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祎
(哈爾濱市興華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150001)
淺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術的探究
王天祎
(哈爾濱市興華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150001)
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是一項系統的動態性工作,施工技術涉及的因素較多,并且施工情況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做好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技術管理,不但可以有效保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質量,還可以為整體工程的順利開展做好保障。本文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術的相關進行了探究。
建筑工程;土建;技術
隨著建筑工程的發展,土建工程作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規模也越來越大。建筑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施工技術上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強對土建施工技術的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土建施工只有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建筑企業需要不斷的加強施工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效保證施工質量,而采取措施強化安全施工技術指導對消除土建施工中潛在的問題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1明確質量責任。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對生產制造過程的質量責任和權限,明確制造現場和各類人員的質量責任與權限,明確相關技術的處理方法和程序。
2落實崗前培訓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意識教育,有計劃的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技術控制技能,并對操作工人進行崗位資格認證。
3執行設備維修保養制度。機械設備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要求操作者嚴格實行文明操作和維護保養。操作人員定期的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定期保養工作,并適時對設備進行改善性維修。
4做好質檢工作.施工過程中要把好材料關,構建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的監督制度,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轉序和不合格的建筑產品不交付使用。施工企業應采用多種類型的檢驗方式和方法,利用生產工人自檢和互檢相結合的“三檢制”等完善檢驗手段。
1模板。結合土建工程的結構特點與設計要求,需要采用相應的模板施工方法,通常情況下要求頂板底模采用 1800×925×20雙層涂模的膠合板作面板,截面為60×80mm的單根枋作內楞,間距500mm.用50×4.0鋼管作為模板的支撐系統。腳手架主桿縱距為60cm,橫距為80cm,橫桿等距為180cm,縱向桿需與平臺作加固連接;梁柱模板安裝時用全站儀觀測,采用木夾板20mm厚,在模板制作時用100 ×12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要用螺絲連接牢固,沿柱采用槽鋼斜撐方法;梁底模板安裝時要在柱模上彈出軸線和高程,在施工好的承重排架上鋪好方木,把底模用鐵釘固定在方木上,側模的豎向用方木加固,外側用槽鋼直通并用木條支撐,防止模板的梁底板要拉線歪曲,梁底模板的支撐主要采用腳手架承受。
2支模。土建工程中,支模施工需要高度重視,由于高支模架體架設越高重心也就越高, 導致架體就越不穩定,應該采取構造措施來加強架體的縱向剛度,根據建筑物自身的有效剛度來防止架體整體和局部失穩現象的發生。土建構造措施主要采用架體外剪刀撐、水平剪刀撐以及縱向剪刀撐的方法,水平剪刀撐是非常有效的,縱向剪刀撐計算是與實際受力情況相對應的,主要設置在荷載較大的懸挑框架梁下。支模過程中必須考慮回填土的厚度是否過大,如果過小要在夯實回填土上再鋪設了一層150cm 厚的碎石墊層, 并把沉降限制在5mm 范圍內。 在搭設過程中水平面架體鋼管的對接接頭率必須小于60%,立桿不少于4m 以上。
3外墻結構施工。只有把握好土建施工的技術要點才能有效保證建筑施工的質量水平。在土建專業結構風道的施工中,要充分利用正壓送風的風道,送風通道施工中要注意將制作好的鋼絲網固定在設計好的位置上,并按照相應的比例確定機械設備的甩口位置和甩口的方式與截面,預留洞孔和與建筑設計圖紙上的位置要一致。
1提高認識完善制度。首先要提高對土建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檢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來保證工程安全穩定的進行。實際工程項目作出針對性的調整,結合嚴格執行管理制度,提高現場施工技術的落實水平,施工現場的物料、環境、設備等諸多因素要進行控制。同時土建管理人員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現場的管理上要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加強監督工作的落實,促進工程安全順利的進行,抓好施工現場的工程每個環節,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2加強建筑材料的管理。現代土建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要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就必須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材料進場時,質量檢測人員要依據質量標準以及施工需求,嚴格執行檢查制度,對于重點工序要做好跟進,出現相應材料不足時要提前申報,避免延誤工期。項目管理人員要提高施工人員對于材料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現浪費的現象。
3做好土建施工技術的監管工作,在土建施工過程中要以項目為單位確定監管責任人,明確監管責任人的職責,加強對項目備案情況的監督管理,通過督促來實現項目監管責任人職責的履行,并依據相關規定對施工技術項目的監管人進行責任的追究。 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監督考核機制,以此來解決建筑的質量問題。
隨著土建工程施工放樣的推進,新的測量技術使得土建工程放樣變得逐漸精確。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測量界的控制測量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用來就逐漸代替常規的三角、三邊、邊角等方法,它的主要任務是控制網的布設、測量、檢核和結構物的放樣。采用 GPS 的靜態定位法進行土建控制網的測量,測量成果十分準確,而且還能滿足土建施工的需要。 動態放樣測量技術是將基準站采集的載波相位傳給用戶接收機進行求羞解算坐標,使得土建工程的施工放樣進入了全新的動態模式,無需架設參考站,增強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這種全新的定位方法,為各項精密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測繪技術保障。
[1]丁傳波 黃吉欣 方東平.我國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對策.土木工程學報 2004 37(8):72-82 87
[2]糜嘉平.建筑模板與腳手架研究及應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3]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4]劉佳.土建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7).
[5]伊恒譜.土建施工技術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8).
[6]張業波.淺談土建施工技術要點[J].建材與裝飾, 2010(5).
TU75
B
1007-6344(2015)08-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