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子軒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與新變之路
□關子軒
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民生新聞節目引發了電視新聞改革的熱潮,創造了許多奇跡。然而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至今,一些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本文從民生新聞的產生出發,論述當前民生新聞節目遭遇到的同質化、低俗化、缺乏深度的瓶頸,從打造欄目品牌形象、提升新聞品質、利用新媒體突圍三個方面對其未來新變之路進行分析。
電視民生新聞;品牌形象;新聞品質;新媒體
21世紀初,中國電視新聞界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就是地方電視臺走在了新聞節目改革和創新的前列。2002年1月1日,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推出一檔新聞直播節目——《南京零距離》,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收視率不斷攀升?!赌暇┝憔嚯x》這種類型的新聞節目,在用“時政新聞”或者“社會新聞”對它進行新聞分類都不合適的時候,它的主創人員提出一新的新聞概念——民生新聞,用它來概括這類新聞似乎更加貼切,很快“民生新聞”這種新概念新聞便得到了新聞業界和學界的廣泛認同。一股“電視民生新聞熱”席卷全國,各大電視臺紛紛舉起了“民生新聞”的旗幟,如湖南臺的《都市一時間》、湖北臺的《經視直播》、安徽臺的《第一時間》、云南臺的《都市條形碼》等,都是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產物。
何謂電視民生新聞?正如湖北臺《經視直播》的欄目口號“經視直播,就在你身邊”所著重強調的“你身邊”,即“這樣的新聞關注的對象是平民百姓,反映的內容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他們在生活中的所遇、所做、所惑、所想,是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靈狀態?!雹俸唵蝸碚f,民生新聞就是關心群眾生活、服務百姓利益的新聞,報道的目的更多的是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和解答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懊裆侣勛鳛橐环N以大眾為收視對象的新聞樣式,它的崛起體現了中國新聞自身發展的規律?!雹?/p>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關心國計民生,報道的都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是家家戶戶都可能碰到的,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和實用性。老百姓很樂意去接受這樣的新聞節目,所以電視民生新聞有著廣泛而堅定的群眾基礎,這是它不容忽視的優勢。但是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不斷推進,在表面繁榮大好形勢之下,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許多問題和不足日漸暴露,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己走到了一個瓶頸期,其中主要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節目編排同質化
隨著“電視民生新聞熱”的蔓延,一時間民生新聞節目在各個電視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綜觀這些民生新聞節目,就會發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同質化現象嚴重。
首先,欄目的名稱都很相似甚至雷同,如《直播北京》《直播南京》《直播鄭州》《直播西安》;再如《大剛說新聞》《百曉說新聞》《阿六頭說新聞》,以及安徽臺《第一時間》、溫州臺《第一時間》和《南京零距離》《溫州零距離》等。并且播出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六點至七點這個時段,缺乏對本地受眾特定收視要求的調查。
其次,欄目的板塊設定、內容編排相似。因為從形式上模仿已經出現的民生新聞欄目,門檻很低。有的電視臺為了增加收視率,根本不考慮本地區的市場情況,盲目地跟風效仿,尤其是在同一地域范圍內,不同頻道創辦了多檔相似的民生新聞欄目。
再者,欄目報道的新聞事件重疊?!氨摇北貭幍牡胤侥軌蛱峁┑男侣勝Y源有限,卻有多家媒體爭搶同一新聞題材,導致了民生新聞題材的重復使用,同樣的一個事件稍作修改會換湯不換藥地出現在不同的節目中。同時由于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普及,這些原本在電視上播放的新聞,可能早已在微博、微信當中發布,受眾已經有過大致的了解。
齊白石曾有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亡。民生新聞欄目如果還繼續用同樣的板式、同樣的編排,甚至同樣的題材,沒有創新,那么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電視民生新聞將無法真正在市場上占據優勢。長此以往,勢必會被市場淘汰,逐漸消亡。
(二)節目內容低俗化
隨著近年來電視民生新聞在全國的火爆,新聞欄目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有的民生新聞欄目為了吸引觀眾的視線,不惜將內容向低俗化靠攏。
在市場化運作的今天,電視欄目過分的強調髙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導致一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盲目吸引觀眾注意力,追求高收視率。它們利用觀眾的“窺視”心理,釆取了一種無條件地迎合觀眾口味的方式方法,把“奇”“趣”“腥”“性”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尺度。有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以現場追擊為噱頭和賣點,以直擊低級場所為主打節目,所以在節目中出現了許多婆媳吵架、鄰里糾紛、夫妻不和、婚外戀、第三者插足的內容。這樣的事件對于新聞當事人來說是個人隱私,對于觀眾來說,這些關于他人私密的內容具有“窺視”的價值,滿足了其窺視欲望。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對一些低俗的事情加以報道,使得民生新聞逐漸偏離新聞節目發展的正常軌道,走向媚俗化。嘩眾取寵的內容只能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流于庸俗,朝著低俗化方向發展。
(三)報道瑣碎,缺乏深度
民生新聞追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好事,但不能所有百姓的事都是新聞,都能用“三貼近”的原則來詮釋成民生新聞。有人對民生新聞做出這樣的概括:“雞毛蒜皮、雞犬不寧、雞飛狗跳、雞鳴狗盜”,雖是戲言,卻形象地點出了民生新聞給人的印象——瑣碎。③
在當前的一些民生新聞節目中,只要涉及民眾生活,無論有無新聞價值,都詳加報道,結果民生新聞成了天災人禍、鄰里糾紛、水管爆裂等生活瑣事的簡單堆砌。在連篇累牘的報道當中,新聞工作者根本無暇分析這些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
