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軒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水利局,保定 072550)
加強目前水源保護促進飲水安全探析
孫少軒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水利局,保定 072550)
水源保護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水源保護所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緊迫,為更好地將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加強對水源的保護,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成為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水源保護 飲水安全 措施
1、缺乏水源保護的意識
水源保護工作既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又需要千家萬戶的鼎力支持。隨著我國居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不斷深入,飲用水的質量自然而然的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雖然喝上健康的飲用水是每個人真摯的呼聲,但我國居民仍然相對缺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精神。有些人則認為水源保護僅僅是政府的責任,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時的便利則可能對水源造成破壞。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誠然,追求經濟利益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但是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對水源的保護也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遺憾的是,許多企業并沒有形成保護水源的觀念,生產活動破壞水源的現象仍然存在。另外,政府及相關部門也理所當然應是水源保護的主體,然而,地方政府片面關注GDP增長而忽視生態建設的行為仍很普遍。
2、水源保護的法律體系不健全
法律法規是加強水源保護的利器,是對水源地保護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有關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直接影響著水源地的開發、建設、利用活動、飲用水源的水質等一系列問題有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的核心問題。然而,我國有關水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首先,在管理體制方面存在問題,缺乏相關法規規定明確的責任部門,這就造成了多部門都具有對水源地進行保護的職能但又責任不明,這就使得針對水源地的保護缺乏統一的管理體制,甚至在管理實踐中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另外,對水源保護區的劃分也缺乏統一的依據與標準,這就造成了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對水源地劃分的錯亂,直接影響了水源地保護的效率。
3、經濟建設與水源保護的矛盾突出
對水源地的保護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交通建設、生產線建設項目在規劃時可能會與水源保護地發生沖突,甚至直接在水源保護區進行建設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就使得對水源地的保護居于次要的地位,對水源地進行保護的權威性受到一定程度挑戰。當然,對水源地的保護并非要求所有經濟建設的項目必須讓路于水源保護,而是要在科學規劃、系統治理、綜合協調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建設與水源保護的共同發展。
1、形成正確的水源保護理念
樹立科學保護水源、促進飲水安全的科學理念是開展相關工作的第一步。對水源的保護并非局限于水廠,水源保護的概念要寬泛的多,牢牢堅持把水源地保護作為保障居民飲水安全的第一道牢固屏障。另外,水源保護的主體必須多元化,不同的主體都必須秉持水源保護的理念,將水源地保護工作貫穿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各級政府無疑是對水源保護負有法律責任的相關主體,相關部門必須依法履行自身的職責,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企業與居民作為水源保護的微觀主體也必須以身作則,為保護水源貢獻自身的力量。只有全社會都踐行正確的水源保護理念,飲用水的安全才有最穩固的保障。
2、完善水源地保護法規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在水源保護方面也必須堅持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在完善我國水源地保護法律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立足實踐、汲取營養也要充分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在水源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在完善法律體系方面既要堅持完善現有法律規,根據新情況新特點對已有法規進行修改、增補,更為關鍵的是要加緊制定針對法律空白點的相關法規,不斷擴大我國水源保護法規的調控范圍。例如,我國可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制定《飲用水法》作為一級立法,以此為基礎來重新整理相關法規,破除現有法規過于分散的弊端。對于行政法規,應該以《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為核心,明確政府各個部門的職責,切實保障人民飲用健康水的合法權益。
3、加強集水區水源保護林建設
水源保護林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科學運用保護林以達到提高森林涵養水源、改善飲用水水質的目標。水源保護林建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生態建設工程,水源保護林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被分為生態型水源保護林、生態經濟型水源保護林、經濟生態型水源保護林。生態型水源保護林要充分發揮保護林的生態作用,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此,必須以最大程度發揮其生態職能為目標。生態經濟型保護林則是以生態目標為主要職能兼顧其他方面的經濟效益,經濟生態防護林則是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而兼顧其生態效益。
4、加大財政投入,健全融資渠道
資金的投入是建立相關工程的物質保障與物質基礎。保護水源地、確保飲用水安全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復雜工程。這項工程的資金來源主要源自政府的財政投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理應是財政資金的重點支持項目。然而,政府財政基金的規模畢竟有限,為此,還需要廣泛擴展水源保護的資金來源,利用政策性信貸資金、利用金融市場進行融資等方式手段也是可行的融資手段。除此之外,利用居民、企業、社會團體等微觀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進行公益性生態建設,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飲水的安全,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協調發展。
結語: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放在全部工作的核心位置,水源保護通過改善人民群眾的飲水質量直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了實現水源保護的目標就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水源保護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針對水源保護工作中的不足找到具有針對性的具體舉措以加強對水源的保護,將工作落實到實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1] 孫曉菊,郎駿,朱茂森. 撫順市區水資源條件與開發利用形勢分析[J].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2012(06)
[2] 孫金文. 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思考和建議[J]. 科技創新導報. 2011(33)
[3] 張文錦,唐德善. 我國飲用水源地的保護與管理研究[J]. 人民黃河. 2009(08)
S210
B
1007-6344(2015)02-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