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詩性情懷與散文哲學的和鳴——評楊文豐的自然倫理散文

2015-04-10 22:56:52陳劍暉
關鍵詞:生態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簡介:陳劍暉(1954—),男,廣東揭陽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要:楊文豐的散文既是生態散文、自然散文,也是科學倫理美文,而最準確的表述還是“自然倫理散文”。與自然“相看兩不厭”是楊文豐散文哲學的基礎或起點,也是他的生態散文取得成功的奧秘之所在,而因為有愛,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自然的理解、敬畏與悲憫,更使其散文具有高貴的品質,臻于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楊文豐的自然倫理散文引進科學審美視角,十分注重精神性,總以思想者的眼光來思考和認識自然、社會、政治、文化,作人生的思考,把自然現象同人類的審美和生存智慧相結合,既寫出了自然的詩性又使思想上升到了哲學的境界,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并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楊文豐對生態倫理的探尋和建構,對文學手法的創新式探索,對散文哲學的追尋,對當代生態散文創作極有借鑒意義。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73(2015)04-0044-09

國際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5.04.006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散文創作進入了一個豐收期:散文的題材得到全面的拓展,散文的文體創新呈現出亂花迷眼的格局,散文的品種更是豐富多樣、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繼“文化散文”、“學者散文”、“新散文”之后,近年又興起一種“生態散文”或叫“綠色散文”。楊文豐的自然散文或科學散文創作,也屬于“生態散文”之列。不過,楊文豐的“生態散文”創作,除了具備一般意義上的“生態散文”的共性外,又有鮮明獨特的東西。因此,這樣的散文在當代的散文寫作中實屬“稀品”,值得我們品讀與研究。

楊文豐的生態散文為何能在當代文壇獨樹一幟?他的作品又體現了什么樣的散文哲學?在《尊敬一棵樹》中,他向我們揭開了其中的一些秘密。在復活節這天,“我對一棵檳榔樹,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觀賞和贊賞”。此后,“我”常以“綠色”的眼光與檳榔樹復習“相看兩不厭”,而“每一次讀檳榔樹,我都強烈地感受到檳榔樹的美”,而且“心境變得出奇的好” ①。不僅如此,在注視觀賞“檳榔樹”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與檳榔樹都是世界“共同體”中的一員,我們要彼此尊敬,相互認識,并在尊敬的基礎上,重新認識美,重新確立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系。正由于有這樣一份“相看兩不厭”的“情緣”和“美緣”,在《相看不厭美丹霞》這篇散文中,楊文豐才能寫出既美又獨特的丹霞山。這種美不僅僅在于它的“色相”,在于它的秀麗和性感,更在于它的神秘,它的生命,它的性情和靈魂,它的自然詩性。如此,不但令“我”與丹霞相看不厭,也使“我”與自然有一種默契,即“人入山、面山”,應“眼含敬畏”,因為“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丹霞(自然),都不存在誰征服誰的問題,有的只是友善、相知和相融,是相互永存神秘,相互的無欲無望,相互希冀總有美的發現、欣賞,遂成‘知交’的至善至美態”。 ①

這就是楊文豐與自然“相看兩不厭”的玄機,也是他的散文哲學依托的基礎或起點,同時是他的生態散文別具一格,并取得成功的奧秘之所在。如果進一步探尋這種奧秘,探尋其散文哲學的多重結構,我認為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其一,是因為有愛。楊文豐在《“綠色散文”隨想》一文中說:“綠色散文家必然是善良的、熱愛自然、富有理想主義精神的、愛美的地球村人。”“綠色散文家的頭上,閃爍著大愛的光環。愛,是綠色散文的助產器。”在“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獲獎感言中,他又指出:“沒有心愛就沒有文學。……有心的文學才是真正的文學,作家要具有社會責任,要心有大愛。” ②正是心中有愛,擁有與萬物榮辱與共的情懷,楊文豐筆下的生態散文,才能如此體察入微,氣韻生動,形神和諧。

