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發
(遼寧省第六地質大隊,遼寧省 大連市 116200)
瓦窩鐵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條件分析
程 發
(遼寧省第六地質大隊,遼寧省 大連市 116200)
本文根據瓦窩鐵礦地質特征闡述鐵礦的成礦因素----地層、巖漿巖、構造等的討論。
鐵礦地質 特征 成礦條件
瓦窩鐵礦位于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復州臺陷城子坦斷塊中;金州深大斷裂和皮口~墨盤~滾馬嶺多金屬成礦帶的西側。
地層:
工作區出露地層為青白口系的釣魚臺組:巖性主要為灰白色后-巨厚層中細粒石英砂巖,分布工作區東南部,出露較少。南芬組是工作區內分布面積相對較大的地層,傾向240°~250°、傾角40°~60°,其巖性分為三段:一段為黃綠色、紫色粉砂質頁巖。二段為灰色薄層泥質泥晶灰巖。三段為紫色薄層泥質泥晶灰巖夾紫色鈣質頁巖深灰色薄層泥質泥晶灰巖紫色粉砂質頁巖。橋頭組出露于工作區中南部,分布面積較大,傾向230°~240°,傾角25°~50°,其巖性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巖夾薄層砂質粉砂巖長石石英雜砂巖、中厚層細粒石英砂巖。
長嶺子組在工作區出露面積較小,位于南西邊部,巖性為灰色薄層白云質粉砂巖。
巖漿巖:
礦區侵入巖主要為晚三疊世侵入黑云母花崗閃長斑巖和晚侏羅世侵入黑云母花崗閃長巖。
晚三疊世侵入黑云母花崗閃長斑巖:工作區南北均有分布。
晚侏羅世侵入黑云母花崗閃長巖:分布于工作區的北東部,出露面積較大,侵位于南芬組地層。在與南芬組泥質泥晶灰巖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化及接觸交代型銅、鐵多金屬礦化帶,構成工作區內尋找銅、鐵多金屬的重點地段,巖體內周邊部見地層捕擄體及頂垂體。
構造
礦 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按走向分兩組,即北東向、近東西向。
a、北東向斷裂屬成礦前斷裂,是礦區內最大的斷裂帶,斷續延長約2000m,寬2—5m不等,產狀不清。
b、近東西向斷裂規模較小,延長約 300m,局部見斷層面呈舒緩波狀,產狀為10°∠70°,也屬成礦前斷層。
礦區內發現2條礦(化)體,呈脈狀、透鏡狀產于矽卡巖帶中,各礦(化)體地表特征如下:
1-1號礦體地表長37m,出露寬2.6m,產狀40°∠75°。Cu平均品位0.85%,TFe25.1%,mFe18.39%。
1-2號礦體地表長33.5m,出露寬3.3m,產狀246°∠62°。Cu平均品位1.04%,TFe24.7%,mFe17.76%。
2-1號礦體地表礦化體長105m,出露寬3~5m,產狀250°~260°∠60°~70°。Cu平均品位1.14%,TFe33.55%,mFe26.34%。
2-2號礦體礦體地表長115m,出露寬4~8.5m,厚度一般為1.5~4.8m,平均厚度為3.3m,產狀250°~260°∠65°~70°。Cu平均品位0.46%,TFe最高品位 53.43% ,平均TFe 31.15%,mFe23.28% 。
2-3 號礦體地表長 35m,出露寬 4m,產狀 270°∠64°。TFe46.85%,mFe31.76%。
礦體主要賦存于花崗閃長巖與南芬組二段泥質灰巖接觸帶所形成的矽卡巖中。
a、礦石結構
礦石呈灰黑色,風化后呈黃褐色,根據礦石中主要礦物顆粒的結晶形狀、相對大小和相互之間嵌布關系,礦石中存在的結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① 粒狀變晶結構
為礦石中最常見的結構形式,由磁鐵礦、石英等礦物顆粒緊密鑲嵌而成。各種礦物的含量相對比例不等。
② 殘余結構
主要存在于氧化帶內,磁鐵礦因氧化作用使礦物顆粒周圍被赤鐵礦包圍,而顆粒內部仍殘存一部分原生礦物顆粒。
b、礦石構造
礦區內礦石構造比較簡單,主要有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細脈-網脈狀構造。
a、組成礦石的金屬礦物
據采樣測試及化驗,本區礦石礦物組成比較簡單,主要礦物以磁鐵礦為主(見照片4-1),少量赤鐵礦、褐鐵礦、硫化物。
①磁鐵礦:為礦石中的主要含鐵礦物,多呈晶形完好的自行晶及半自形晶粒狀鑲嵌在脈石礦物之間,粒度一般在0.002—0.15mm之間。
②赤鐵礦:由磁鐵礦氧化而成,呈中粒狀、細粒狀、細網脈及立方體假象與磁鐵礦呈網脈狀穿插,主要分布在近地表氧化帶。
③褐鐵礦:是氧化礦石中含鐵礦物之一,呈粒狀、網脈狀分布,分布在近地表的氧化帶中。
④硫化物:硫化物含量較少,主要分布在近地表。主要為黃鐵礦,其次為銅藍、黃銅礦,黃鐵礦多為自形晶及半自形晶,粒度為0.01—1.5mm。黃銅礦多為它形不規則狀產出,粒度較細。銅藍在地表較常見,呈膜狀、片狀覆蓋在礦物表面。
b、組成礦石的脈石礦物
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含量 30%--40%,石英多呈它形不等粒狀產出,其次為石榴子石含量 15%---20%,石榴子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產出,透閃石含量5%--10%,多呈纖維狀、針狀產出,綠簾石5%左右,呈粒狀產出。
c、礦石的化學成分
① 化學成分分析
據采樣分析結果,礦區內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如下:
TFe品位 20%~53.43%,平均34.03%, mFe品位3.8%~45.8%,平均26.53%。物相測試結果見表4.2:
2個樣品磁性鐵平均46.68%,碳酸鐵2.90,硅酸鐵0.23,有害元素S 0.028, P 0.024。由此可見該鐵礦為磁性鐵類型、易選礦石,有害成分含較低。
1、礦床主要產于黑云母花崗閃長巖與泥質泥晶灰巖接觸形成的矽卡巖帶中。
2、礦體呈脈狀、透鏡狀產出。
3、礦體中無夾石,礦體產狀與圍巖產狀基本一致。
4、礦物組合顯示中低溫特征。
因此,該礦床屬接觸交代成因類型礦床,即矽卡巖礦床。
1、黑云母花崗閃長巖與圍巖泥質泥晶灰巖接觸形成的矽卡巖帶,是本區的主要找礦標志。
2、磁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和銅藍是找礦的直接標志。
3、物探異常,特別是激電異常與磁異常疊加部位是本區的間接找礦標志。
TU75
B
1007-6344(2015)02-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