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陽
從《荒野求生》談戶外真人秀節目的成功因素
□任仲陽
作為一檔戶外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Discovery頻道全球收視之冠的奇跡,也造就全民新時代英雄。本文通過對節目的選題內容、主持人及攝影三方面成功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電視戶外真人秀節目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荒野求生;戶外真人秀;成功因素
在當下娛樂節目當道的電視節目環境中,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戶外探險類真人秀稱不上主流,但Discovery頻道的《荒野求生》 (ManvsWild)從2006年推出以來,在全球贏得大量粉絲,已播出七季117期,為Discovery頻道贏得了高收視率,并成為該頻道的強檔節目。如今在全球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的十億人收看過該電視節目。主持人貝爾·格里爾斯(BearGrylls)被稱為野外生存第一人,并在2015年來到中國參與亞洲首檔自然探索類紀實真人秀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荒野求生》已成為史上最受關注的系列戶外探險類真人秀節目之一,分析其長盛不衰的收視業績,發現節目成功的關鍵因素,會給我們的電視節目創新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正如以真實故事為題材的影片《127小時》講述的AronRalston獨自峽谷探險時遭遇意外,即使最富經驗的旅行家也有迷失、被困和惘然的時候,甚至陷入致命的險境之中。無論計劃如何周詳,你的旅程也可能出岔子。一個錯誤的決定足以使人陷入困境。如何擺脫險境拯救自己?《荒野求生》圍繞著核心主題“野外獨立生存”,通過節目設置的“故事”,主持人貝爾·格里爾斯在每一集節目中,都會讓自己受困在游客經常迷路且不知所措的地點。在設法回到文明世界的途中,他因地制宜示范各種求生方法。
根據傳播學領域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利用媒介內容獲得信息,進而滿足個人需求。《荒野求生》制作方旨在讓過度依賴現代文明生活的人們了解,如何能夠在荒野受困之時用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生存進而逃生回到文明社區。同時讓主持人展示一些常人無法完成的冒險行為以達到刺激觀眾視覺感官的效果從而增加收視率。選題兼顧旅游探險和生存教學,節目不僅展現主持人貝爾在挑戰自然中運用各種生存技巧和超強的意志力,還能隨著攝制組欣賞世界各地的優美風景。觀眾從節目探險過程中,滿足娛樂需求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大量實用的求生知識。此外,節目還介紹了大量有關日常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以及遇到自然災害時,人們應該掌握的一些求生技能。
國外的背包旅游和野外露營等戶外活動是人們休閑的普遍選擇,在國內,隨著人們休閑理念的多樣化,選擇戶外旅行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把戶外運動的風險降到最低,享受安全的戶外運動帶來的快樂,特別是在一些自然災害中,人們掌握一定的求生技巧是十分必要的。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具是這檔節目最大的特色,實際生活中就有過9歲美國男童格雷森通過《荒野求生》所學技巧進行荒野自救的案例。
主持人的專業技能和自身素質與節目主題高度契合。貝爾·格里爾斯,1974年出生在英國,精通英語、西班牙語和法語,集登山家、探險家、暢銷書作家、空手道黑帶和前英國特種兵于一身。這些非同尋常的豐富經歷使他具備了同類野外節目主持人無法超越的優勢。可以說,貝爾的特殊身份以及特殊技能是《荒野求生》能吸引觀眾的一大特色,同時滿足了人們對特種兵這一個特殊人群的窺探欲。在《荒野求生》節目中,由于野外環境的殘酷和節目內容的要求,主持人常常被置于常人無法想象的狀況中。面對生存考驗,貝爾因他的專業性表現出了超強的意志力和敬業精神,這些都為節目增添了大量的亮點。如他在缺水的情況下會喝新鮮的大象糞便中的液體;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會吃熊糞便里面未消化的果實;為了給觀眾演示陷入沼澤后逃脫的技巧,他親自跳入沒頂的沼澤泥潭中;為了示范掉入冰層后如何逃生,他脫光了棉衣只穿著短褲在零下29度的情況下跳入冰蓋下的冷水中。這種以身作則的例子數不勝數,也是貝爾粉絲津津樂道的話題,充分體現了主持人的敬業精神。
如今,貝爾身兼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以及探險家三重身份,其無窮無盡的探索精神和毫不畏懼的敬業精神深深吸引著全球觀眾,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成為其節目的嘉賓。貝爾在英國中產階級中是除了英女皇外最令人欣賞的人物,而粉絲們也敬稱他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在《荒野求生》節目中,經常能看到一些驚險的畫面,使得《荒野求生》的每期節目都十分精彩刺激,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事實上,攝影師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攝影團隊個個都是行業高手,和貝爾一樣有著過硬的野外生存本領。團隊有繩索安全專家、生存向導,他們有的是前皇家海軍陸戰隊隊員、前傘兵,有的是登山家。在拍攝前,攝制團隊會實地考查拍攝地點,并咨詢一些當地的求生專家,根據他們的指導,再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和豐富節目的可看性。在拍攝《荒野求生》過程中,由于節目要求高,地形又過于復雜,拍攝難度大,攝影師不得不跟隨貝爾上天入地。他們相互之間的默契合作,拍攝了很多空前絕后的驚險畫面,例如從幾十米懸崖墜落水中的驚人畫面,為躲避鯊魚襲擊逃生的驚險畫面,沉入泛濫洪水中被沖擊的刺激畫面,以及在懸崖峭壁上舉步維艱的危險畫面等等。當貝爾全裸背包游泳爬上礁石的時候,攝影人員需要比貝爾先到達礁石上面,找到合適的取景地;當貝爾被風雪吹得滾下山坡的時候,攝影得來回跑:先從坡頂拍貝爾滾下去,再到坡底拍貝爾滾下來,最后再跟著貝爾一起滾下去來拍攝途中各種慘叫和猙獰,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沖擊。節目基本做到,只要貝爾看到的觀眾也能看到。可想而知,能拍攝出這樣的畫面,只有在多重協作、合作默契的團隊中才可能實現。正是這樣的團隊合作,使鏡頭極富視覺沖擊力,才確保了《荒野求生》在同類節目中無法超越的地位。
總之,觀賞與實用兼具的節目內容、高度專業的節目主持人、極富視覺沖擊力的攝影畫面,是《荒野求生》成為Discovery頻道的經典之作的決定性因素。國內近期播出的《跟著貝爾去冒險》也借鑒了這些成功要素,作為探險類真人秀并沒有走韓國娛樂性較強的模式,避免觀眾進入單純的搞笑氛圍,而選擇了歐美這種相對重在精神、知識傳播的模式,順應現在熱衷戶外探索的社會需求,同時通過貝爾擔任生存導師也提高了節目的影響力和收視率。
1.百度百科.荒野求生 [E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99139/15791392.htm
2.好搜百科.跟著貝爾去冒險 [EB/OL].
http://baike.haosou.com/doc/10954394-11482257.html
3.康菊霜,林紀輝.Discovery頻道 《荒野求生》節目的特色分析 [J].東南傳播,2012(6):165-166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