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
淺談電視匯編新聞如何應對發展的“新常態”
——以《新聞大觀》為例
□陳捷
說起今年的一大熱詞,就不得不說“新常態”。這個詞起初是用來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的。其實這個熱詞對于媒介發展同樣適用。2008年3月,連云港電視臺進行了電視節目改版,以資訊、知識、趣味、情感、娛樂為主的“快餐”類新聞節目《新聞大觀》精彩亮相了。轉眼7年的時間過去了,在經歷了自開辦之初連續4年居臺自辦欄目收視率和收視份額第一名的巔峰之后,《新聞大觀》也遇到了發展瓶頸。本文將從融媒體時代電視匯編新聞如何應對發展的新常態、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再創新臺階談一下自己的淺薄之見。
匯編新聞;新常態;彰顯特色;融媒體
有人會把匯編新聞稱之為快餐類新聞節目,如何讓快餐也有營養,這就是一門大學問。如何薈萃天下新聞,縱觀人生百態,從紛繁復雜的新聞信息中進行科學挑選、二次加工,讓快餐也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呢?
(一)新聞選擇要有深度和廣度,要更接地氣
以往我們認為《新聞大觀》的收視群體都是較低學歷的中年婦女,其實不然,只要堅持內容為王,增強節目的時效性、可看性,一部分有較高學歷的年輕人群體甚至是機關干部或白領階層,都可被納入收視群體。前提是內容要新、奇、特,一定要好看,有熱度,有深度,有廣度,才能吸引眼球,贏得關注。在內容選擇上要力求題材的豐富性、多樣性、貼近性,既有關系民生的熱點話題,也有小民生的雞毛蒜皮,既有沖擊力的新聞現場,也有人性關懷的溫情,既有溫馨的生活貼士,也有娛樂精神博公眾一笑。當然更要接地氣,增加話題的關聯度,由面到點,拉近節目與受眾的距離,增強傳播效果。
(二)強化板塊意識,形成帶狀編排
目前《新聞大觀》節目分為三個組合,第一組合是熱點和深度話題,第二組合是抓人眼球的現場新聞,第三組合是生活提示、娛樂和趣聞類等軟新聞。個人覺得不妨在第一組合加設一個名為“新聞多一句”或是“今日之聲”的子欄目,快速匯集國內外經濟、娛樂、體育、政策等重大事件以及關乎民生的事件新聞,強調時效性,簡短點評,力爭點評快。畢竟《新聞大觀》是在晚上6點播出,那個時候是飯點,大家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有些沉重的深度熱點話題,從傳播效果來說可能會有所影響,無形間也會趕走不少觀眾。在節目開頭,短時間內提供最實用最貼近的民生信息,包括大民生也包括小民生,不僅更接地氣,也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節目節奏更加明快一些。
另外也可以考慮增設一個“麻辣微博爐”的板塊。嘗試每天選取各大門戶微博的熱點微博、熱點評論、熱點話題,并挑選最有意思的網友評論進行觀點呈現,犀利點評,讓網絡留言成為節目的構成部分,讓網友成為另一種新型觀眾。
(三)新聞播報有溫度,讓主持人成節目的靈魂
電視在某種程度上是主持人的媒體,因而有人說主持人是欄目的代言人,是欄目的商標。所以主持人應該“用獨特的角度成就獨特的觀點、用獨特的觀點形成鮮明的特征。”評論風格上,在確保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不妨可以再大膽、活潑、獨特、犀利、辛辣、通俗一些。
目前欄目主持人更多扮演的是“播音員”的角色。不妨讓主持人參與節目的編排、創作,從新聞源頭抓起,對于節目內容有個整體的把控,適當地參與串詞的創作,站在主持人說新聞的角度上寫串詞,表達上會更加口語化、親民化,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據我了解,南方臺的《講開又講》和江蘇臺的《新聞眼》,他們的主持人都參與到節目串詞的寫作,《新聞眼》主持人金思辰還有更大的自我發揮,經常在節目中唱歌表達自己的情感,觀眾反響良好。在節目串聯過程中主持人注入自己的思想,一方面播報起來更順暢一些,同時傳播效果也更好。
(一)借助微博獲取信息
如今,很多熱點新聞最早可能都是通過微博、微信公布的。所以,多渠道整合節目資源,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資源為我所用,運用網絡視頻、圖片可以增加節目可看性、時效性、趣味性。有些好看的熱點新聞或許還沒有視頻畫面,但是通過網絡文字和圖片進行組合包裝,評論點評,也可以妙筆生花。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比如多關注一下連云港著名的論壇,在海一方、連網等上面網民每天討論的港城熱點話題,在經過精心篩選和把關之后,可適當在節目中拿出來說一說,講一講,討論一下,改變匯編新聞的距離感,讓匯編新聞也更“接地氣”。
(二)借助微博增強互動
在開辟網絡輿論陣地、延伸節目之外的影響力方面,《新聞大觀》一直在做努力的嘗試,通過微博微信運營對節目進行精彩預告,開展了微博有獎收視,反響良好。
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加強互動的尺度,比如發動網友找新聞、評新聞。通過網友在論壇以及微博上發布的信息及其后續“跟帖”的討論和深度挖掘,擺明各網友對事件的觀點,在重新整合之下形成電視版的“網絡深度報道”,再結合主持人對事件的評論,形成多方觀點的碰撞,讓新聞事件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可以適當搞一下熱心觀眾、微博粉絲、微信粉絲見面會,與他們面對面交流,督促節目改進和提升。圍繞輕松、歡快主基調策劃周末特別版節目中,比如開設“一周好看新聞大回顧,”讓觀眾和微博粉絲選出心目中最好看的新聞。在周末這個休閑的時光,讓《新聞大觀》為觀眾傳遞信息,提供娛樂。同時可以定期舉行網絡受眾見面會,了解年輕群體的想法,對于節目定位和內容的調整都會有所幫助。
媒體融合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一背景下,冷靜、客觀、理性地界定和把握自身發展的“新常態”,積極應對,主動適應,電視匯編新聞才能更有速度、力度和溫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