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淺析大數據時代電視新聞報道
□陳磊
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的異軍突起,不僅豐富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新聞報道形式,也為傳統媒體改革轉型注入了新的動力。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數據之大、數據之深、數據之美等基本特征,相應地提出大數據在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編輯建構階段、新聞呈現階段展現出數據力量,讓數據說話,讓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更加深入人心。
大數據;數據新聞;電視新聞;深度報道
媒介傳播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創新人類信息傳播的方式。媒介技術從舊到新,從單一到多元,從簡單到復雜,豐富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于電視媒體的沖擊是巨大的,使得其不得不面臨改革和創新。電視新聞報道的深度報道一直由于其新聞傳播時效性強、揭示事物透析性強、表現形式多、較強的思辨性而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和青睞。但是,電視產業正在經歷從新到舊的一個痛苦過程,慢慢在新媒體的壓迫下舉步維艱。筆者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不期而至,似乎為電視產業的轉型升級找到一個突破重圍的缺口。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在于對那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而并不是一般理解上的掌握龐雜的數據信息。在新聞領域,對大數據的應用即對掌握的海量數據進行新聞專業視角的理性分析,從而得出數字背后的新聞,數字背后的意義。這些數據分析而產生的數據新聞,在某種程度上與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所持的理念不謀而合,即通過分析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新聞,原因背后的原因。
(一)大數據概念及特點
信息積累的不斷增加,勢必帶來海量的數據,而大數據時代其實是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新一股技術浪潮的時代。要理解大數據的概念,不妨將大數據分解開來看。首先,數據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與傳統意義上“數據”所不同的是,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不僅指代數字,而且還統指一切保存在電腦中的包括文本、聲音、視頻等的數字信息。其次,運用可視化分析、數據挖掘、預測性分析、語義引擎、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等大數據分析的方法理論,對大數據中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從數據中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再次,大數據之“大”并不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可能的“大價值”。換句話說,大數據讓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最終形成變革之力。
(二)數據積累與信息儲存
如前文所述,大數據是包括文本、聲音、視頻等信息的數據集合,而通過專業方法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會獲得巨大的價值或深刻的洞見。電視新聞報道指的是,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的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形式。通過對電視新聞報道定義的理解,成功的電視新聞報道,往往需要大的信息積累,通過信息積累最終實現思想觀點的積累。所以大數據的數據積累與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信息儲存不謀而合,而大數據的數據積累卻有著先天的優勢,其數據量的海量積累對于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廣度與深度是有大量的數據支撐,從而使得報道從容不迫、信手拈來。比如,微信公眾號“一圖觀政”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生暴恐事件五六小時后,就推出了《數據說:中國恐怖襲擊到底有多嚴重?》,對事件進行了統計分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雖說是網絡媒體的報道實踐,但是由于其有了之前大量的數據積累,才有了如此周詳的數據報道,所以電視新聞深度報道也是可以借鑒的,即在平時要注意數據信息的積累和儲存。
(三)數據之“大”與深度之“深”
如果說大數據的“大”即代表著數據的海量,在筆者看來這其實是一種一知半解的看法。大數據的“大”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它的全——空間維度上的多角度、多層次信息的交叉復現;時間維度上的與人或社會有機體的活動相關聯的信息的持續呈現。正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來看來挖掘,才讓大數據物盡其用,真正彰顯其大戰略、大價值。深度報道的“深”,即立足于宏觀,著眼于整體,把事實的單側報道變為全方位掃射,通過時間空間維度,以質樸、凝重、深邃、思辨的方式和風格,以今日之事態核對昨日之背景道出明日之意義。無疑,大數據的全面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深度報道對于深度的要求。
信息是美的,信息同樣是枯燥的。如何處理這種矛盾,數據可視化似乎找到了某種解決之道。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將其轉化為美麗的、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圖表展現給受眾,從而使得原本復雜凌亂的數據整齊,讓人一目了然,在獲得信息的同時也享受了視覺盛宴。
(一)數據可視化概念及特點
數據可視化是指將數據以圖形圖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工具發現其中未知信息的處理過程。數據可視化是繼數據采集、數據分析之后的數據之視覺表現形式的研究,是清晰傳達與溝通信息的有效手段,也是觀察和分析多維數據各種屬性的形式表示。數據可視化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可以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方法洞察大量數據背后的價值意義,使得原本復雜的數據變為具有美學意義上的形式之美,也有傳達溝通信息的功能之美。這種特點對于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來說,借鑒并利用這種技術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及時地傳達信息和思想。
(二)數據可視化與報道形式創新
經分析處理的數據可以通過非線性技術的編輯,最終將文本內容形象化、時空層次化、信息秩序化,并且以動態的視頻形式表現出來。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為了增強其傳播效果,也在不斷豐富其報道形式。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可視化可以通過其技術手段加強并豐富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表現形式。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將數據信息制作成動態的、連續的、并帶有形象生動甚至是模擬還原,如對災難性報道中涉及的對排險和處理過程的動畫演示,使得受眾對事實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在報道一些比較難以用畫面解釋的新聞時,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可視化處理,將新聞事件中涉及的指標圖形化,將各種人物事件的邏輯關系可視化,并配以清新有節奏的音樂,會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相對于傳統媒體,新興的數據新聞的采編隊伍壯大了不少,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記者編輯,而且由于數據新聞獨有的特點,類似于翻譯的一些崗位應時而生,比如數據經理等。“中間人”的這些崗位,讓數據對新聞報道變得有價值、有意義、有突破,對于電視新聞報道尤其是深度報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示建議。
(一)新聞編輯建構階段
數據新聞區別于主要以文字敘述為主的新聞報道,在新聞編輯階段,挖掘和分析解釋數據成了新聞編輯前期最為重要的工作。而對于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文字和畫面構成了報道的主體,長期以來受眾難免產生審美疲勞。數據新聞代替文字,成為講故事的的新工具,對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創新提供了基礎。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量的數據支撐來進行深度報道,這就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翻譯,而數據和新聞的“中間人”就要承擔這樣的工作,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將新聞變成簡單明了、形式多樣的圖表,形象化、藝術化地呈現在受眾面前,例如央視推出的近60期《數字十年》系列報道,以可視化的表現手法展示了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可以將數據新聞作為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一個輔助手段,加強其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比如在報道“兩會”時期,央視推出的《兩會大數據》,以三維成像技術將“兩會”報道擴展了深度。
(二)新聞呈現階段
在新聞呈現階段,數據新聞多維的呈現方式也成了相比于平面數據新聞最為顯著的區別。首先,對于主持人而言,之前正襟危坐的形象有了改變,大都嘗試著行走站立于有多維效果制造的虛擬演播廳,讓受眾深入其境。其次,不得不提到在2014年《“據”說兩會》推出的“數據哥”形象,基于大數據而生成的可視化三維人形圖像,通過軟件按照關鍵詞的重要性和搜索量自行生成,來展現表達當日的既定主題,得到了觀眾和網友的喜愛。
1.祁文軍.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2(07)
2.韋中華.數據新聞可視化的不足與改進[J].青年記者,2014(07)
3.楊雅.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技術:新聞傳播的新范式——“大數據與新聞傳播創新”研討會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4(03)
4.陳蕾.電視新聞深度報道中“深度”的錘煉[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02)
5.徐子沛.大數據[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