其二,是對于生命的尊重。關于生命的問題,現代以降的散文家都作過或深或淺的追問。魯迅的《野草》就是死亡與生命交織而成的歌吟。沈從文的湘西系列散文,因在“生活”中發現“生命”而強健,而悠遠綿長。史鐵生的散文,因享受生命的過程而輝煌。劉亮程的生命堅守,則在孤寂寒冷中透出溫情暖意。可見,“生命”是一切優秀散文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楊文豐的自然散文來說,他對生命的尊重也是極個性化的,他的生命“介入”又呈現出獨特的樣態,這就是“融入”與“傾聽”。“融入”是指從外部介入生命本身,也是一種將自然心靈化、內斂化的過程。“傾聽”則是在“融入”中傾聽生命的韻律,它是生命體驗的另一種方式。楊文豐不僅熱愛生命,而且善于在“融入”中“傾聽”生命的節韻。比如,他在《冬蟲夏草》中寫道:“冬蟲夏草菌寄生入蝙蝠蛾幼蟲體內,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開始,可能也只是一種偶然事件,只是這種偶然多了,才逐漸養成一種習慣,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選擇……” ③冬蟲夏草是蟲與草的流血“整合”,是蟲的死亡式異化過程,“是偉大的冬蟲夏草將一種菌的習慣、行為,乃至思想,讓蟲殼包裹了,包裝了,甚至連名字也‘去真菌化’了。世上不是有‘披著羊皮的狼’嗎?我以為冬蟲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著蟲皮的‘狼’” ④。顯然,如此的文字,完全是楊文豐以自己的方式,通過“介入”而“融入”蟲草的身心,設身處地,體察入微,理解感悟,而“傾聽”所得的生命節律和心靈體驗。顯然,正因為有如此的“融入”,如此的“傾聽”,他在散文中的“我”才與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昆蟲以及各種自然現象構成一個整體;或者說,“我”與“自然”“合二為一”,共同享有生命的自由、和諧與快樂。

其三,是對于自然的理解、敬畏與悲憫。當代散文創作的一個問題,就是許多作家對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和悲憫之情。他們凌駕于自然之上,對天地自然之道不但忽視而且無知,這樣其散文創作便不可避免地呈現出狹隘和無根的狀態。既如此,又何以能夠深入感知自然的詩性,更遑論表現了。而楊文豐的可貴處,在于他的散文中隱含著一種對自然的理解、敬畏與悲憫。在《鑒賞年輪是殘忍的事》這篇作品中,他一方面贊嘆“年輪”有韻無聲的規律美;一方面又認為這年輪之美,是一種令人顫抖的“殘缺之美、殘忍之美”。因此,“人類,每讀一面新的年輪,雖然是增加一份對時間的驚悚,但卻喪失了一份對自然的敬畏,對自然律的尊敬” ⑤。在《中國斗魚》中,透過別具個人感知的殘酷的斗魚搏殺,血腥的古羅馬斗技場,生態學的“叢林法則”,以及在生態環境惡化中斗魚的瀕臨絕境的展示,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的憂憤、哀涼與無奈。 ①

正因愛自然、尊重生命,同時又敬畏自然、悲天憫人、普度眾生。如此,楊文豐的生態散文便具有了高貴的品質,臻于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與被譽為“自然的牧神”的俄羅斯自然文學作家普利什文出身于農業化學專業類似,楊文豐本科攻讀的是農業氣象學專業。如此的專業背景,已然將他的自然倫理散文與不具備自然科學專業功底的作家的生態寫作區分開來。正是文學與自然科學的專業背景、交叉學科的寫作以及作家的個性秉賦,使得楊文豐散文的內涵呈現出豐富性、多義性和多視點解讀性。楊文豐的散文,既可以說是生態散文、自然散文,也可以界定為科學倫理美文和科學大散文。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他的散文,都具有這些命名所屬的品質,這也是本文中對他的散文屢屢出現多種“命名”的原因。然而,從更準確的意義上看,楊文豐的散文還是屬于“自然倫理美文”或“自然倫理散文”。而且,無論楊文豐的散文被界定為哪一類散文,他的散文都首先是以自然科學的眼光,深入的思考,扎實的專業知識,引起我們閱讀的興趣。他告訴讀者“藍地球”是怎么回事,“晨昏線”有什么樣的運動方式,而“虹”為什么會拱背并且內紫外紅。他還精細地描寫“蒲福風級”由小到大的過程和區別,揭開“黃花雨”中的“橙雨”、“銀幣雨”、“魚雨”、“怪雨”的奧秘,以及“向日葵”為什么有時不跟著太陽轉,等等。當然,他要告訴我們的并不止這些,抒寫自然科學知識并不是他寫作的終點,科學知識僅僅是他“格物致知”的手段,或者說是他寫作引入的審美視角。

