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濤,韓惟芳,麻秀萍*,李 江,邵進明
(1.貴陽中醫學院 一附院,貴州 貴陽550002;2.貴陽中醫學院,貴州 貴陽550002)
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inn.)Lam.]系蕓香科飛龍掌血屬的唯一植物[1],我國多地均有分布,收載于2003版《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是貴州苗族常用藥材之一,其入藥部位為干燥根或根皮及葉,藥性辛、微苦、溫,歸脾、胃經。根及根皮有小毒,具有散瘀止血、祛風止痛、消腫解毒功能;葉具有散瘀止血、祛風除濕、消腫解毒功能[2],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等。飛龍掌血主要含有香豆素類、生物堿類、三萜類等[3-5]。近年來,關于其指紋圖譜研究及有效成分含量測定的研究已有報道[6-9]。但到目前為此,未見對飛龍掌血莖皮部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為飛龍掌血藥材的全面質量評價提供依據,擬用莖皮部藥材代替根皮入藥,以期達到對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并為其進一步開發和研究奠定基礎,為指導合理用藥、完善質量標準制定等提供參考,筆者對飛龍掌血的莖皮進行高效液相色譜(HPLC)指紋圖譜構建,并對飛龍掌血莖皮部和根皮部的有效成分白屈菜紅堿含量進行測定。
供試藥材于2013年8月采自貴州貴陽市云巖區(1)、龍里縣(2)、貴陽市花溪區(3)、興義市馬嶺鎮(4)、興仁縣(5)、貴陽市白云區(6)、貴陽市烏當區(7)、關嶺縣(8)、都勻市平浪鎮(9)、貴陽市南明區(10),經貴陽中醫學院生藥學教研室孫慶文老師鑒定為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干燥莖皮。同時還采集了貴州不同地區和云南省紅河州產飛龍掌血的根皮部作對照。
試劑:白屈菜紅堿(純度97.5%,天津馬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磷酸(分析純)等。儀器:日本島津LC-20AT 高效液相色譜儀(二元泵,SPD-20A 紫外可見檢測器,手動進樣器,柱溫箱,Shimadzu LC solution Lite色譜工作站),《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A 版、2004B版)》(國家藥典委員會發行),電子分析天平(AB265S,上海奧豪斯有限公司),超聲清洗儀(HS10260D,天津市恒奧科技有限公司),中草藥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等。
色譜柱:phenomenex Cemini C18柱(250mm×4.6mm×5μm);流動相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程序見表1;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320nm,進樣體積10μL,柱溫30℃。

表1 色譜流動相梯度程序Table 1 The gradient of chromatographic mobile phase
對照品溶液:精密稱取適量白屈菜紅堿,加甲醇制成濃度為0.041 6mg/mL的溶液。供試品溶液:精密稱取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粉末1 g,置于10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稱量,超聲提取30min,放冷至室溫,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過濾,取續濾液即得。
在圖譜的構建前進行方法學考察,精密度試驗、穩定性試驗、重復性試驗均符合構建指紋圖譜的要求。分別取1~10號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制備供試品溶液,在確定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并記錄圖譜,采用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A 版)》的操作規范軟件分析后,建立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的色譜指紋圖譜共有模式。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B版)》對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的HPLC 圖譜進行相似度評價。
[5]的條件,對黔產10批飛龍掌血莖皮、根皮部藥材樣品的白屈菜紅堿含量進行測定。
從圖1看出,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指紋圖譜有13個共有峰,與白屈菜紅堿對照品圖譜比較,確定8號峰為白屈菜紅堿峰。以8號峰為參照峰,分別計算各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表2、表3)。

圖1 白屈菜紅堿對照品及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的指紋圖譜Fig.1 The fingerprint spectrum of Chelerythrine sample and T.asiaticastem bark

表2 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HPLC指紋圖譜各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Table 2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common peak of HPLC fingerprint spectrum of Toddalia asiatica stem bark

表3 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HPLC指紋圖譜各共有峰的相對峰面積Table 3 The relative peak area of common peak of HPLC fingerprint spectrum of T.asiaticastem bark

圖2 10批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的疊加指紋圖譜Fig.2 Superposition fingerprint spectrum of T.asiaticastem bark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以共有模式參照譜計算1~10 號樣品的相似度,分 別 為0.992、0.993、0.988、0.988、0.985、0.991、0.990、0.994、0.989和0.973。從相似度數據和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藥材的疊加指紋圖譜(圖2)可以看出,各批次藥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從圖3可知,黔產飛龍掌血根皮部圖譜與莖皮部圖譜相似,其共有模式相似度高于0.97,初步判斷莖皮部與根皮部的化學成分相似。云南產飛龍掌血根皮部與黔產飛龍掌血根皮部的圖譜差異較大,也不同于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指紋圖譜,表明兩產地藥材所含化學成分有較大差異,且化學成分的含量差異也較大,由此判斷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指紋圖譜可區別于云南產飛龍掌血根皮部藥材。

圖3 飛龍掌血莖皮部與根皮部的HPLC指紋圖譜Fig.3 HPLC fingerprint spectrum of stem bark and root bark of T.asiatica
經測定,1~10號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白屈菜紅 堿 的 含 量 分 別 為0.18%、0.20%、0.09%、0.06%、0.10%、0.06%、0.15%、0.13%、0.10%和0.12%;貴州飛龍掌血根皮部的白屈菜紅堿平均含量為0.20%,云南產為0.27%,比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高。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構建黔產飛龍掌血莖皮部的指紋圖譜。結果表明,黔產飛龍掌血根皮部與莖皮部色譜圖共有模式的相似度高于0.9,表明根皮部與莖皮部的化學成分相似,莖皮部白屈菜紅堿的含量為0.06%~0.20%,根皮部的部分化學成分含量高于莖皮部,但貴陽市云巖區、龍里縣產飛龍掌血莖皮部的白屈菜紅堿含量分別為0.18%和0.20%,與貴州飛龍掌血根皮部的白屈菜紅堿平均含量(0.20%)相當。從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角度看,可進一步對飛龍掌血根皮部與莖皮部藥材進行藥理學、毒理學等相關研究,以探明飛龍掌血莖皮部相關有效成分含量的差異,從而決定能否用飛龍掌血莖皮部代替其根皮部入藥,以保護該藥材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
[參 考 文 獻]
[1] 楚東海.中藥材飛龍掌血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4):19374-19395.
[2] 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
[3] 黃 平,Karagianis Gloria,韋善新,等.飛龍掌血中三萜酸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4):404-408.
[4] 劉志剛,李 瑩,朱芳芳,等.GC-MS法分析貴州產飛龍掌血葉中揮發油成分[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6(2):28-61.
[5] 徐世霞.HPLC法測定飛龍掌血中白屈菜紅堿的含量[J].北方藥學,2011,8(4):5-6.
[6] 徐世霞.HPLC法測定飛龍掌血中氯化兩面針堿的含量[J].北方藥學,2011,8(5):7-8.
[7] 郝小燕,曹曉紅,梁 妍,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飛龍掌血中異茴芹香豆素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8):768-769.
[8] 劉志剛,劉曉燕,秦晉穎.飛龍掌血的HPLC 指紋圖譜研究[J].中藥材,2010,33(8):1240-1243.
[9] 楊 亮,郭 晶,范寶成.苗族藥材飛龍掌血藥材指紋圖譜研究[J].藥物研究,2011,20(14):21-22.