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的經濟體地位、自身擁有巨額外匯的投資能力、全球價值鏈的深入參與、貿易自由化開放態度以及自身的獨特地理區位特征,這“五位一體”的獨特優勢決定了中國“恰好”能成為亞洲經濟相互依賴網絡和分工秩序的核心地位。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中國自身的市場需求規模將進一步擴張,對國外產品的進口容量會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中國對亞洲地區乃至全球價值鏈的驅動力和吸引力加速提升。另一方面,中國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定位會逐步向產品鏈中上游轉移,這就使得中國將釋放出更大的全球價值鏈中下游產業環節的轉移容量,導致中國日益成為亞洲區域價值鏈乃至全球價值鏈的新轉移和擴張的主要驅動力量。
這種情形下,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在亞洲乃至全球的重新布局和擴張形成的內在驅動力,必然逐步催生和塑造出以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溢出效應和經濟發展機會的“搭便車”為內核的亞洲“中國秩序”新格局的形成。
作為推進亞洲“中國秩序”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中國應遵循“一體兩翼”的基本實施策略。一體是全面打造和推進亞洲經濟發展與繁榮機會的經濟一體化,兩翼是依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來構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依靠絲路基金來促進中國和亞洲各國的生產轉移、貿易和投資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提升或深化。
這個“一體兩翼”實施策略,已經成為中國現階段的關鍵戰略資源,成為中國維護亞洲乃至全球和平發展大局、謀取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外部環境的根本,也成為應對美日制衡中國戰略的核心。
中國作為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的亞洲“中國秩序”和“全球秩序”并不矛盾,也不存在任何沖突,相反,“中國秩序”是對全球自由貿易與投資體系,以及謀求共同發展機會根本大局的積極推進。“中國秩序”不是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新政治與貿易治理秩序,而是全力打造具有包容性的全球新政治與貿易治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