我尤其欣賞《鑒賞年輪是殘忍的事》這篇作品。它一開始就用富于詩性情懷的語言精準地寫道:

花衣燕呢喃的春天,樹木分裂的細胞不但大,還壁薄,顏色鮮嫩,木質相對松疏;大雁回歸藍天成行時秋涼,這時的細胞,生長緩慢下來,體變小色變深,木質已變得緊密。歲月遞嬗,如此有規律的松緊相間、一圈圈擴增的樹木細胞,同心輪紋構成的樹木橫斷面,我認為就是年輪的定義,有些散文化的定義。

年輪啊,你隱藏在樹桿里,是人類擴大的指紋,是生命膨脹的圓柱體,是生長發展的一圈圈秩序,是有韻無聲的規律美,透露著自然力的神秘、偉大和創造! ②

對“年輪”進行一番定義后,作者再以豐富的植物學和地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年輪”的“地理圖系”,什么是“假大空”的“假年輪”,此外他還勾勒梳理了年輪的研究史。最后,聯系當今發生在我們身邊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揭開為什么欣賞年輪是殘忍的事的謎底。應該說,這最后的筆墨,才是作家的真正目的。

像《鑒賞年輪是殘忍的事》這樣觀察敏銳細致、描寫準確精到的作品,在楊文豐的自然散文中還可舉出許多例子。可以說,楊文豐的自然倫理美文,涉獵廣泛,品類眾多,層次多樣,內涵豐富。它們既豐富了讀者的自然科學知識,開闊了讀者的視野,又寫得富于情趣,給人以新奇之感,頗能啟智啟美。的確,在我的閱讀史中,除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還沒有閱讀過如此豐富多樣且精確細致而又著力表現科學倫理的散文。

《人蟻》也是一篇精確細致、值得一讀的作品。作者在文中先介紹了蟻后的婚姻、與蟻王的交配,介紹螞蟻王國的體制和分工,以及蟻后、蟻王和工蟻、兵蟻各自不同的身體造型,這些介紹不僅詳盡細致,而且準確客觀,充分體現了楊文豐出身于自然科學專業的水準,仿佛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個奇異的世界。接下來,作者又描寫螞蟻既奇特又不凡的生存策略,比如螞蟻善于以自己的方便之物施肥,螞蟻還善于慧眼識珠,可辨識威脅真菌的野生菌孢子。螞蟻還會以抗生素作“除草劑”。更奇異的是,螞蟻氣味相投,還會依靠信息素進行聯絡、溝通,甚至還懂得蓄養家奴。作者不但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螞蟻的生存之道和各種趣事,還由此寫及了“螞蟻哲學”的四部曲:“第一部叫永不放棄;第二部是未雨綢繆;第三部為期待滿懷;第四部則是竭盡全力。”正像標題預示的那樣,這并非是純粹只寫螞蟻的作品,本質上是以蟻觀人,要撥弦外之音。這樣的寫作,可謂抵達了螞蟻的精神內核,抵達文學的內核。

楊文豐非常推崇愛默生的“自然是精神的象征”的說法。所以,他的自然倫理散文十分注重精神性。換言之,他總是以思想者的眼光來認識和思考自然,并力求將文化的因素、人文的精神和生命體驗融灌其間。在《虹影》中,他一方面精細地描繪了虹的幻景,介紹了許多關于虹的科學知識;一方面又從虹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寫到人類生命的變化無常。最后再由虹寫到冰和火的相融,顛覆了傳統的水火不相容的結論。《人蟻》這篇作品由螞蟻的生存之道和生存哲學,聯想到它們如何善于團隊作戰,善于動腦筋,尤其是在它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義無反顧的決絕犧牲精神”,以及“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品質。由此聯想到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類,我們人類除了自高自大、自戀自私和弱肉強食外,對螞蟻,對這個世界又認識多少呢?為此,作者寫道:“我以為螞蟻社會的明鏡,與螞蟻眼前的人類社會之鏡,雙雙構成了‘互鏡現象’——從人類社會的行徑,可讀出螞蟻行為;由螞蟻行為,也可睇出人類社會的精神鏡像。” ①這是關于螞蟻的“社會生物學”分析,即把對螞蟻的描寫分析,推入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經濟學乃至藝術學和宗教等領域,從而以獨特的方式揭示人類群體行為的細微部分。因為人類的各種生物方式和習性,與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生物學根源。所以,這樣的“自然散文”,稱得上是“散文哲學”,一樣可冠名為“科學倫理散文”。它們不僅別開生面,既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散文,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散文,閃爍著學識、智慧與詩性的靈光。