雖然播報鄰里爭執、婆媳大戰、車禍事故、離家出走等事件比較容易獲得收視率,但是相當多的民生新聞工作者認為,這些內容過于瑣碎,多數報道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就事論事,缺乏對新聞的背景深度描述和挖掘,無法揭示深層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報道內容缺少深度已成為目前電視民生新聞的一個通病,日復一日的吵架糾紛、漏水斷電、交通事故等現象報道充斥熒屏。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如果不能達到“以小見大、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長此以往,將會離電視民生新聞的初衷越來越遠,受眾的關注度也會逐漸降低。
電視民生新聞曾經的火爆,恰好符合了一定時期電視節目發展的規律。當前電視民生新聞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靠娛樂低俗的內容來博觀眾眼球,“有聞必錄”導致選取的新聞題材過于瑣碎,難以進行有深度的報道。如今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得提升欄目的核心競爭力,尋找新變之路。
(一)打造欄目品牌形象
品牌對于提升電視欄目的核心競爭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想要獲取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增長,就需要從品牌塑造入手,利用品牌驅動市場,最終贏得受眾?!雹苡浾吆椭鞒秩吮闶请娨暶裆侣剻谀科放菩蜗蟮闹匾?。
培養品牌記者。新聞記者深入群眾當中進行采訪報道,是與電視觀眾接觸最直接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老百姓對整個欄目的看法??梢姡囵B一名品牌記者對欄目形象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
起用極具個人魅力的主持人。作為湖北收視率最高的民生新聞欄目——《經視直播》的主持人,板寸頭、國字臉的江濤,個性鮮明。他對自己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同樣的新聞做不一樣的解讀,二是獨特的個人表達,三是快速時間里解讀新聞達到一定的深度。”這使得他的主持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觀眾給他起了一個愛稱“貼心祆”。由此看來,極具魅力的主持人能為欄目品牌形象的提升添光加彩。
同一地域,大量的民生新聞欄目充斥熒屏,要想避免陷入同質化的窠臼,在電視觀眾中占據一席之位,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提高自身的辨識度,打造欄目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
(二)提升民生新聞品質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把視角全部放在報道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表層方面,加之報道內容低俗,難免被觀眾認為“膚淺”。要想摘掉“膚淺”的標簽,就必須使民生新聞向專業化道路邁進,提升民生新聞的品質。
電視民生新聞在提升新聞品質方面要注重題材的選擇和報道的深度,新聞價值極低的生活瑣事,并不適合作為一檔新聞節目的內容。民生新聞不應該只是對百姓生活動態信息進行收集,更應當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剖析、探討。比如常見的“跳樓秀”,以往的看客會進行勸阻,而現在甚至出現了對跳樓者說“你有本事就跳,我倒想看看你敢不敢跳”的現象,如果直接報道,會助長無聊看客的畸形趣味。作為新聞媒體,除了報道事件的現象外,更應當結合新聞背景挖掘背后的新聞價值,報道能夠對人們起到教育意義的內容,引導人們脫離看熱鬧的隊伍,培養受眾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聞品質是一檔新聞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只有避免低俗、瑣碎,達到不可復制的層面,才能把競爭對手徹底甩在后面。提升民生新聞的品質,做更專業的新聞,才能進一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突圍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播模式的多元化,猛烈地沖擊著作為第一大媒體的電視。這給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帶來了危機,也帶來了機遇。
在全媒體時代的今天,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成了人們的常用工具,博客、微博、微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使用微博、微信發布身邊的突發事件和新鮮事,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一方面,這為新聞記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增加了新聞的時效性;另一方面,這群“新聞人”缺乏專業的新聞素養,發布的新聞信息很多時候帶有片面性。這個時候就需要新聞媒體發出權威報道,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民生新聞欄目通過創建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客戶端(APP)來直播節目和發布經過篩選的新聞信息,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能方便觀眾隨時隨地查看最新信息,參與話題討論,加強了與觀眾的互動;其次,它豐富節目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手段,能擴大欄目的知名度和提升欄目的品牌形象;再者,它能吸引在校大學生這一龐大的新媒體使用者成為它的收視群體。電視民生新聞不僅可以幫助在校大學生了解所處城市的最新動態,了解家鄉的社會民生,也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借助新媒體的優勢為我所用,突圍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這樣的話,危機同樣也是轉機。
電視民生新聞的出現對中國新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內容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注定了它不會失去受眾市場。但面對發展中所遇到的諸如節目同質化、低俗化、內容瑣碎缺乏深度等問題,電視民生新聞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提升新聞品質,做更專業的新聞;要順應全媒體時代的潮流,結合新媒體的優勢,提升欄目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節目的品牌化發展。
注釋:
①景志剛.存在與確認:如何概括我們的新聞[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11):35
②朱壽桐.民生新聞概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4
③馬建宇,顧斌,雷蔚真,李汝松.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都市條形碼》與民生新聞的演進[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48
④董明.電視欄目的品牌建設[J],中國傳媒科技,2013(10):83
(作者系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指導老師:李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