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江蘇中建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關于對建筑結構優化設計問題的思考
李明
(江蘇中建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個建筑項目的施工與后期運行能否順利開展的前提,在于建筑結構設計是否經濟合理,建筑結構設計是基礎。由于結構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存在制約與被制約的關系,而使得建筑與結構在設計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為了解決并保證質量,需要采取應對措施。與此同時,傳統設計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對建筑結構的優化設計也是大勢所趨。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建筑優化設計問題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建筑結構設計;常見問題;優化;實際應用
1.1 建筑結構設計圖紙過于簡單化
一份完善合理的結構設計圖紙,需要把建筑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問題充分表現出來。如建筑墻體材料、荷載選取、結構抗震等級與設防裂度、構造要求、細部節點等。但在當前的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很多做的還不夠規范。如設計圖紙中對于標高、層高、梁柱編號等關鍵信息沒明確標識出來,獲取的圖集不標準化,詳圖表示不明確等。最終使得整個施工現場作業混亂,影響施工進程與項目質量。
1.2 過分注重低含鋼率
從事建筑材料的相關企業越來越多,部分建筑商為了謀取自身利益,往往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來提高收益。他們會在對建筑材料進行選取的過程中,盲目的追求建筑材料的低含鋼量,而在結構設計中大做文章。而這直接導致施工安全性顯著降低,最終影響雙方利益。
1.3 基礎選型不夠合理
建筑基礎選型直接關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合理性。當前存在基礎設計階段無場地地勘報告,僅憑經驗盲目選型的現象,致使地基承載力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無法滿足建筑項目的變形要求,同時也會導致建筑項目的基礎對于不均勻沉降能力的協調不夠有效。嚴重時導致建筑項目的安全系數較低,質量水平較低,甚至會導致建筑項目的使用壽命受到極為不良的影響。
1.4 地下室外墻設計不夠全面合理
對于帶地下室的建筑項目,地下室外墻的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占據關鍵的地位。同時,地下室外墻設計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地下外墻的設計直接關系到地下建筑項目的承載能力。如果施工過程當中對于地下水位高低的判斷、地下室外墻外側的土壓力的大小、及地下室頂板的覆土和荷載等因素的考慮不夠充分或者有誤,這將不但會降低該建筑項目的地下部分的安全系數,也會使得該建筑項目的設計質量大打折扣。
2.1 結構設計前期準備
對于任何一個項目,結構設計人員在拿到建筑圖紙后都不能盲目建模計算。首先要進行全面分析,與建筑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建筑的功能、平面布局、層高、建筑選材,面層做法等。其次建模前要確定抗震等級、場地類別等及梁板的荷載統計,與建筑或設備專業有無沖突,梁板柱截面的選取是否符合建筑的平立剖面。只有建模計算前將各種關系考慮處理好,建模才能順利準確進行。另外,在進行結構建模的時候,要了解每個參數的意義,不得盲目修改參數,修改時要時刻把規范條文作為依據。在計算中,要充分考慮在滿足技術條件下的經濟性。對計算結果要反復比較,多次調整,以達到最優化結果。
2.2 對電算結構的調整與修改
每一個計算軟件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局限性。這就要求結構設計人員在電算結束后要進行大量的調整和修改。具體表現在以下多方面:主次梁井字梁受力關系是否明確,次梁適當放小;盡量減少鋼筋的種類和級差;梁下凈高是否滿足使用要求,設備走管是否穿梁;柱根、柱頂及變截面處的標高與各層結構平面圖相符;柱主筋與計算結果相符,主筋間距符合有關規定;各種構件的編號是否正確齊全;對較大跨度的雙向板查閱撓度計算結果是否滿足;主筋的間距能否滿足施工要求等等。
2.3 構件詳圖與節點詳圖
對于任何工程來說,都有構件詳圖與節點詳圖,這對于整個圖紙的質量與造價及施工來說,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柱中的預埋件與有關的構件大樣節點要吻合;主次梁節點附加鋼筋應符合有關規定;梁預留管線洞口位置應可行,洞口加筋的措施應得當;折梁各段的主筋直徑及箍筋間距均應標注齊全;雨蓬梁應滿足彎、剪、扭的計算要求;屋面上返梁的雨蓬應按建筑專業的要求,預留雨水洞;對于連接大樣,應標出各個連接構件、部件、零件或預埋件的名稱;樓梯結構剖面圖中,各層蹬高、蹬數、與層高或休息平臺的標高差尺寸閉合等等。除此之外,結構圖中各個節點詳圖要與建筑相一致,且符合結構自身受力特征。
2.4 基礎設計
基礎的工程造價在整個工程造價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尤其在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所以選用合理的基礎形式或地基處理方式,對降低工程造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根據結構類型及現場地勘確定基礎選型,另外注意如基礎配筋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是不能低于最小配筋率要求;不能對條基交叉處的基底面積進行重復利用,并且要考慮到調整基礎的實際寬度;如果出現了局部墻體存在較大的荷載的情況,還需要對基礎的寬度加以調整;如無法明確定位構造柱要及時調整,明確定位的。
優化設計方法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結構總設計,主要有建筑基礎結構方案設計的優化、建筑物頂部系統方案設計的優化、外圍護欄結構方案設計的優化及建筑結構細部設計的優化。這些優化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建筑整體結構選型、結構布置、受力及造價等因素,它們是影響優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結構優化設計中要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優化方法。
3.1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
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在進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優化時,多會應用到準則法,準則法的基本思想為:在獲得建筑結構初始截面的基礎上,應用有限單元法,對建筑結構整體內力進行綜合分析,然而將建筑整體結構分解為單一構件,根據每一種構件的受力情況進行分部結構優化;通過遞推公式,最終獲得優化結構。
3.2 結構主要構件的合理布置
對于高層控制剪力墻墻厚、長度和數量,把位移比作為控制指標,保證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剪力墻,會從整體上節約造價。梁作為樓蓋的主要構件,其布置直接影響板的受力和配筋,合理布置梁也是控制造價的關鍵。在大跨度框架梁配筋方面,應避免上部粗大鋼筋全梁貫通,盡量采用較小直徑鋼筋配置,可有效節省框架梁的鋼筋用量。樓板厚度直接影響著結構荷載,對于較小樓板的標準層,配筋均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樓板厚度增加配筋也會增大,所以實際工程設計時樓板厚度也是降低成本的控制要素。另外,采取合理的混凝土標號、鋼筋材料,也會有效降低工程總造價。
3.3 建筑結構計算周期設計優化
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出現建筑結構的實際周期要小于建筑設計周期的情況,從而引起設計承受的剪應力較小的現象。為保證建筑質量,需要對建筑結構計算周期進行一定的折減.在針對混凝土框架結構,如填充墻砌體屬于輕質型,則折減系數控制在0.7~0.8范圍內;如填充墻砌體為重質型,則其折減系數控制在0.6~0.7范圍內。
結構設計對建筑設計具有經濟意義及實踐價值。本文闡述了建筑結構設計常有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改進的措施。基于這點再運用科學合理的結構優化設計手段,在確保建筑結構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局部調整,使整個建筑結構更加可靠與穩定,最終實現建筑結構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l]雷春蕾,張書強.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J].技術與市場,2011(08)
[2]陳歡.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2 (13)
[3]盧建勇.如何搞好房屋建筑結構的優化設計[J].中國房地產業2011(03)
TU7
B
1007-6344(2015)08-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