楊文豐的生態散文之所以都可稱為“自然倫理散文”、“科學倫理散文”或“科學大散文”,不僅在于他觀察的細致和描寫的精到,而且在于他善于以自然科學搭臺,通過對自然界動植物的精致觀察和描寫,融進他對世界、社會、政治、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同時,由于楊文豐是一個具有強烈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作家,這就使他的科學倫理散文除了具備哲學意蘊之外,還富于強烈的人文批判意識,我以為這是解讀楊文豐自然散文不能忽略的一點。關于這方面的思維意向,在楊文豐第一本自然倫理散文集《自然筆記》中已見端倪,如《向日葵寓言》,由知堂的文章起筆,再考證向日葵的由來及其生長特性,以及向日葵在不同畫家筆下的不同體驗及不同的形態。然而作品的主旨,卻是描述思考向日葵在“文革”中的經歷和命運,即史無前例的“造葵運動”對向日葵的扭曲,使其成為典型的“一花獨放”。在向日葵被推上政治舞臺,被神化和異化的過程中,作者一方面讓讀者看到了一幅富于時代特色的“荒誕鬧劇”;另一方面又沉痛地感悟到“痛苦本質上是人生的一種光輝,一種美麗”。這就是關于現實中的向日葵的辯證法,這種辯證法既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又符合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因而這樣的文化批判是客觀的、科學的,也是獨特的、深刻的。

楊文豐以自然科學專業知識為背景和基礎的文化批判,在他的第二本自然倫理散文集《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和第三本自然倫理散文集《自然書》 ①中又有所加強。《病盆景》和《霧霾批判書》是我很喜歡的兩篇作品,也是文化批判方面的代表作。

著名作家陳忠實對《病盆景》的評價是:“通過對病盆景所蘊含的病文化的深刻批判,直指人心之病,人性之病。筆鋒凌厲,筆端多味。” ②這篇獲《散文選刊》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的《病盆景》,開篇即寫道:“我知道你害怕直面盆景,盡管你本有深深的盆景情結。你在盆景問題上,至今還病著,陷入欲罷不能的悖謬。” ③為什么不敢直面盆景,而且內心矛盾重重?因為盆景固然有各種各樣的造型,而且在變化中求趣味,在聚散中相統一,有一種整體和諧統一之美。但盆景畢竟是“被強制生長之物”,連“養病的條件和權利都幾乎被剝除”。因此,它的美是一種畸形的美,病態的美。很顯然,《病盆景》的構思和立意受到龔自珍的《病梅館記》的影響,但它又不同于《病梅館記》。這是因為《病盆景》在感性中還融進了大量的知性分析和思考,即作者不僅由“病盆景”寫到人的病態審美觀,將盆景視為人類扭曲心靈的雕像,還將盆景作為一種復雜的文化現象,指出它還體現了人類的一種“思想慣性”。而究其原因,蓋因“病盆景的‘生長’過程,與人的異化或‘人的病’原來竟是同步的啊” ④。從自然科學角度切入,既強調生命的灌注和藝術的感悟,又注重理性思維的延展,把自然現象同人類的審美和生存智慧相結合,這是楊文豐自然倫理散文的共同特征。

《霧霾批判書》則是介入當下,直面現實,富于時代氣息的文化批判書。面對整個社會陷入“霧霾恐怖場”的現狀和生存環境的坍塌,作為一個有強烈憂患意識的自然散文作家,楊文豐覺得有責任、有必要從自然科學審美視角來探討霧霾產生的原因。于是,他從“空”與“氣”的含義入手,介紹大氣圈的功能、結構,追尋造成霧霾的根源。接下來,通過對“中國農業社會里的霧”,“工業革命以前的霧”與“今天的霧”的比較,描述分析“霧霾”何以是“對美純空氣的反動”。而后,他又指出“霧霾頗具欺騙性”,但這種欺騙性又符合“自然律”,因而人類在“喜霧,愛霧,自戀賞霧”的傳統文化中中毒而不自知。正因霧霾是人類“寵養”的病態生物體,而且隱天蔽日,無處不在,人在霧霾下無處可逃。所以作者認為,有必要重建“人與空氣關系的道德倫理——‘空氣倫理’。空氣倫理倡導人與空氣屬于同一整體,互相尊重,互為依賴,互相愛護,空氣以潔凈養人,人的行為以不污染空氣為基本前提,時刻善待空氣” ⑤。當然,這只是作家一種烏托邦式的良好愿望,也許意識到“霧霾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所以作者又提出要根除物質霧霾,須先斬斷“精神霧霾”。顯然,楊文豐在這里思考的是一個新的話題:在當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同時又片面追求經濟高速發展,從而導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背景下,應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新認識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建立一種人與自然相親相愛的綠色空氣倫理。這樣,楊文豐的自然散文便不僅寫出了自然的詩性,更具有一種精神性,并且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霧霾批判書》作為“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授獎辭稱譽之是“一篇有開拓、有創新,科學價值與審美價值俱高的作品。用雜文筆法寫的這篇散文,站在公共安全、人民幸福和歷史進步的制高點來論述天氣現象,文筆犀利中肯,資料豐富,給人撥云見日之感,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及思想洞察力,值得贊揚” ⑥。如此評價,我認為并不為過。

