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健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近些年建筑工程安全問題頻現,引發了社會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熱切拷問。作為建筑工程的基礎性內容,混凝土施工技術自然就受到格外的關注。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當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探討了施工策略,以期保障建筑工程安全。
混凝土施工是一項技術要求特別嚴格的建筑工序。從原材料的選擇、混凝土的配合比,到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及澆筑等,混凝土施工流程中各個環節都需遵循科學的技術原理和施工規范。
原材料是組成混凝土的基礎,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強度、穩定性、耐久性等。如水泥的強度和體積安定性,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水泥強度有波動,混凝土的強度也會有所變化,水泥體積安定性差,容易導致混凝土產生膨脹性裂縫;砂子的細度模數和含泥量,也關系到混凝土質量,砂太細或者含泥量過多,容易造成混凝土干縮,產生裂縫。因此,對于原材料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在建筑工程中,有些建筑方采用質量不佳的原材料,導致混凝土質量差,極易引發安全問題。
混凝土的配合比關系著混凝土的質量,如果配合比存在問題,那么配制而成的混凝土也將會存在質量問題,產生安全隱患。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須嚴格按審核后的施工配料單進行配料,而在現實中,有些施工技術人員存在經驗配比現象,極易出現漏配、少配、錯配的情況。也有些施工企業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并沒有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要求及管理制度,這就為建筑安全埋下了隱患。
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也是關系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投入量以及材料投放順序都必須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要求。在運輸過程中,還須保持混凝土的均質性,力求在最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地點。而現實中,有的施工企業在混凝土攪拌和運輸過程中并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要求,導致混凝土均質性受損,質量下降。
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是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中之重。在澆筑之前,須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如果已發生初凝,還須再進行強力攪拌,待其流動性恢復之后,才可以入模。而有些工人在澆筑時有時會疏忽這一點。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須均勻排列振搗器的插點,以行列式或交錯式移動,而混用振搗方法、漏振等現象還是存在于一些施工過程中。
混凝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工序。因此,施工企業、一線施工工人以及相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要性,齊心協力做好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工作,確保工程質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進而影響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劣與否。因此,在施工前,應首先把好質量關,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的優質。在水泥選擇方面,應根據建筑工程對于強度的要求,選擇不同型號的優質水泥,保證其強度符合設計規范,對于有特殊承重需求的工程部位,在選擇水泥之前,應先進行測試,之后再選擇最符合性能要求的水泥; 在骨料選擇方面,應對粗骨料的質地、最大粒徑等參數進行重點檢驗,對細骨料的含泥量、細度模數、有害物質含量等進行重點檢查;在選擇外加劑時,應選擇具有優質生產資格的生產廠家,并檢查外加劑性能檢測報告,而在使用之前,還應先通過實驗保證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此外,在選擇水時,應先對其進行抗腐蝕檢驗,避免使用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酸性度高的水。
在選擇好優質材料后,應先進行取樣,交由實驗部門進行配合比設計。在配合比設計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要求,杜絕經驗配比法,以免出現少配、漏配、錯配的現象,避免因失誤影響混凝土質量。在配比完成后,要對混凝土進行性能檢測,在確保性能達標后,再進行大量攪拌。同時,在攪拌過程中,應適時對骨料的含水率進行檢測,一旦出現變化就及時進行調整。
在混凝土施工前,技術人員應充分做好施工準備,掌握好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把控好施工技術的核心要點,進而確保施工技術的貫徹落實。在施工準備階段,技術人員應首先熟知施工設計圖紙的各方面要求,詳細掌握圖紙中的關鍵節點、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對于梁柱的混凝土施工、剪力墻的混凝土控制等細節問題,要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切實達到工程建設要求。此外,在準備階段,還應根據天氣情況,及早做好防雨、防暑等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混凝土的性能穩定,應結合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選擇恰當的運輸工具。如果是垂直運輸,應當使用起重機、提升架等運輸工具;如果是在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則需使用小型翻斗車、手推車等運輸工具。同時,應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運送到澆筑點,保證其均質性,避免出現沁水、砂漿流失、離析等現象。一旦在運輸過程中,發現混凝土出現初凝,就應再次對其進行攪拌,待其恢復流動性,再進行運輸。
在混凝土澆筑之前,應對模板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其具備澆筑條件,同時,還應確保混凝土的均質性和流動性。在澆筑時,應使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 3米,澆筑過程應連續,避免出現間隔。在澆筑過程中,通常采用由遠及近、薄層覆蓋、循序漸進、逐步到頂的方法。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布置澆筑方法,分層對其進行澆筑。
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振搗,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密實度和均勻性。振搗時應均勻布置插點位置,避免出現漏振,在一個插點,應持續振搗,使其表面無氣泡、泛漿現象。此外,在混凝土完成終凝后,還應做好養護工作,使其硬化,保持最大化的強度。養護工作主要是指保證溫度和濕度,一般做法是在混凝土表面灑水,并覆蓋草簾。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天,應做好保溫措施,養護時間一般不低于14天。
混凝土施工技術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施工方應充分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各個環節、每道工序。從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的設計,到施工前的準備、運輸工具的選擇,再到施工過程的澆筑與振搗,施工企業及技術人員應嚴格執行相關的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切實做到高效施工,確保建筑工程質量。
[1]周先林.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
[2]趙明章.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視界,2014(03).
[3]秦永繼.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展研究[J].城市建設,2011(05).
[4]鹿斌.淺談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09).
[5]陳悼宇.對建筑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