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建
(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工程地質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分析
張興建
(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工程地質勘探是建筑工程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勘探的質量會影響建筑設計施工,本文從工程地質勘探存在的問題以及勘探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工程地質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層的分布,土質的疏松、強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會影響到在建建筑的安危。所以,為了確保建筑及其地基設計的準確性,就必須有建筑場地的地質資料作為科學依據。只有對建筑場地的地質資料有個全面的了解、準確把握才能更好的對建筑及其地基進行設計。
1.1選址勘察
目的。選址勘查是指對工程場地的地質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價。
選址階段的勘察工作。a.對工程場地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礦產資源和工程地質信息以及氣候、自然條件等信息進行收集;b.工程現場實地踏勘,初步了解場地的土層結構情況,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層、地下水位等情況;c.對附近區域的建筑物規模、結構、地質資料等情況有所了解;d.工程場地地質情況復雜,現有資料小不能準確反映地質信息,應當進行必要的地質測繪及勘探工作。
1.2初步勘察
目的。a.對在建建筑的地基穩定作出評價;b.為建筑的總體平面提供必要信息;c.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發案提供參考資料;d.如遇不良地質現象提交防治方案。
主要任務。a.對場地地質初步了解;;b.對地下水水位和凍結深度有個初步了解;c.查明場地中不明地質現象,范圍,對工程項目的影響和發展趨勢。
1.3詳細勘探
主要任務。a.詳細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測試、勘探和室內試樣檢測為主;b.復雜場地或一、二類建筑物,詳細勘探點宜按主要柱列線布置;對其他場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邊或建筑群布置;對重要設備礎應單獨布置;c.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層為原則鉆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進行變形驗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層壓縮深度;d.對場地進行詳細勘探時,原位測試井、探孔數量級所取地質試樣,應依據地質的復雜程度、建筑規模或類別進行確定。取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部位,應依據設計要求、地基情況進行確定。
1.4施工勘察
a.對較重要建筑物的復雜地基需進行驗槽。驗槽時應對基槽地質素描,實測地層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勻性等,必要時應進行補充勘探測試工作;b.基坑開挖后,地質條件與原勘察資料不符,并可能影響工程質量;c.深基坑設計及施工中,需進行有關地基監測工作;d.地基處理、加固時,需進行設計和檢驗工作;e.地基中溶或土洞較發育,需進一步查明及處理。f.施工中出現邊坡失穩,需進行觀測及處理。
2.1 工程地質勘察的質量問題
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一般問題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側重點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方法不當,手段落后;工程地質分析工作中所選擇的理論、方法、計算公式等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其適應條件的物理意義混淆不清;地質報告中基本地質條件不清楚,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界定不準確或論證不充分,有問題遺漏甚至結論性錯誤;有些地質報告沒有地質結論,也有些工程沒有做多少地質工作就先下結論,極不嚴肅。此類問題往往造成階段性工程審查不能一次性通過,可能延誤開發時機;或者盡管通過了審查,但卻給工程留下了隱患,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更大。
2.2相關專業的理解問題
一種情況是工程地質技術人員對其他專業不了解,這需要加強跨專業的學習。另一類現象是設計施工等相關專業對工程地質的不了解。有的不懂地質卻偏要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勘探要求,有的工程由設計人員來布置地質勘探工作;有的設計人員對地質專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以為是包打天下,不結合地質條件設計不當;也有的是不尊重自然地質規律,野蠻施工,嚴重破壞地質體的自然結構,造成重大工程事故。所有這些非地質專業的問題,往往在出了問題之后又向地質專業推卸責任,令地質師們不知所云。
2.3勘測周期不合理的問題
從工程地質勘察到地質報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有些工程沒有基礎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報項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質報告;還有些工程是今天提交了可研報告,明天就提交初設報告。此類情況多為地方性工程,一般國家投資的大型工程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多。沒有足夠的勘測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地質條件不清楚,投資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設計,或由于地質問題造成承包商巨額索賠等等。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隱患,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2.4人才問題
要培養出一個具有工程地質分析能力,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地質人才,沒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大量的工程實踐,自身的敬業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相關學科專業的學習和滲透,是絕不可能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出來。培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難度可以說遠遠超過培養博士、研究員和教授的難度。社會的發展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對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最好是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勘測隊伍要走向市場,必須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
2.5 技術管理問題
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的控制,技術管理是主要環節之一。近年來一些單位提交的勘測設計報告中的地質章節不是地質師寫的,報告的編制人中沒有地質專業負責人,或地質報告沒有院級地質負責人審查把關,報告和圖紙中的錯誤較多。這種情況給總院增加了審查難度,同時也有損勘測設計單位的質量和水平形象,還會延誤工程報批的時機。當然也有上級單位工程審查把關不嚴,助長了這種技術責任心不強的現象。
3.1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清責任
規程規范和部分技術管理方面的問題應該由總院負責; 勘測周期不合理,前期工作投入不夠等問題應該是地方部門或者計劃部門負責; 質量#人才#相關專業的協調等問題自然應該由勘測設計單位負責; 其他問題大家都有責任,但主要還是取決于大環境。責任分清楚了,落實要有人來抓,所有問題雖然我們不敢說都能很好地得到全面解決,但至少可以前進一大步。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暢談必要性重要性,結果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行動。其實,眾多實際問題本質上和深層次的是體制和機制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隨著勘測設計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新技術與舊管理的沖突,老觀念與新思想的交鋒,既是矛盾又是改革的動力。必須明確責任,確定負責人,有負責人提出方案,追蹤落實,精心指揮,勤謹檢查。
3.2高標準的要求就是挑戰和機遇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實際上又是一部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相互影響的壯麗史詩。人類的每一次產業革命,無不與工程建設有直接關系,與地質環境有直接或間接關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基本建設此起彼伏,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正在興起。在多專業組成的基建隊伍這個龐大樂團中,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要起到指揮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還要擔負起獨奏華彩樂章的作用。
工程地質的勘察是與建筑工程安全與工程造價聯系在一起的,勘察工作通過經濟技術的分析結果,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優化的工程地質依據,確保工程質量與工程造價,因此,不斷的提升勘探技術水平,為建筑工程不斷發展努力。
[1] 江 毅. 試論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一些缺陷[J]. 價值工程. 2012(04)
[2] 范 建. 關于工程地質勘察的探討[J]. 科技與企業. 2013(18)
[3] 張美元.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探析[J]. 商品與質量. 2009(S6)
TU75
B
1007-6344(2015)02-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