楊文豐也非常推崇美國林學家、生態散文家奧爾多·利奧波德的散文集《沙鄉年鑒》。這是一本與梭羅的《瓦爾登湖》齊名的“世界綠色文學經典”。奧爾多·利奧波德在這本書中,率先提出了劃時代的生態理論“土地倫理”:“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①楊文豐認為一個真正的自然寫作者,也應該像奧爾多·利奧波德一樣,積極投入到對生態倫理的探尋和建構中。讀楊文豐的自然倫理散文,我們的確能夠觸摸到作家那顆憂患生態現實、致力建構生態倫理的溫熱之心。在《海殤后的沉思》中,楊文豐將人類在接受科學洗禮前后對自然的敬畏,分別定義為“舊敬畏”和“新敬畏”。“舊敬畏”是人類在接受科學洗禮前存在的對自然的敬畏,而在現代科技背景下,人類應該建立起對大自然的新型敬畏。所謂的“新敬畏”,“是一種復合型的敬畏,是人類對自然之‘靈’——自然萬物的科學本質和規律,對滄桑正道,不但能尊重,而且能順應的敬畏;是能通過預警機制,自覺避讓自然父性殃害的敬畏;是將技術的陰影掃出自然的敬畏;是不但不再將人類視為自然的‘主宰’,而且建立對自然的感恩之心的敬畏;是使當前日薄西山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能日益走向和諧的敬畏;是理應上升到宗教層面的敬畏”。 ②

楊文豐在洗過著名的瑞士瓦爾斯溫泉浴后,在他抒寫這座溫泉建筑的長文《走進子宮式生態圣殿》中,更是難抑欣喜之心,提出了最理想地體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子宮式生態模式”。我認為,這的確是迄今為止最具文學形象的表現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模式。在楊文豐看來,這座主要由山洞隱匿溫泉構成的被世界建筑學界視作圣殿的綠色建筑,宛若子宮的溫泉建筑,其外形與內涵,就是偉大母親——大自然的象征。這就是最理想的生態圣殿。而溫泉又何嘗不等同于母親子宮內的羊水。人在溫泉,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彎下或蜷縮自己的身軀,在承受母親(自然)溫熱、柔軟的撫愛、包裹和包容的同時,又自適快樂,水(自然)不至于被誰抽刀所斷,也不會被占有,仍是汩汩涌流,亦可再生,依然被尊重,依然享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瓦爾斯溫泉“建筑呵護泉水,泉水滋潤建筑,人與建筑與自然,互借互惠互生,虛實相諧,共同神圣,更引發了五大洲自然之子蜂至朝拜……這情景,與人被子宮孕育之后,降生凡塵之后,就素懷感恩之心,總是在反哺、呵護和孝敬母親,是何其相似乃爾啊” ③。如此的“子宮式生態模式”,既是文學的,富于詩性情懷的,同時也完全上升到了世界生態哲學的高度。

楊文豐自然倫理散文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于它既是自然的、科學的,又是文學和審美的。強調楊文豐自然倫理散文是文學和審美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也正是散文的根本之處。“散文首先應當是散文。任何時候,審美性即詩性都應放在首位。我們不能為了‘思想’而犧牲散文的審美性,也不能為了思想而取消文體的規定性。” ④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當下的不少散文為了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或批判性,忽略了散文的審美性,使本應鮮活靈動、可親可愛的散文戴上了抽象、晦澀、觀念過重的盔甲。可喜的是,楊文豐的自然散文成功地擺脫了上述的毛病,雖冠以“科學”,以自然科學為寫作題材,涉及到氣象、動物、植物、生態、科學美、科學史、社會現象等,可謂林林總總,包羅萬象;但它的立意構思、介紹描述、想象方式、意象組合、意境營造,尤其是語言表達,都是感悟性和審美的,是具有他自己的散文哲學的,所以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這是楊文豐抒寫的芭蕉:

