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萍
(達華工程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以及防裂措施分析
王利萍
(達華工程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構成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其具有強度高、穩定性好、耐久性好、維修養護費用少、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工程中。但是混凝土也是建筑工程中最容易出現質量通病的一道工序,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對原材料和施工工藝技術方面進行控制,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首先分析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然后提出了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措施,供大家參考。
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 防裂措施
1.1技術準備
混凝土施工前及時組織技術人員熟悉圖紙;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對圖紙進行檢查、校核;并請設計單位及時到現場進行設計交底。
地下室澆筑混凝土前,預先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辦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請,委托單的內容包括:混凝土強度等級、混凝土的特殊要求、使用部位、方量、坍落度、初凝終凝時間、是否摻加摻合料、抗凍劑和澆筑時間等等。
提前一星期要求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把試配結果報送到項目經理部,由主任工程師審核,報監理、業主、設計審查認可。混凝土摻合料和外加劑等的性能或種類,必須經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合格的廠品,并報監理、業主、設計工程師認可后方準使用。
1.2現場準備
混凝土施工前應對人員準備以及劃分好任務,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交底的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混凝土澆筑的方向,分配好交接班,吃飯時間、休息時間,澆筑過程中間歇時間在允許的范圍內,如何分配混凝土;保證混凝土分層均勻同步施工,做好每一段的接槎;什么時間應進行振搗施工;另外要注意、混凝土施工人員不要過于疲勞,在技術交底中交代清楚每班工作多長時間、多少工作量、什么時間交班等。
澆筑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責任工程師根據專項施工方案向生產組、工人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同時檢查機具、材料準備,保證水電的供應,要掌握天氣季節的變化情況。檢查安全設施、勞動力配備是否妥當,能否滿足澆筑要求。
按照施工圖、軸線控制網校核墻、柱、梁、等軸線、邊線及門洞口位置尺寸線。
地下室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4~16cm,正負偏差不超過 3cm,水灰比應限制在0.4~0.6,砂率控制在38%~45%,以使其符合泵送要求。
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為300kg/m3,選用 5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進場時必須有質量合格證;采用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占15%~30%,含泥量不得超過5%,砂率宜控制在40%~50%;卵石或碎石,粒徑不超過管徑的1/3~1/4,最大粒徑不超過40mm,含泥量小于1%;為提高和易性可在砼中摻加Ⅱ級粉煤灰,細度0.080mm方孔篩篩余量不大于8%;外加劑如木鈣或其它NNO、MNF減水劑,需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鋪設泵送管道時,根據現場情況,需注意以下事項:(1)管道的配置應最短,盡量少用彎和軟管,避免使用彎度過大的彎頭,管道末端活動軟管不得超過 180?;(2)泵機出口應有一定長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彎管;(3)管道的布置應使泵送的方向與混凝土澆筑方向相反,使在澆筑過程中容易拆除管段而不需增設管段;(4)輸送管道下應用支架、臺墊或吊具等支承并固定牢固,不得放在模板、鋼筋上,以避免振動產生變形;(5)當管道下配管時,應在轉彎處設置氣門;(6)避免使用有裂縫或表面凹陷的管子,加強輸送管的管理,定期更換,配管連接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剛開始泵送時泵送速度應放慢,油壓變化在允許值范圍內,待泵送順利時,才用正常速度進行泵送;在泵送過程中,料斗中的砼保持不低于上口200mm,以免泵機吸入空氣,形成堵塞。
澆筑混凝土落灰高度不宜超過2m,如有超過,應先鋪一層100mm厚的原砼配合比的無石子砂漿,在落灰口用串筒或溜槽下料。
在泵送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輸送管口應保持距模板一定距離,以免分離骨料堆在模板邊角,導致出現蜂窩等質量問題。
泵送混凝土必須保證連續澆筑,如出現故障,混凝土供應不上,暫時中斷泵送時,應每隔10分鐘反泵一次,使管中砼形成前后往復運動,以保持砼良好的可泵性,避免混凝土發生沉淀堵塞管道;如停歇時間超過45分鐘時或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應用壓力水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在炎熱天氣施工時對曝曬管道應采取覆蓋草包、淋水降溫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坍洛度損失過大。
為保證振搗密實,每個澆筑帶配備6臺插入式振搗器,根據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各布置 2臺振動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點,振搗手負責出管混凝土的振搗,使之順利通過面筋流入底層。第二道設置在中間部位,振搗手負責斜面混凝土的密實。第三道設置在坡角及底層鋼筋處,因底層鋼筋間距較密,振搗手負責混凝土流入下層鋼筋底部,確保下層鋼筋混凝土的密實。
插入式振搗棒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振搗拌移動方式采用“行列式”移動,移動間距不大于有效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300mm-400mm)。
分層的厚度決定于振動棒的棒長和振動力大小,也要考慮混凝土的供應量大小和可能澆筑量的大小。每層400mm左右。
處理:按標高控制線,刮杠刮平后,木抹子壓實抹面,用鐵滾子碾壓數遍,然后用木抹壓實收光。及時覆蓋塑料布,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開裂。
由于底板,特別是承臺體積厚大,容易產生收縮及溫度裂縫,可采用以下幾種措施配合進行,防止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措施如下:
(1)選用中低熱粉煤灰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或礦硫酸鹽水泥配置砼,以減少砼凝結時的發熱量。
(2)摻加減水劑:可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減緩水化速度;或摻加緩凝型減水劑,除有以上效果外,還可減緩澆灌速度和強度,以利散熱。
(3)摻加高效SF泵送劑:可減少拌合用水量(23%左右),降低水灰比,改善和易性,減少水泥用量,減緩水化速度;推遲初凝時間2~3h,延緩水泥水化熱的釋放速度,推遲砼放熱高峰時間,延長混凝土的升溫期,減少砼表面溫度梯度。
(4)在混凝土中摻加水泥用量10~20%的粉煤灰:可減少單方水泥用量50~60kg,顯著推遲和減少發熱量,延緩水泥水化熱的釋放時間,降低溫升值20%~25%,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延長凝結時間,便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澆筑。
(5)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砂、石含泥量,以減少砼的收縮,提高極限拉伸強度;合理配料和優選砼配合比,提高砼密實度,減少收縮,減少水泥用量。
(6)如果在炎熱天氣施工時,砂石堆場應設遮陽裝置,必要時可噴冷水霧預冷卻,或利用冰水拌制砼;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需加蓋,防止曝曬,以降低砼初始溫度。
(7)混凝土澆筑時按承臺、底板豎向分層,底板橫向分段(按施工段劃分,每段10m~12m)的方法進行施工,以放松約束程度,加速熱量散發,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量,以防止水化熱的積聚,減少溫度應力。
(8)制定合理的溫控指標,控制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最高溫度差不大于25℃,內部溫差不大于20℃,溫度陡降不大于10℃。
(9)做好混凝土的后期養護工作,減少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梯度,做好保溫保濕養護,使緩慢降溫,充分發揮混凝土的徐變松弛效應,削減溫度收縮應力。
(10)適時停止降水,避免降溫收縮與干縮共同作用,導致應力累加。
(11)實行情報、信息化施工,加強測溫監測與管理,在內外溫差接近25℃時,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使溫差控制在允許的限度內。
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環境給工程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也克服困難,保證地下室施工質量。在進行地下室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施工時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消除地下室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安全與質量隱患,從而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1]謝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1).
[2]段崢.現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防治[J].混凝土,2003(8).
TU723
B
1007-6344(2015)02-00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