、噴嘴設置方向:噴嘴對著出風方向偏斜 45度,這樣能加大水霧與粉塵接觸速度,能更加有效、快速的消除粉塵與有害氣體。
3、設置水幕位置:距離掌子面30m、50m、80m各設一道,其余洞內隔200m設置一道。
4.3 水霧除塵裝置的制作、布置與配套設施
將40mm球閥連接在洞內高壓水管上作為水幕開關,用25mm高壓水管作為水流導體,沿洞身拱頂120度范圍布置,并在此范圍均勻布置7個高壓噴頭。
洞內每隔100m設置一個水管接頭,以便于清洗洞內路面,減少機械走動揚塵,并保持洞內路面濕潤。
獨頭壓入式通風與巷道式通風技術相結合,利用水霧除塵的技術在米倉山隧道實施后,相較于以往的隧道通風除塵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該套通風除塵系統能及時、有效的將絕大部分粉塵和有害氣體在最快時間內清除,對施工安全有了較有力的保障,且簡單易行,便于操作,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G322
B
1007-6344(2015)08-0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