芭蕉還有無更迷人處?有,芭蕉最迷人處乃“芭蕉風韻”也。

這芭蕉風韻,已全然聚焦于獨特的南中國文化意象——“雨打芭蕉”;那清涼而雨滴叩打蕉葉的聲音,天籟般的聲音,融合才子佳人的浪漫情致,韻味悠長,不知究竟有多久時間了,一直滴滴嗒嗒,在敲擊文化人的神經。 ①

這是寫月牙泉和鳴沙山的對峙:

月牙泉縱然再小,但只要依然在汪,就客觀地構成了與鳴沙山非同尋常的對峙。

這是真實與傳奇的對峙。現實與浪漫的對峙。加號與減號的對峙。主動的看不見的干風和可感觸的輕飄的流沙合謀,與柔軟、溫靜、孤立、弱小、被動的泉水的對峙。是風沙在高處,泉水在低處的對峙。是貌似和平共處而且歌舞升平,實則機關橫生、陷阱依舊的對峙。是細水微瀾與流火干渴的對峙。是荒漠與綠洲的對峙。是飄渺、虛幻與現實、沉重的對峙。是生命與死亡的對峙。只要是對峙,就構成了一種無法排解的矛盾,就是一種貌似中庸的平衡,就是一種蘊藏的黑色危險。

我想,只要鳴沙山仍在,大風仍在,人還在,月牙泉就前途未卜…… ②

在楊文豐的自然倫理散文中,像上述這樣優美生動、空靈灑脫且富于韻律感而又啟迪思想的文字,隨處可見。客觀地說,這樣的文字我是極為喜歡的,因為作者不是在那里干巴枯燥地介紹自然科學知識,而是有豐富的想象力,有心靈的感受,有感情的滲透,總之是充滿詩性的美文。值得注意的是,楊文豐不但善于借助各種修辭手段來描繪自然景象,把原來虛無縹緲的東西具體化,而且他的文字相當簡潔準確。比如《蒲福風級》中對風的級別的描寫,一級是大漠“煙直”,二級是葉兒“輕搖”,三級是海船“微顯簸動”,四級是“船漲滿帆”,五級變為“清勁風”,而六級則是“強風浩蕩”……從對風的級數的遞增與之相對應的詞語的準確選擇,體現出了楊文豐不凡的語言功力,而這是寫好自然散文的前提和基礎。

然而,我覺得還需要論述和強調的,是楊文豐自然倫理散文注重建構的文學象征及表現出的詩性(審美)情懷。

所謂象征,就是使情感和寓意能彈性地擴張、升華,以啟迪讀者產生多路徑的聯想和多義性的思考的藝術。象征性無疑是文學作品進入真正藝術圣殿的一個通行證。任何文學象征的創造,都無法離開具體的物象。但楊文豐自然倫理散文創造的象征,還加入了源自作家心靈的科學內涵的支持,換言之,是被科學知識或科學精神化了的。這是他與其他文學家創造象征的鮮明區別。

楊文豐的《精神的樹,神幻的樹》,是堪與茅盾的《白楊禮贊》相媲美的美文。在這篇作品中,一般美文的抒情感染力、繪景想象力、語言的形象生動、行文的形散而神聚等,同樣被楊文豐置于胡楊生物學知識的平臺。當然,這篇力作最值得欣賞的地方還不止于此,也不只是獨具慧眼對胡楊之美的發現,而是作家將特殊的胡楊精神創造性地推上了文學象征的殿堂。原來,生長于惡劣的荒漠的胡楊,不僅形貌苦難,“樹皮粗裂如溝壑”,且呈“灰褐色”,就是如此的被一般人看來只能是“丑樹”的胡楊,卻被作家抒寫成“仿佛是長在藝術殿堂里的樹,超現實的樹。在大西北最惡劣的地方……即便匍匐于地,枝斷骨折,在天幕下,也依然挺起不屈的脊梁,猶如黃銅雕像”。“即便我連幾片一張一合發言的葉子也沒有,我的根,依然是鐵骨錚錚發力的手指,在緊抓冰冷的流沙。”“只要一息尚存,就依然屹立,教生命延續、繁衍。”“胡楊竟可活而一千年不死!胡楊竟可死而一千年不倒!胡楊竟可倒而一千年不朽!” ③如此的胡楊,難道不是一種精神樹嗎?如此的胡楊,業已成為作家創造的文學象征——既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也是不屈服于險惡環境,永遠葆有“對生命意義的不竭追求”,“是獨立、健康、倔犟和永不退縮、至死不渝地堅守”的精神倔強的大寫的人的象征。

