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厚
(河北省清河縣城鄉規劃局,河北 054800)
建筑與空間環境設計相互影響的探究
王新厚
(河北省清河縣城鄉規劃局,河北 054800)
近年隨著人們對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城市環境綠化的進程,建筑設計中新的思維方法和理論也在不斷出現。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環境營造中,建筑的設計已作為一項重要的環境設計因素加以考慮。
建筑;空間;環境設計
作為走在社會前沿的建筑業,建筑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衡量高貴建筑的一個重要標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設施和環境的塑造。隨著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已給脆弱的城市生態系統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城市中的居民面對“鋼筋森林”構建的生存空間,長期處于壓抑和緊張的狀態。環境藝術學是研究如何協調人地關系的學科,為城市樊籠中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然之窗。
人和環境的交互作用表現為刺激和效應,效應必須滿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和活動空間狀態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為。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建筑設計是解決空間的使用、美觀的要求,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的結果。一方面,在城市空間設計上,中國是城市較早的,中國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與環境之間了。西方建筑師這樣教授我們什么是空間:這是一種圖底關系。把房子當作實體,周圍環境作底,我們只看得見房子;如果把房子當作底,房子周圍的形狀就出現了,這便形成一個大的空間環境體系。
建筑設計和環境的關系。建筑是構成環境許多形體單元的一部分,環境又是建筑廣闊的背景空間。建筑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建筑與環境設計相互影響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構思與布局。構思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簡單的模仿都會削弱它的感染力。無論是用于點景還是組景在空間布局上都要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應顧盼、距離避免均等。環境小品的擺設、背景的選擇都要與地形、建筑、植物、水體協調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間的開闊封閉都是要考慮的。建筑的設置如果不看條件,不區別對象,同環境不協調,其藝術的感染力是難以發揮的。
(2)比例與尺度。美的東西就是要“恰到好處”。環境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確,很難定出絕對的標準,不同的藝術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在環境中究竟取何比例為宜則決定于建筑配合上的需要。在建筑設計中不必模仿抄襲普通建筑的比例和式樣,而應有所創新,如能創造出具有適當內涵和韻味的比例,取得神似的效果,也會別開生面。
(3)建筑色彩與質感的處理和環境的藝術感染力有密切的關系。色彩和質感是建筑表現的雙重屬性,兩者相輔共存,只要善于去發現各種材料在色彩、質感上的特點,并利用它去組織節奏、韻律、對比、均衡等構圖變化,就有可能產生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提高其藝術感染力。
(4)多樣與統一。建筑的設計和環境要統一于總體藝術風格,統一而不單調,豐富而不零亂。建筑設計既要有變化,有自己的風格,又要統一于整體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建筑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功能、性質和景觀要求,來處理構圖,建筑設計應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設計構思,這是實現多樣統一的前提。
(5)功能與技術。建筑絕大多數具有實用意義,除藝術造型美觀上的要求外,還應符合實用功能及技術的要求。在環境設計中應注意在滿足裝飾要求外,更應滿足技術與功能方面的要求。
建筑設計在環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樣的,形成了設計方面靈活性大的特點。因此,在現代藝術領域,設計師的構思空間是無限的,建筑設計應向科學、藝術和個性化方向發展,鼓勵原創和風格多樣化。
建筑設計中除了建筑本身優美動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設施也是衡量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城市環境系統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保持城市生態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們創造生態環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托條件。只有搞好城市綠化,創造優美、清新、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才能更好的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環保人士呼吁保護好我們的家園,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作為設計師尤其是建筑設計師,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創造宜人的生活空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建筑僅僅是環境的一個部分,建筑美從整體上說是服從于周圍環境的。建筑作為穩定的不可移動的具體形象,總是要借助于周圍環境恰當而和諧的布局才能獲得完美的造型表現。獨特的地域景觀建筑的外部空間環境不僅同建筑形象有關,而且同建筑室外綠化景觀密切相關,空間環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藝術門類的重要特征。雖然現代資訊共享帶來人們生活方式、審美取向的日漸趨同,使建筑風格的同化現象不可避免,但迥異的建筑室內外綠化景觀卻為城市面貌帶來迥然不同的人文視覺景觀,這種不易消融的特點使其成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滅的印記。
近年隨著人們對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城市環境綠化的進程,建筑設計中新的思維方法和理論也在不斷出現。在城市環境中,建筑美學也同樣影響著城市的形象。人們不僅重視建筑外形的設計,更重視它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建筑與環境的相互交融一起為樹立城市的良好形象,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俞孔堅;李健宏;《一個小庭院的設計》;中國園林;2002.2
3、袁悅鳴;《中國城市濕地公園園林小品設計淺析》;南京林業大學;2010
4、段淵古、王宗俠、曹寧;《園林小品與環境的關系》;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4
5、李濤、吳彥霖、申良;《現代住區景觀設計探析》;山西建筑;2007.8
6、張旭;《淺談園林小品設計與環境》;經營管理者;2010.15
TU7
B
1007-6344(2015)08-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