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凱
魔幻現實主義
——捉“妖”記
□王凱
被稱為“史瑞克之父”的許誠毅導演,籌備了5年時間,后期又經歷了演員替換、重拍、延期上映等事件,終于在2015年7月16日,為觀眾奉上了一頓視聽盛宴——《捉妖記》。影片的創作靈感取自《聊齋志異》中《宅妖》的故事,有著“萬物有靈且美”的內涵。
本文標題中的“魔幻現實”,原是兩個相悖的詞語,卻可以一同用來形容該片。“魔幻”主要體現在影片的主題、制作和表現手法上。就華語電影來講,具有“妖魔”元素的經典影片已有很多,如《倩女幽魂》《畫皮》等。既然題材并不新穎,那么創作者怎樣標新立異,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大眾口味呢?影片由夢工廠的許導來拍,那么動畫和特效制作就必不可少。許導的經典前作《怪物史瑞克》曾榮獲第74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所以,對于導演的制作功底,我們不必懷疑。可能有的觀眾(尤其是成年人)在看完影片后,會覺得此片中的“妖”制作得過于萌化了。至于這個問題,其實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許導是動畫制作大師,從“作者論”的角度評析,電影中的一些制作和表現手法肯定會體現出導演個人的風格特征和感情色彩,如王家衛、姜文、張藝謀等拍攝現實題材影片的導演,也會遵循這個規律;其次,影片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內涵,也決定了本片中的怪物采用“萌萌的”表現風格;最后,影片的類型劃分是喜劇,因此對黑暗場面少一些赤裸的現實描寫是必要的。其實這種動畫形式的表現手法沒什么不好,既滿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又留住了那些對血腥恐怖場面排斥的觀影人群,也緊跟了時代潮流的步伐。由于特效的制作和運用是本片表現風格中最大的噱頭,所以在敘事形式、蒙太奇、運鏡等傳統的藝術手法上,并沒有多少突出的地方,一切都是按照時間或事件發展規律等常規進行。
“現實”一詞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影片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內涵當中。首先影片中最大的母題思想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萬物有靈且美”。影片一開始便運用了旁白的形式述說:很久以前,人與萬物共存,人為了獨占天下,便開始對妖宣戰……由此我們得知,挑起事端的是人,并非妖。影片中除了人與妖這一對矛盾沖突外,還存在著一個妖內部之間的沖突——血妖追殺小妖王。在這種“人→妖→妖”相互追逐競賽的捉妖行動中,誰才是最大的贏家?最后捉到的又是什么?帶著一個個的疑問,我們接著往下分析。從影片中,我們可以得知人捉妖是為了爭奪地盤,賺得金錢;妖捉妖是為了去除后患,永奪王權。總之兩個矛盾沖突都可以歸結為爭奪名利。天師的職責是降妖除魔,造富人類,這個原本高高在上的神圣職業,卻被影片刻畫成了一類為了金錢名利,失去人性的群體。賣妖可以賺錢,吃妖可以強身。就是用來證明天師等級的標志,也竟然是由一個個的銅錢所制。金錢在電影中一般是作為貶義的道具出現,但銅錢作為母題道具在本片中多次出現。對于天師來說,銅錢越多,等級越高,也暗示了這個人的罪惡越深。天師亦如此,社會又將怎樣?其實影片中的天師形象即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的那些表面廉政風光,私下收受賄賂、搜刮民脂的公職人員,在如今的這個全民反腐的社會當中,此類人的下場可想而知。影片中的那個披著人皮的巨型血妖葛千戶便是最好的例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表面隱藏得再完美,也終會有被正義識破的那一天。而像永寧村的那些小妖,即使外表殘缺,但心有靈魂。這便是美,這便是值得憐愛和稱贊的地方。所以導演在設計“妖”的形象時,也考慮到了他們在影片中的形象慣例——電影中的正面角色一般是不會處理得很丑陋的。至于那些反派的血妖,只能用體形、口齒的龐大來增加一些恐怖效果了。
影片中唯一從始至終的正能量,便是井柏然飾演的宋天蔭。這個角色本來是由柯震東來演,但由于吸毒事件,導致他不能再為整個社會的正能量代言。因此在影片已經拍攝完畢的情況下,導演毅然決定舍棄重拍。宋天蔭作為戰亂社會當中的正能量所在,感化了天師不再為錢做事,而是為情;也感化了小妖不再以血為食,而是吃素。都說本性難移,但影片中在這種正能量的感染下卻得到了轉移。邪不勝正、人性美的主流思想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除宋天蔭外,其他形象所代表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內涵也多種多樣:如白百合飾演的霍小嵐,執著、堅韌、強悍并感性,強調了影片中的女性主義思想;妖后誓死保衛還未出世的小妖,折射出了母性的光輝;胖瑩、駱冰對主人極度忠誠的態度,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一些社會現象……
最后,揭開上文中遺留的兩個謎題:誰是最大的贏家?筆者在影片中所總結出的所有具有正義的人或妖是世界上最大的贏家,他們最后都得到了現實或情感上的歸宿。捉妖記最后捉到的是什么?捉到的是那些為了爭名奪利而不擇手段,失去靈魂的披著人皮的妖。在感受3D大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盛宴的同時,我們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些許的教化和感悟。雖然此片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傳統藝術手法運用不佳、敘事因果關系曖昧,但作為許誠毅導演的第一部華語電影,我們不能作太多苛刻的要求。目前看來,豆瓣7.2的評分和24億元的票房為此片獲得了藝術和商業上的雙贏,這已足夠。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