又如前面分析過的《病盆景》,也并非就事論事讓讀者感覺到作家只是在寫盆景。甚至可以說,《病盆景》已顛覆了中國傳統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病態美學觀。評論家胡平評價《病盆景》說:“作者構筑了一個病態社會的萬花筒。盆景就是社會,社會就是盆景。但是要知道,任何盆景都是為了討好觀賞者而設的,為‘人生的市場’而生。我們聽到盆景里草木哭號,也一定聽到盆景外另一種草木的哭號。自然本是天地合一,為什么不返回大地,返回自然?這也許才應該是文字之外的余音。” ①這個評點,同樣證明《病盆景》具有的象征性。

在楊文豐的自然倫理散文中,象征性或蘊含象征意蘊的作品,還可列出《人蟻》、《鳴沙山·月牙泉》、《“晨昏線”寓言》、《根》、《馬蘭,馬蘭》、《心月何處尋》、《霧霾批判書》等篇什。

《我是紅豆杉》則是楊文豐詩性(審美)情懷感人至深的作品。在這篇美文中,作家同樣抒寫了植物學知識,說銀杏樹與紅豆杉都是雌雄異株的植物,“你”生山之頭,“我”長山之麓,情綿綿意深深,生活在藍天下,相望于蒼茫中。“霧來時,將我們同罩一帳柔軟、溫潤。風來時,我你的情愛種子——花粉兒,就飄飄忽忽,在同一天穹下傳送。下雨時,我們鴛鴦入浴,享受同一網水晶珠簾。即便在看不見的土壤深處,我們的根,也總在相互試探著向對方伸展,希望纏繞。蜜蜂、飛鳥是我們免費傳情、傳種的紅娘,當然還有前面吹的風。月圓之夜,我們倍生怨憂,竟夕相思……難道得感謝距離嗎?使我們因分居而永遠保持神秘……真正熬人的,還是那相思成熟的季節。我們當然最終還是有了幸福的果實,其實也是種子,比紅豆卻大多了,圓潤而燦爛,紅彤彤的,猶同紅色信號,高高浮凸在枝葉間。” ②如此基于必要的科學審美視角的文字,無疑是抒情的,是詩意充盈的。

當然,科學知識入散文,不能生硬機械得如同以磚頭蓋房子。科學與情感能否交融,能否臻入詩性的或審美的境界,我認為前提在于科學知識能否被作家理性地接受,并且能否被作家的情感融化。也就是說,根本的問題取決于作家與科學事物之間能否建構“詩性情懷”。應該說,楊文豐對此了然于心,是深有情感體驗也極具理性認識的,否則,他的文字就無法處理得如此藝術。他也曾說:“本來在人們眼中不帶情感,甚至被人看做清冷、冰硬的科學事實、科學原理,一旦經由作家深入的理性思考和非理性感悟,而且經過激情融化,就帶上了作家的血溫,有了精神的熱度,理性的高度。” ③這可謂道出了楊文豐自然散文何以能夠體現詩性情懷,表現出精神性,并能夠與他那層級結構豐富的散文哲學交感和鳴的原因。

楊文豐集中文二級教授和國家一級作家身份于一身,是具有獨特散文哲學觀和寫作標高的作家。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已提出“形神和諧,啟智啟美”的散文美學觀。 ④他在《呼喚“散文哲學”》中認為:“散文鮮活的生命,離不開個性風格,個性風格來源于作家鮮活的個性,個性出之于作家的散文哲學。所以,一個散文家的散文寫到相當的水準時,與其說是拼作家的人格,還不如說是拼作家各自獨有的散文哲學觀。” ⑤如此一位注重散文理論探索并將成果自覺付諸寫作實踐,而且具有文學使命感的作家,在當代文壇并不很多。楊文豐有數篇自然倫理散文能夠相繼被選進10余種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等教材,許多篇什被選入國內權威的散文選刊選本,并獲得冰心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老舍散文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國徐霞客游記文學獎等多種大獎,這絕不是偶然的。

