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波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030002)
綠色建筑給排水專業設計要點討論
程 波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030002)
近幾年,我國的綠色建筑已經有了一定水平的發展,但是仍是當前意義重大而且任務十分緊迫的一項建筑。因此,將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恰當的運用到實際的綠色建筑工程中,科學的選擇最新的技術以及產品,進而最大可能的去節約現有的水資源以及減少能源的消耗,是當前我國綠色建筑給排水專業的核心要點。
綠色建筑 排水專業 節水與水資源的利用 節能與能源 措施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在當前建筑的建造以及使用時,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以及其他的自然能源。隨之也就增加了環境的負擔,比如空氣污染,電磁的污染以及光污染等等。雖然近幾年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漸漸有了提高,綠色建筑也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中。但是真正的綠色建筑并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大的進步。綠色建筑已經被納入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在其建筑的所有壽命周期中,做到最大限度的去節約資源,減少環境的污染以及保護環境,進而為我們人類提供一個健康的,高效的以及施用的使用空間,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當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也為綠色建筑的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與參考。該項標準主要規定了節水,節材,節地,節能,運營的管理以及室內的環境這六項指標。
當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是水資源不但短缺,分布也不均勻而且污染非常的嚴重,因此怎樣節水以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尤為重要。因此,在實際的綠色建筑設計中,我們通常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節水。
(一)非傳統的水資源利用
所謂的非傳統的水資源是指其在總的水資源中的利用率,其不同于過去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包括當前的再生水,海水以及雨水。過去的建筑主要以其排水的設計為主線進行供給以及消耗。具體的操作流程是:自來水到用戶到污水雨水的排放到地面的徑流。而當前的綠色建筑排水核心設計的理念是高效的循環式的利用。當前,我國的北京,山東,上海,河北這些地方都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再生水或者是雨水的設施等等的相關的政策性文件。
在標準的第4.3.9和5.3.9中,明確的規定非飲用水再采用新的再生水時,要首先利用其附近的集中的再生水水廠進行再生水;如果附近沒有其集中的再生水廠,我們需要通過其具體的技術經濟進行比較。科學合理的選擇其他方便的再生水資源以及污水的處理技術。如果建筑的附近有合適的再生水廠,我們可以在建筑的設計中選擇一套合適的再生水觀。用來沖廁,道路的沖洗,景觀的用水以及綠化的澆撒等。這不但投資小,而且施工非常的方便。若這兩項都不符合,則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其各項因素,最后選擇一個科學合理的設計。幫助搜集一些綠色建筑內的污雜水的排放。首先一種做法是在建筑的內部設置一個污廢合流,將生活中的所有污水全部排放到再生水的處理過程中。因為水中的有機物濃度非常的高,因此我們需要對污水處理的工藝提出一個較高的要求。這些污水在經過處理之后,可以將其運送到再生水管道中進行重復利用。另外一種做法是,將建筑中的污廢進行分流,可以設置兩套科學的排水管。對于像糞便一類或者是含有較高的金屬的污水,我們需要先進行一個除污的處理,然后再將其排放到城市的污水管道中。這些優質的雜排水會經過其搜集之后,在排放到中水的處理站,處理之后在進行使用。無論選用哪種方式進行污水的處理,我們都要對水量進行平衡的計算。包括環境衛生以及技術經濟的準確分析,最終科學合理的確定其再生的水資源,系統的處理形式以及處理的工藝等等。對于再生的水資源,我們要盡量的選擇水量比較充裕穩定的,水質的處理難度比較小,污染物的濃度低以及安,容易被當地的居民所接受的水源。
在標準的4.3.6,5.3.6以及4.3.10等條例中規定,采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方式將地表以及屋面的雨水流的途徑進行設計,目的是降低其地表的徑流。我們可以采用多種的滲透措施來增加其雨水的滲透量。再通過其具體的技術經濟進行比較,最終確定其雨水的蓄積量和科學的利用方式。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其最簡單而且最可行的雨水的利用方案是:以不影響建筑物的周圍環境以及地下水質兩者為前提。盡可能的將綠地設計在低勢。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雨水能夠順著徑流匯入到綠地中,進而能夠補充地下水。對于庭院的廣場、人行道和停車場,我們可以選用透水的材料進行鋪裝,進而將雨水做蓄滲的回灌。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保障水資源的科學循環的使用。而對于降水量很大的地區,我們可以搜集一些建筑屋后面的優質雨水。然后將其進行處理,再用于景觀水或者是循壞冷水的補充,沖廁用水等等。搜集雨水的設施通常需要雨水的收集管網和初期的棄流,溢流裝置,雨水的處理系統等。本篇文章的筆者在設計其某地區的一個項目時,其設計的建造雨水每天的利用率是40立方米,而蓄水池的容量則是200立方米,這些造價就已經達到 200萬元。而對于用于景觀和綠化道路沖撒的水,每天的用量則會達到180立方米,每年的經費可以達到20萬元,雨水的投資回收期大概是10年。如果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雨水處理的技術以及經濟需要很強的可靠性。
(二)推廣使用現先進的節水器具
使用節水器具是當前節水的核心措施之一。根據調查可知,每一個一家三口平均每天所使用的9L的坐便器其用水量大概為135L。如果適應期兩檔的節水便器則用水量大概為75L。由此可見,節水型的便器有很好的節水效果。未來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節水型的淋浴器以及節水型的洗衣機都會慢慢的普及,相信接下來幾年節水工作已經不再是口頭空話。
(三)科學合理的設計,進行多方面的節約用水
標準中的 3.4.16條規定,對于綠色建筑的引入管以及住宅的入戶管和公共的建筑進行水量的管理,設置相應的水表。選擇高靈敏的水量表,能夠很好的控制某些不必要的水資源的浪費。當前的綠化灌溉選用的是噴灌以及微灌等等的高效的節水防治,而管材管件則應該選擇符合其國際標準,科學合理的設計其相應的供水系統。這也是我們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是不能忽視的。
眾所周知,能源危機已經成為當前全世界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與此同時也是現在制約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節能和能源的利用是和國計民生相關的。對于綠色建筑的排水設計,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完成。
設計要系統,分區要合理,設備管材要節能。對于給水系統,我們應該依據其建筑物的用途,層數以及使用的具體要求和維護管理,節約用水等等這些綜合因素進行確定。我們還要充分的利用其市政的壓力,盡量選用能夠直接從城鎮的水管網進行吸水。如果城鎮的給水管網在水的低谷期,也要滿足其不能利用的水點。按照壓力的要求,設置合理的置旁通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為了能夠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系統分區,我們需要選擇高效節能的排水設備,這對于降低運行的費用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如果熱水的管材是金屬性的管道,則管道的損失會是鋁合金管道的二百倍,因此我們需要選擇一個綠色的節能管材。
對于熱水的供應系統,我們應該先選擇工業的余熱和廢熱。如果條件不允許,我們則需要依據當地的氣候與自然條件,利用地熱能或者是太陽能等等這些可再生的能源。若上述兩個條件都不允許,我們則應該選擇能夠全年供熱的鍋爐房來提供溫度。
隨著近幾年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那么綠色建筑必將成為未來我們建筑領域的主導。科學合理的設置完善的給水系統,借鑒其外國的先進經驗,再結合我國的國情,將節水以及節能的可持續發展恰當的運用在給水的排水工作中。
【1】《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T229-2010
【2】《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7)
【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S210
B
1007-6344(2015)02-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