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語言競技類節目中電視技術烘托電視節目藝術
——以《超級演說家》為例
□鄭潔
縱觀當下中國電視熒屏,各類型的綜藝娛樂節目層出不窮,先進的電視技術將不同類型的節目營造出不同的效果。安徽衛視在2013年推出的語言競技類真人秀節目《超級演說家》,本著以“挑選中國最會說話的人”為目的,在眾多節目中異軍突起,截至目前已完整地播出了三季。節目播出后不僅讓人們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演講的關注。本文以《超級演說家》為例,分析這檔原創語言競技類節目中的電視技術是如何烘托電視節目藝術的。
超級演說家;電視技術;電視藝術
當下中國電視熒屏中出現多種類型的真人秀綜藝節目,這些節目爆屏雖然是給觀眾帶來了一時的笑聲,但是過不久就會令觀眾對這些節目產生視覺的審美疲勞,一笑而過之后并沒有太多的收獲。在當今的各種“模式節目”扎堆的背景下,作為觀眾的我們不單單是想通過娛樂節目獲得短暫的放松,更想在同時獲得一些精神營養的補充。
2013年8月1日安徽衛視在眾多省級衛視中異軍突起,聯合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檔原創新銳語言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時至今日,這檔節目在2013年8月1日、2014年4月4日與2015年3月21日三個時間開播,共播出了三季。這檔節目與別類真人秀節目相比較,以“挑選中國最會說話的人”為目的和“明星評委多樣化”、“選手素質優質化”、“現場對抗戲劇化”三大特點為特色,使整個節目充滿了通過很多不確定性因素與刺激性的過程表現出來的娛樂化。
我國從上世紀的70年代末至今,電視技術經歷了一個不斷精益求精的發展歷程,并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視技術的與日更新更進一步地烘托電視藝術的呈現。《超級演說家》這檔國內首創語言競技類節目雖然不具有春晚、明星真人秀等節目龐大的電視拍攝設備、制作團隊,但卻通過一些細膩的電視技術表現手法烘托整檔節目的內涵與藝術。
LED大屏幕在舞臺上的主要作用是將畫面切分為多個視頻畫面播出,顯示屏可獨立、結合、任意組合使用播放相關大背景,大屏幕可根據演出需求分區顯示,并可實現圖文的迭加,背景畫面用視頻信號處理器播放或合成同一畫面顯示,可對人物特寫播放,可做文字滾動播放或插播播放,可水平推移視頻畫面屏風,也可上下升降成為文字、個性視頻畫面、亮化,美化舞臺背景及舞臺地面。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主要是用一個半圓形的LED屏幕結合演講者所要演講的題目進行圖片滾動的顯示或是隨著演講內容進行相符合的文字與畫面的播放。
在第一季冠軍夜的演講過程里面,第一位演講者是崔永平,所講的內容是《認輸演講》。剛開始在LED屏幕上是很暖心的一幅圖片,等到演講內容到高潮的時候,切換到一張崔永平和繼父的一張照片,以此來凸顯演講者的表達內容,把內容和LED相結合更完美地體現這篇演講稿的中心——為愛認輸。另一位演講者曹青莞在3歲的時候被檢查出患有重度神經性耳聾,也就是在她生命開始的最初3年里,她是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里。但她的母親并沒有放棄,強迫她每天必須佩帶助聽器,一字一字矯正她的發音,所以她今天站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能流利地說著話。冠軍之夜,她演講的題目是《開口說話就是力量》,結合她所表達的內容,LED屏上呈現動圖的畫面時而嚴肅時而輕松活潑,導播將與演講的內容相貼近的畫面和動圖緊密結合,給觀眾制造出升華的聯想,同時也活躍了現場的氣氛。在《超級演說家》這個節目中,LED屏幕更好地烘托演講者藝術情感的表達。
電視的呈現是技術與藝術的統一,電視節目的創作離不了技術的支持,豐富多樣性技術支持讓屏幕上增添了更多的內容。隨著技術發展,電視的傳播方式早就脫離了單向傳播的形式,廣播電視與計算機通信業技術的相互匯聚融合,滾動字幕融入到電視節目中,讓觀眾在觀看自己喜愛的節目同時,把想表達的內容通過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的方式發送到節目接收方,進一步促進雙向交流,使觀眾與電視節目產生了更好的互動。
《超級演說家》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的節目播出時,屏幕下方不間斷的滾動字幕就是連接觀眾和節目最緊密的方式。比如通過手機短信編輯參與互動就有機會贏取精美家電,微信掃一掃就會中大獎之類的節目活動。這樣的方式在增加節目多樣性的同時,也讓觀眾更好地參與了互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電視編導要想創作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離不開數字化電視技術的支持。在《超級演說家》每一季的節目開頭都是特別的,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是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在第一季的開頭是用藍色作為主打色來展現舞臺的一個數字動畫形式,到第三季的時候以藍色為主,金黃色為輔,整個流動的畫面更加具有動感、沖力和綻放的形態。相比第一季,第三季就是在數字化后期方面有了更高的提升。雖然是短短的一個小開頭,就可以看到數字視頻媒體的編輯讓視頻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在后期的節目播出過程中,編輯們數字化技術對素材的采編讓整個節目更具有內涵。
在電視節目制作的過程中,電視技術與電視藝術是骨肉相連、不可分離的兩方面。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脫離了技術就不可能在熒屏上呈現出吸引人的動感畫面,分離了藝術也就無法表達出一檔有內涵的電視節目。
1.胡繼超.《超級演說家》的傳播價值探析[J].傳媒,2014(06)
2.陳曦,安立國.中國電視技術的進步與電視藝術的變革[J].科技傳播,2015(02)
(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