與自然文學已然是美國主流文學不同,在世界已進入生態時代的當下中國,自然散文還是散文大家族中的小分支。因其小,因其淺,因其忽略審美性而一直得不到人們的重視。應該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進入了生態時代,中國的自然文學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楊文豐創作的既具科學美、哲學美又具文學美的自然倫理散文,正展現出了自然散文廣闊而誘人的前景。

Resonance between Poetic Emotion and Prosaic Philosophy:On Essays of Ethics of Nature by Yang Wenfeng

Chen Jianhui (School of Liberal Art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631)

Abstract:The essays written by Yang Wenfeng are at once essays of ecology,of Nature,and fine writings of scientific ethics,but the most precise description of them is that they are“essays of the ethics of Nature”.His“forever love”of Nature is just the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osaic philosophy of Yang Wenfeng,and is just where the secret of his success obtained by his essays of ecology lies as well.More,his love,his respect for life,and his understanding,fear and compassion of Nature have sublimated his essays into what is the truest,the best,and the most beautiful,bearing the nobler attributes.Through introducing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of esthetics,his essays of ethics of Natur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pirituality,and have always ponder over and cogitate Nature,society,politics,culture,and human life with the eye of a thinker.In these essays,natural happenings are combined with human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and man's living wisdom.They express the poetic of Nature and make his thought ascend to the height of philosophy by equally stressi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of mission,and of crisis.In a word,his probe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heory,his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devices,and his pursuit of prosaic philosophy have exerted a forceful influence upon the writing of contemporary prose of ecology as a model of reference.

Key words:Yang Wenfeng;prose of ecology;Nature;scientific perspective;cultural critique;poetic;prosaic philosophy

責任編輯:孫昕光

楊文豐:《尊敬一棵樹》,《紅豆》2014年第1期。

楊文豐:《相看不厭美丹霞》,《散文·海外版》2010年第6期。

楊文豐:《沒有心愛就沒有文學》,《南方日報》2010年10月17日。

楊文豐:《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2頁。

楊文豐:《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4頁。

楊文豐:《鑒賞年輪是殘忍的事》,《科學畫報》2014年第1期。

楊文豐:《中國斗魚》《散文選刊(下半月,原創版)》2013年第12期。

楊文豐:《鑒賞年輪是殘忍的事》,《科學畫報》2014年第1期。

楊文豐:《人蟻》,《紅豆》2014年第1期。

楊文豐:《自然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

鄭彥英:《2009年度華文最佳散文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8頁。

楊文豐:《病盆景》,林非主編:《中國最美的哲理散文》,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07頁,第214頁。

楊文豐:《病盆景》,林非主編:《中國最美的哲理散文》,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07頁,第214頁。

楊文豐:《霧霾批判書》,《北京文學》2013年第7期。

《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年。

奧爾多·利奧波德著,候文蕙譯:《沙鄉年鑒》,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3頁。

楊文豐:《海殤后的沉思》,楊文豐:《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第214-215頁。

楊文豐:《走進子宮式生態圣殿》,《天涯》2013年第1期。

陳劍暉:《散文要思想,更要審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4月26日。

楊文豐:《不俗的芭蕉》,韓小蕙主編:《2011年中國散文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373頁。

楊文豐:《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44-145頁。

楊文豐:《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第131-135頁。

鄭彥英主編:《2009年度華文最佳散文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8頁。

楊文豐:《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92-93頁。

楊文豐:《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85-286頁。

楊文豐:《散文形神論》,《作品》1993年第8期。

楊文豐:《呼喚“散文哲學”》,《今晚報》2010年8月18日。

猜你喜歡
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大營鎮生態雞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6:32
生態之旅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2
潤豐達 微平衡生態肥
茶葉通訊(2017年2期)2017-07-18 11:38:40
生態保護 有你有我
“知”與“信”:《逃逸行為》的生態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久久性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亚洲第一色网站| 亚洲综合18p| 综合久久五月天| 成人蜜桃网| 久久免费看片|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人与鲁专区|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夜夜操狠狠操|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在线精品自拍|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不卡网亚洲无码| 欧美一区精品|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69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中文字幕2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免费黄色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丁香综合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91av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九九九国产|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